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11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注射成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3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6241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注射成型机的固定压板具备模具安装部、连接杆支承部及负荷传递部。模具安装部具有模具安装面。连接杆支承部在四角具有连接杆插穿部,在各连接杆插穿部挖有连接杆插穿孔。负荷传递部连接隔开空间设置的模具安装部与连接杆支承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0693号公报

正在研究在安装连接杆的部件中形成用于允许由合模力引起的变形的空间。

然而,由变形引起的力的损失较大,且合模力向模具装置的传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合模力引起的变形的传递且能够抑制合模力向模具装置的传递效率下降的注射成型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如下注射成型机:

具有固定压板的注射成型机中,

所述固定压板具有安装模具的模具安装部、与所述模具安装部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配设的隔离部及连结所述模具安装部与所述隔离部的连结部,

所述隔离部在角部包含合模时从连接杆承受负荷的负荷承受部,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角部的周边在所述模具安装部与所述隔离部之间形成凹部,

所述凹部形成用于允许由合模引起的所述隔离部的变形的空间,

所述固定压板还具有抑制由合模引起的所述隔离部的变形的变形抑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合模力引起的变形的传递且能够抑制合模力向模具装置的传递效率下降的注射成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第1变形例的固定压板的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第2变形例的固定压板的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

图9是从前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

图10是从后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

标号说明

10-合模装置,12-固定压板,121-模具安装部,122-缺口部,123-隔离部,124-负荷承受部,125-连结部,126-凹部,127-肋部,128-阻力产生部,129-加强部,13-可动压板,15-肘节座,151-肘节安装部,152-缺口部,153-隔离部,154-负荷承受部,155-连结部,156-凹部,157-肋部,30-模具装置,40-注射装置,50-顶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各附图中,x方向、y方向、z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x方向表示模开闭方向。

图1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基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如图1及图2所示,注射成型机具有框架fr、合模装置10、注射装置40、顶出装置50及控制装置90。以下说明中,将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3的移动方向(图1及图2中右方向)设为前方,将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3的移动方向(图1及图2中左方向)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进行模具装置30的闭模、合模及开模。合模装置1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合模装置。合模装置10具有固定压板12、可动压板13、肘节座15、连接杆16、肘节机构20、合模马达21及运动转换机构25。

固定压板12相对于框架fr被固定。在固定压板12中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安装有固定模具32。

可动压板13设成沿铺设于框架fr上的引导装置(例如导轨)17移动自如且相对于固定压板12进退自如。在可动压板13中的与固定压板12对置的面安装有可动模具33。

通过相对于固定压板12使可动压板13进退,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由固定模具32及可动模具33构成模具装置30。

肘节座15与固定压板12隔着间隔连结且以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载置在框架fr上。另外,肘节座15也可以设成沿铺设于框架fr上的引导装置移动自如。肘节座15的引导装置也可以与可动压板13的引导装置17通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2相对于框架fr被固定,肘节座15相对于框架fr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但也可以是肘节座15相对于框架fr被固定,固定压板12相对于框架fr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

连接杆16隔着间隔连结固定压板12与肘节座15。连接杆16可以使用多根(例如4根)。各连接杆16设为与模开闭方向平行且根据合模力延伸。至少在1根连接杆16上设置有合模力检测器18。合模力检测器18通过检测连接杆16的应变而检测合模力,并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90。

另外,合模力检测器18并不限定于应变计式,也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液压式及电磁式等,其安装位置也并不限定于连接杆16。

肘节机构20使可动压板13相对于固定压板12移动。肘节机构20配置于可动压板13与肘节座15之间。肘节机构20由十字头20a及一对连杆组等构成。各连杆组具有用销等伸缩自如地连结的多个连杆20b、20c。一连杆20b摆动自如地安装于可动压板13,另一连杆20c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肘节座15。若使十字头20a进退,则多个连杆20b、20c伸缩而可动压板13相对于肘节座15进退。

合模马达21安装在肘节座15且使肘节机构20工作。合模马达21通过使十字头20a进退,使连杆20b、20c伸缩而使可动压板13进退。

运动转换机构25将合模马达2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而传递至十字头20a。运动转换机构25例如由滚珠丝杠机构等构成。

合模装置1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90控制。如图1或图2所示,控制装置9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91、存储器等存储介质92、输入接口93及输出接口94。控制装置90通过使cpu91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92中的程序而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通过输入接口9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通过输出接口94向外部发送信号。控制装置90控制闭模工序、合模工序及开模工序等。

在闭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21而使十字头20a以设定速度前进至闭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3前进而使可动模具33与固定模具32接触。十字头20a的位置及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马达21的编码器21a等来检测。编码器21a检测合模马达21的旋转,并将表示该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90。

在合模工序中,通过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21而使十字头20a从闭模结束位置进一步前进至合模位置而产生合模力。合模时在可动模具33与固定模具32之间形成型腔空间34,注射装置40向型腔空间34填充液状的成型材料。所填充的成型材料硬化从而获得成型品。型腔空间34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可同时获得多个成型品。

在开模工序中,通过驱动合模马达21而使十字头20a以设定速度后退至开模结束位置,由此使可动压板13后退而使可动模具33从固定模具32分开。然后,顶出装置50从可动模具33顶出成型品。

图3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在图3中,箭头方向表示合模时作用于固定压板12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图3中,双点划线夸张表示合模时的隔离部123的变形。图4是从后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图5是从前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压板的图。

固定压板12具有安装固定模具32的模具安装部121、与模具安装部121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配设的隔离部123及连结模具安装部121与隔离部123的连结部125。在固定压板12的中央部贯穿形成有插入注射装置40的喷嘴的喷嘴插入孔12a。并且,在固定压板12的角部贯穿形成有插穿连接杆16的连接杆插穿孔12b。模具安装部121、隔离部123及连结部125可以通过铸造等成型为一体。

模具安装部121在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对置面具有模具安装面。在该模具安装面上安装有固定模具32。模具安装部121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模具安装部121的角部形成有用于避开连接杆16的缺口部122。缺口部122与多根连接杆16对应地设置多个。另外,也可以代替缺口部122形成有孔。

隔离部123以模具安装部121为基准配设于与可动压板13相反的一侧(例如模具安装部121的前方)。隔离部123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隔离部123的角部形成有合模时承受来自连接杆16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124。负荷承受部124形成于隔离部123的4个角部。在各负荷承受部124形成有连接杆插穿孔12b。

如图3所示,在连接杆16的前端部形成有丝杠轴161,在该丝杠轴161上螺合有丝杠螺母162。通过紧固丝杠螺母162,连接杆16被固定于后述的肋部127。

连结部125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连结模具安装部121与隔离部123。连结部125例如为圆柱状,且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连结模具安装部121的中央部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

另外,在图4中,连结部125为圆柱状,但也可以是棱柱状或十字柱状等。并且,在图4中,连结部125设置在固定压板12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在中央部及外周部这两处隔着间隔设置,也可以从中央部跨至外周部而设置。并且,在图4中,连结部125的数量为1个,但也可以是多个。

连结部125在隔离部123的角部的周边在模具安装部121与隔离部123之间形成凹部126(参考图3)。凹部126形成于隔离部123的4个角部的周边,但只要在隔离部123的至少1个角部的周边形成即可。

凹部126形成用于允许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传递到模具安装部121,并能够抑制固定模具32的弯曲变形。

然而,在形成有凹部126的部位不存在连结部125,因此不能通过连结部125来抑制隔离部123的变形。

于是,固定压板12还具备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的变形抑制部。变形抑制部例如包括从隔离部123向与模具安装部121相反的一侧(例如前侧)突出的肋部127。肋部127可以通过铸造等与隔离部123形成为一体。

肋部127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由此,由隔离部123的变形引起的力的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装置30的传递效率。并且,肋部127仅设置在隔离部123的前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固定压板12的重量化。

如图5所示,肋部127例如包括设置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的环状部127a、设置成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跨至角部的放射状部127b及以连接隔离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形成的直线状部127c。环状部127a、放射状部127b及直线状部127c可以相连。

放射状部127b设置成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离部123的4个角部。另外,放射状部127b的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延伸至隔离部123的角部的臂部的根数并不限定于4根。

直线状部127c以沿隔离部123的外周连接隔离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形成。直线状部127c的根数例如为4根。另外,直线状部127c的根数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肋部127具有放射状部127b及直线状部127c这两种,但也可以仅具有任意一种。并且,肋部127也可以不具有环状部127a。

图6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第1变形例的固定压板的图。在图6中,箭头方向表示合模时作用于固定压板12a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图6中,双点划线夸张表示合模时的隔离部123的变形。固定压板12a具有模具安装部121、隔离部123、连结部125及作为变形抑制部的阻力产生部128。

阻力产生部128的两端部128a、128b固定在隔离部123且两端部128a、128b之间的中间部未固定在隔离部123而产生相对于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的阻力。

中间部例如由杆128c构成。杆128c经由螺合于杆128c上的螺母128d、128e固定在阻力产生部128的两端部128a、128b。杆128c通过弹性复原力产生相对于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的阻力,从而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

另外,在图6中,阻力产生部128的两端部128a、128b设置在隔离部123中的与模具安装部121相反的一侧的面(例如隔离部123的前面),但也可以设置在隔离部123的侧面(例如y方向端面或z方向端面)且向与模具安装部121相反的一侧伸出。

阻力产生部128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由此,由隔离部123的变形引起的力的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装置30的传递效率。并且,阻力产生部128仅设置在隔离部123的前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固定压板12a的重量化。

然而,因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而杆128c沿轴向被拉伸。此时,可以在合模前预先对杆128c施加压缩应力,以免过大的拉伸应力施加于杆128c。由此,能够防止由拉伸应力导致的杆128c的断裂。对杆128c预先施加的压缩应力能够通过螺母128d、128e的紧固力来调整。

如图6所示,阻力产生部128可以以沿隔离部123的外周连接隔离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设置。杆128c的根数例如为4根。另外,杆128c的根数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杆128c以连接隔离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设置,但也可以设置成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离部123的角部的放射状,也可以设置成这两种形状。

当杆128c设置成放射状时,在隔离部123的中央部可以设置图5所示的环状部127a,可以在该环状部127a固定杆128c的一端。如此,可以同时使用阻力产生部128及图3~图5所示的肋部127这两者。

代替杆128c或除了杆128c以外,还可以使用弹簧,阻力产生部128的中间部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图7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第2变形例的固定压板的图。在图7中,箭头方向表示合模时作用于固定压板12b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图7中,双点划线夸张表示合模时的隔离部123的变形。固定压板12b具有模具安装部121、隔离部123、连结部125及作为变形抑制部的加强部129。

加强部129由杨氏模量高于隔离部123的材料形成。加强部129由与隔离部123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通过螺栓或焊接等的方式来固定在隔离部123。

加强部129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23的变形。由此,由隔离部123的变形引起的力的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装置30的传递效率。并且,加强部129由杨氏模量高于隔离部123的材料形成,因此与由与隔离部123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厚度,从而能够抑制固定压板12b的重量化。

加强部129例如以板状形成,但与肋部127同样地,也可以设置成从隔离部123的中央部跨至隔离部123的角部的放射状,也可以以连接隔离部12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设置。

并且,加强部129也可以与肋部127同时使用,也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肋部127。也可以通过肋部127、阻力产生部128及加强部129中的多个组合来构成变形抑制部。

图8是从上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在图8中,箭头方向表示合模时作用于肘节座15的力的方向。并且,在图8中,双点划线夸张表示合模时的隔离部153的变形。图9是从前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图10是从后方观察了基于一实施方式的肘节座的图。

肘节座15具有安装肘节机构20的肘节安装部151、与肘节安装部151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配设的隔离部153及连结肘节安装部151与隔离部153的连结部155。在肘节座15的中央部形成有插穿运动转换机构25的滚珠丝杠轴的滚珠丝杠轴插穿孔15a。并且,在肘节座15的角部形成有插穿连接杆16的连接杆插穿孔15b。肘节安装部151、隔离部153及连结部155可以通过铸造等成型为一体。

肘节安装部151为安装肘节机构20的部件。肘节安装部151例如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部151a、从板状部151a中的与可动压板13对置的面向前方突出的连杆销安装部151b。在连杆销安装部151b安装肘节机构20的连杆销20d。在板状部151a的角部形成有用于避开连接杆16的缺口部152。缺口部152与多根连接杆16对应地设置多个。另外,也可以代替缺口部152形成有孔。肘节安装部151与连接杆16没有连结。

隔离部153以肘节安装部151为基准配设于与可动压板13相反的一侧(例如肘节安装部151的后方)。在隔离部153的角部形成有合模时承受来自连接杆16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154。负荷承受部154形成于隔离部153的4个角部。在各负荷承受部154形成有连接杆插穿孔15b。

如图8所示,在连接杆16的后端部形成有丝杠轴163,在该丝杠轴163上螺合有丝杠螺母164。连接杆16经由丝杠螺母164固定在后述的肋部157。

连结部155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连结肘节安装部151与隔离部153。连结部155例如为圆柱状,且沿模开闭方向隔着间隔连结肘节安装部151的中央部与隔离部153的中央部。

另外,在图9中,连结部155为圆柱状,但也可以是棱柱状或十字柱状等。并且,在图9中,连结部155设置在肘节座15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在中央部及外周部这两处隔着间隔设置,也可以设置成从中央部跨至外周部。并且,在图9中,连结部155的数量为1个,但也可以是多个。

连结部155在隔离部153的角部的周边在肘节安装部151与隔离部153之间形成凹部156(参考图8)。凹部156形成于隔离部153的4个角部的周边,但只要在隔离部153的至少1个角部的周边形成即可。

凹部156形成用于允许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53的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53的变形传递至肘节安装部151及肘节机构20。

然而,在形成有凹部156的部位,不存在连结部155,因此不能通过连结部155抑制隔离部153的变形。

于是,肘节座15还具备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53的变形的变形抑制部。变形抑制部例如包括从隔离部153向与肘节安装部151相反的一侧(例如后侧)突出的肋部157。肋部157可以通过铸造等与隔离部153形成为一体。

肋部157抑制由合模引起的隔离部153的变形。由此,由隔离部153的变形引起的力的损失变小,从而能够提高合模力向模具装置30的传递效率。并且,肋部157仅设置在隔离部153的后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肘节座15的重量化。

例如如图10所示,肋部157包括设置于隔离部153的中央部的环状部157a、设置成从隔离部153的中央部跨至角部的放射状部157b及以连接隔离部15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形成的直线状部157c。环状部157a、放射状部157b及直线状部157c可以相连。

放射状部157b设置成从隔离部153的中央部跨至隔离部153的4个角部。另外,放射状部157b的从隔离部153的中央部延伸至隔离部153的角部的臂部的根数并不限定于4根。

直线状部157c以沿隔离部153的外周连接隔离部153的角部彼此的方式直线状形成。直线状部157c的根数例如为4根。另外,直线状部157c的根数并不限定于4根。

另外,肋部157具有放射状部157b及直线状部157c这两种,但也可以仅具有任意一种。并且,肋部157也可以不具有环状部157a。

另外,图8~图10所示的肘节座15与图3~图5所示的固定压板12同样地具有肋部157,但也可以与图6所示的固定压板12a同样地具有阻力产生部,也可以与图7所示的固定压板12b同样地具有加强部。也可以使用肋部157、阻力产生部及加强部中的多个组合来构成变形抑制部。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及改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合模装置10使用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合模装置,但也可以使用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合模装置。立式合模装置具有下压板、上压板、肘节座、肘节机构及连接杆等。下压板及上压板中,任意一个作为固定压板来使用,而其余一个作为可动压板来使用。在下压板上安装下模具,在上压板上安装上模具。由下模具及上模具构成模具装置。下模具也可以经由转台安装在下压板上。肘节座配设于下压板的下方。肘节机构配设于肘节座与下压板之间。连接杆设成与铅垂方向平行且贯穿下压板而连结上压板与肘节座。上压板、下压板及肘节座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可以是大致三角形状,可以在该三角形的各角部配置连接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