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931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通过型腔成型,但由于模具体重过重,开模取出产品时难以打开,给生产人员带来不便。

故此,现有注塑模具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塑模具底部设有能驱动模具打开的拉柱,所述拉柱底部连接有开模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装置包括有设在注塑模具下方的主架,所述主架内部设有能转动的主轴,在主轴一侧连接有电机,所述主轴上设有间隔的两个转盘,在转盘外侧表面设有外轴,在两转盘之间设有内轴,所述外轴上设有拉块,拉块的另一端连接在横块的中部,所述横块两端部连接有拉柱,所述内轴连接有曲杆,所述注塑模具中部设有贯穿注塑模具的顶针,所述顶针底部连接在曲杆上端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四角处设有多根拉柱,在注塑模具内部设有方便产品取出的斜导杆组,在所述注塑模具内部设有型腔,在注塑模具顶部设有通往型腔的浇注口。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注塑模具下方设有开模装置后,不再使用人力来进行开模,方便产品拿出,增加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开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包括注塑模具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塑模具1底部设有能驱动模具打开的拉柱11,所述拉柱11底部连接有开模装置2,在开模装置2的辅助下能轻易的将模具打开取出产品。

本发明所述开模装置2包括有设在注塑模具1下方的主架21,所述主架21内部设有能转动的主轴23,在主轴23一侧连接有电机30,所述主轴23上设有间隔的两个转盘24,在转盘24外侧表面设有外轴25,在两转盘24之间设有内轴26,所述外轴25上设有拉块27,拉块27的另一端连接在横块28的中部,所述横块28两端部连接有拉柱11,所述内轴26连接有曲杆29,所述注塑模具1中部设有贯穿注塑模具1的顶针12,所述顶针12底部连接在曲杆29上端部,开启电机30,带动转盘24旋转,在转盘24的驱动下拉柱11往下拉动,模具打开,顶针12往上顶,顶出产品,完成产品的取出和开模。

本发明所述注塑模具1四角处设有多根拉柱11,在注塑模具1内部设有方便产品取出的斜导杆组15,在所述注塑模具1内部设有型腔13,在注塑模具1顶部设有通往型腔13的浇注口14,型腔13成型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包括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注塑模具底部设有能驱动模具打开的拉柱,所述拉柱底部连接有开模装置,通过在注塑模具下方设有开模装置后,不再使用人力来进行开模,方便产品拿出,增加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清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4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