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80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丙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



背景技术:

聚丙烯板在拼合、组装前,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弯折处理,加工成各种弯折结构,如图1所示,用于后续的组装。

现有的弯折机如专利申请201310391732.3公开的一种板材折边机构,通过下压机构下压至板材的非弯折区域,用以固定板材,再用翻转机构将板材的翻转区域向上翻转,形成弯折结构。这种折边机构对于加工钣金件尚可,但是对于加热塑料板,如PP板、PVC板等,容易在弯折时,将板材折断。

201420767109.3公开的塑料板自动折弯机,通过对翻转区域中靠近非折弯区域的位置的弯折区域加热,使得该区域软化,再进行折弯,能有效防止板材折断现象的出现。

对塑料板如PP板进行加热、折弯后,需要等弯折区域完全冷却、固化后,才能将成型后的板材取下。实际工作发现,自然冷却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需要10~20min,极大地影响了加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弯折后能对板材进行快速冷却的聚丙烯板弯折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包括机架、下压机构、翻转机构、加热装置;所述下压机构、翻转机构、加热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压机构用以压合在待加工板材中的非折弯区域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以将待加工板材中的翻转区域进行翻转,在所述翻转区域中靠近所述非折弯区域的位置形成弯折区域,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弯折区域进行加热;还包括气冷机构,所述气冷机构用以对所述折弯区域进行冷却;所述气冷机构包括安装板、气管;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机架上;在安装板与机架的工作面板之间存在供待加工板材通过的间隙;所述气管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在所述气管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折弯区域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下压机构、翻转机构之间;

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第一升降装置、导向板、第一伸缩装置、在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导向与所述非折弯区域在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中,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导向板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伸缩路径与所述导轨的导向路径平行;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向下延伸且与所述下压板连接;

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设置有槽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槽体中;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铰接,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翻转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向上延伸与所述翻转板铰接。

优选地:在安装板与机架的工作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升降装置;所述第三升降装置用以带动所述安装板升降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槽体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辅气管,所述辅气管的结构与所述气管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若干个所述通气孔从所述气管的一端沿着所述气管的轴向分布至所述气管的另一端。

优选地:在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还设置有挡料装置,所述挡料装置包括挡料板、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所述挡料板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路径与所述非折弯区域在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运动的路径平行。

优选地:在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升降装置。

优选地:所有伸缩装置、升降装置均为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三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工作面板上,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穿过所述安装板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配合且限位在所述安装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四升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与所述机架的底部套接;所述第二螺母的数量为多个,均与所述第二螺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待加工的板材的非弯折区域喂入至机架的工作面板上,该非弯折区域通过安装板与机架的工作面板之间空隙,平铺在工作面板上,翻转区域平铺在翻转板上,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的升降端的升降运动将翻转板的上表面与工作面板的上表面调整为同一水平面,弯折区域停留在槽体的开口上方。通过第一伸缩装置伸缩运动,带动导向板移动,带动第一升降装置移动至非弯折区域的上方,再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向下运动带动下压板压合在非弯折区域上,并保证下压板的前侧与非弯折区域、翻转区域之间的连接线处在同一平面。再通过接通加热管,加热管对待加工的板材中位于槽体上方的区域进行加热,为了保证加热的充分,待加工的板材的宽度不超过槽体的长度。加热完毕后,断开加热管,通过伸长第二升降装置的升降端,带动翻转板向上翻转,带动平铺在翻转板上翻转区域翻转,翻转区域中的弯折区域弯折完毕后,通过现有的加气装置如气泵、打气筒等,向气管中通过外界空气或者冷气,气体从通气孔中流出直至流入至弯折区域上,对该区域进行风冷处理,达到快速冷却的技术效果,最后卸料,完成弯折工序。

进一步,通过旋动第一螺母带动安装板沿着所述第一螺杆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达到调整安装板与机架的工作面板之间间隙的作用,能供对不同厚度板材穿过。

进一步,通过第二伸缩装置运动带动挡料板运动至所述非弯折区域端面将要达到的位置,当待加工的板材的非弯折区域喂入至机架的工作面板上后,将非弯折区域的端面抵住挡料板,达到对齐的技术效果,防止非弯折区域91呈倾斜状,导致加工精度低,减少废品率。

进一步,通过旋动第二螺母带动机架整体升降运动,实现加大或缩小机架的工作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适用于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加工。多个第二螺母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滑丝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中气管安装在安装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中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中板材未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中板材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聚丙烯板弯折机,包括机架、下压机构、翻转机构、加热装置。下压机构、加热装置、翻转机构自后至前依次设置在机架上。下压机构用以压合在待加工板材中的非折弯区域91上,翻转机构用以将待加工板材中的翻转区域93进行翻转,在翻转区域93中靠近所述非折弯区域91的位置形成弯折区域931,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弯折区域931进行加热。

还包括气冷机构,气冷机构用以对弯折区域931进行冷却。气冷机构包括安装板51、气管52。安装板51设置在机架上。在安装板51与机架的工作面板13之间存在供待加工板材通过的间隙。该间隙的高度不小于待加工板材的厚度。气管52安装在安装板51上,在气管52上开设有通气孔55,通气孔55与弯折区域931相对应。

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板21、第一升降装置22、导向板23、第一伸缩装置24,在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设置有导轨11,导轨11的导向与非折弯区域91在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的运动方向平行,即导轨11的导向为前后导向。导向板23与导轨11滑动配合,第一伸缩装置24的固定端设置在机架中,第一伸缩装置24的伸缩端与导向板23连接,第一伸缩装置24的伸缩路径与导轨11的导向路径平行。第一升降装置22的固定端设置在导向板23上,第一升降装置22的升降端向下延伸且与下压板21连接。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设置有槽体12,加热装置设置在槽体12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的加热管,加热管与外界电源连通。

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31、第二升降装置32,翻转板31与机架的工作面板13铰接,第二升降装置32固定端设置在翻转板31的下方,第二升降装置32的升降端向上延伸与翻转板31铰接。

在有些实施例中,若翻转板31较宽,则第二升降装置32的升降端设置在翻转板31底部中靠近工作面板13的区域。也可以将第二升降装置32的固定端与机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将待加工的板材的非弯折区域91喂入至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该非弯折区域91通过安装板51与机架的工作面板13之间空隙,平铺在工作面板13上,翻转区域93平铺在翻转板31上,并通过第二升降装置32的升降端的升降运动将翻转板31的上表面与工作面板13的上表面调整为同一水平面,弯折区域931停留在槽体12的开口上方。通过第一伸缩装置24伸缩运动,带动导向板23移动,带动第一升降装置22移动至非弯折区域91的上方,再通过第一升降装置22的升降端向下运动带动下压板21压合在非弯折区域91上,并优选保证下压板21的前侧与非弯折区域91、弯折区域931之间的连接线处在同一平面。再通过接通加热管,加热管对待加工的板材中位于槽体12上方的翻转区域93进行加热,为了保证加热的充分,待加工的板材的宽度优选不超过槽体12的长度。加热完毕后,断开加热管,通过伸长第二升降装置32的升降端,带动翻转板31向上翻转,带动平铺在翻转板31上的翻转区域93翻转,弯折区域931弯折完毕后,通过现有的加气装置如气泵、打气筒、鼓风机等,向气管52中通过外界空气或者冷气,气体从通气孔55中流出直至流入至弯折区域931上,对该区域进行风冷处理,达到快速冷却的技术效果,最后卸料,完成弯折工序。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安装板51与机架的工作面板13之间设置有第三升降装置。第三升降装置用以带动安装板51升降运动。

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三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521、第一螺母522。第一螺杆521的底部设置在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第一螺杆521的顶部穿过安装板51且向上延伸。第一螺母522与第一螺杆521配合且限位在安装板51的下方。

通过旋动第一螺母522带动安装板51沿着所述第一螺杆521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达到调整安装板51与机架的工作面板13之间间隙的作用,能供不同厚度板材穿过。

实施例3

如图1、3、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槽体12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辅气管53,辅气管53的结构与气管52的结构相同。通过设置辅气管53,进一步提高风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52、辅气管53可以通过哈夫件54紧固在安装板51、槽体12的内壁上。为了提高气管52、辅气管53的安装牢度以及安装的隐蔽性,在安装板51、槽体12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气管52、辅气管53外壁弧度吻合的半圆通槽,气管52、辅气管53安装在半圆通槽中。

另外,在有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气管52、辅气管53可以采用一端开口另一端密封的结构。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气管52、辅气管53的紧固方式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方式,任何现有技术管材紧固的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若干个通气孔55从气管52的一端沿着气管52的轴向分布至气管52的另一端。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还设置有挡料装置,挡料装置包括挡料板61、第二伸缩装置62。第二伸缩装置62的固定端设置在机架上,第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挡料板61连接,第二伸缩装置62的伸缩路径与非折弯区域91在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运动的路径平行。

通过第二伸缩装置62运动带动挡料板61运动至所述非弯折区域91端面将要达到的位置,当待加工的板材的非弯折区域91喂入至机架的工作面板13上后,将非弯折区域91的端面抵住挡料板61,达到对齐的技术效果,防止非弯折区域91呈倾斜状,导致加工精度低,减少废品率。

实施例5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机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升降装置。第四升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71、第二螺母72。第二螺杆71的底部设置在机架的下方,第二螺杆71的顶部与机架的底部套接。第二螺母72的数量为多个,均与第二螺杆71配合且限位在机架的下方。通过旋动第二螺母72带动机架整体升降运动,实现加大或缩小机架的工作面与地面之间的高度,适用于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加工。多个第二螺母72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滑丝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伸缩装置、升降装置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可以为现有的为气缸、油缸、电动推杆的一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