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268发布日期:2018-06-19 19:3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旋转成型又称滚塑成型、旋塑、旋转模塑、旋转铸塑、回转成型等。旋转成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理解为液体的拉开理论,模腔内壁相当于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随着提起速度和液体粘度的不同,形成相应的液体覆盖层。这里的液体即指树脂粉末熔融体。

目前用于旋转成型的装置不便于加料,成型后的成品不易被取出,且模具一会加热,一会冷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架、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底座架位于下模具下方,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上方,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边缘均焊接延伸沿,所述延伸沿一侧设有多组所述螺栓,所述底座架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上端设有传动杆,所述上模具上端设有上夹紧件,所述下模具下端设有下夹紧件,所述上模具上端设有进料道,所述进料道上端设有加料斗,所述进料道下端设有进料阀。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外层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上模具和下模具外层的中部设有空层,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设有成型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斗与进料道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紧件和下夹紧件均一侧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与传动杆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通过设有的特殊进料方式,将上模具上端开口,连接进料道,进料道上端与加料斗连接,便于向上模具和下模具内进行填料,利用进料阀,进行打开或堵住上模具上端开口,使内部的成型内壁形成封闭的状态,整体在旋转模塑内成型形状不被破坏。

2、通过设有的保护壳和空层,保护壳起到保护上模具和下模具外表层的作用,增强使用寿命,空层使得外表层与保护壳之间具有隔离的效果,增强对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防护。

3、通过在上模具和下模具边缘均焊接设有的延伸沿,将其吻合在一起,然后利用螺栓进行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使得拼接处得到紧固,防止在转轴转动旋转的过程中松垮,影响内部的成型效果,也便于拆卸,取出内部成型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的进料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的延伸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架;2、上模具;3、下模具;4、连接杆;5、加料斗;6、上夹紧件;7、传动杆;8、空层;9、成型内壁;10、下夹紧件;11、旋转轴;12、进料阀;13、延伸沿;14、螺栓;15、进料道;16、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架1、上模具2和下模具3,所述底座架1位于下模具3下方,所述上模具2位于下模具3上方,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边缘均焊接延伸沿13,所述延伸沿13一侧设有多组所述螺栓14,所述底座架1一端与连接杆4相连,所述连接杆4上端设有传动杆7,所述上模具2上端设有上夹紧件6,所述下模具3下端设有下夹紧件10,所述上模具2上端设有进料道15,所述进料道15上端设有加料斗5,所述进料道15下端设有进料阀12。

其中,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外层设有保护壳16,所述保护壳16与上模具2和下模具3外层的中部设有空层8,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内部设有成型内壁9。

其中,所述加料斗5与进料道15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上夹紧件6和下夹紧件10均一侧设有旋转轴11,所述旋转轴11另一端与传动杆7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旋转模塑成型装置,工作时,先将计量的塑料(液态或粉料),利用上模具2上端的加料斗5加入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中的中模腔内,打开进料阀12,塑料将通过进料道15滑入进在模腔内,接着沿两垂直旋转轴11旋转,同时使上模具2和下模具3加热,模内的塑料原料在重力和热能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成型为与模腔相同的形状,再经冷却定型、脱模制得所需形状的制品,其中在上模具2和下模具3外层设置的保护壳16,保护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外层,增强其模具的使用寿命,脱模时只要扭松并取下螺栓14,即可将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相脱离拆卸,方便取出内部成型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