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891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轿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家用小型汽车市场扩大的迫切需要,各大主机厂要求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副仪表板装在仪表嵌板上,或者作为附件装在转向管柱上,仪表板总成好似一扇窗户,随时反映车子内部机器的运行状态;同时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是部分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对象,是驾驶室内最引人注目的部件,既有技术的功能又有艺术的功能,是整车风格的代表之一。

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是塑料件,整个结构是硬胶注塑,为了保证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既有强度,又能起到减震作用,需要在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硬胶上注塑软胶,同时硬胶注塑侧和软胶注塑侧为一个整体,在注塑过程中硬胶注塑和软胶注塑之间的热量散去后容易粘覆于模芯上,导致其脱模质量下降,影响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具有提高其模具脱模质量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板、动模板、与动模板连接的下模芯、定模座板、与定模座板连接的定模板、与定模板连接的上模芯以及设置于动模座板与动模板之间的驱动组件,且上模芯与下模芯配合时形成有模型腔,在所述动模板上开设有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上朝模型腔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夹持注塑成品的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穿设于下模芯至模型腔内,且与模型腔的腔壁平齐设置形成所述模型腔,在所述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块处于容纳槽内滑动的限位组件。

如此设置,先将模具中的动模座板和定模座板分别固定在注塑机上,驱动组件驱动动模板朝定模板方向运动,使上模芯与下模芯相互配合形成模型腔,将硬胶注塑进入模型腔内,硬胶注塑经挤压冷却成型后,模具中动、定模板开模;驱动组件驱动动模板朝定模板方向再次推进,促使滑动块朝模型腔方向移动,同时限位组件限制滑动块滑动的距离,使夹紧块夹紧于注塑成品上,同时将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脱离,且注塑产品脱离模型腔的腔壁,滑动块通过驱动组件完成脱模工序;达到在注塑过程中,注塑的热量散去粘覆于模芯上时,通过夹紧块夹紧脱离模型腔,达到完全脱模的工序,进而提高其脱模质量,提高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质量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朝模型腔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动模板上的导向柱、固定设置于容纳槽上的限位块以及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的卡接块,所述限位块与容纳槽之间形成有滑动导槽,所述卡接块卡接于滑动导槽内与动模板滑动连接。

如此设置,驱动装置驱动动模型上下运动,通过倾斜设置的导向柱促使滑动块与动模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达到滑动块上的夹紧块脱离或夹紧于注塑产品。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内固定设置有限制滑动块处于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水平限位块。

如此设置,水平限位块与滑动块抵触时,此时滑动块背离成型腔方向水平滑移最大距离,达到限制限位滑动块处于动模板上水平滑动的距离。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定模板上固定设置有限制滑动块处于垂直方向上滑动的垂直限位块,在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垂直限位块处于限位槽内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如此设置,垂直限位块与限位槽的下端槽壁块抵触时,此时滑动块朝成型腔方向水平滑移最大距离,达到限制限位滑动块处于动模板上垂直滑动的距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夹紧块设置有多个,且均与滑动块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提高夹紧块与注塑模具夹紧注塑成品之间均匀受力的作用,提高夹紧块夹紧注塑模具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滑动块,多个所述滑动块均连接有所述夹紧块,多个所述夹紧块与下模芯的腔壁均平齐设置形成所述模型腔的腔壁,且多个所述滑动块均连接有所述限位组件。

如此设置,使多组滑动块上的夹紧块同时夹紧于注塑产品上,即注塑成品多处均通过夹紧块夹紧,达到受力均匀的作用,提高夹紧块夹紧注塑成品脱模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夹紧块与注塑成品抵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废料连接腔。

如此设置,使注塑产品在成型前,使塑胶流至夹紧块的废料连接腔内,同时在夹紧块夹紧注塑成品时,便于使夹紧块与成品接触稳定,提高夹紧块夹紧注塑成品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顶块,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顶块穿设于下模芯,且顶块与下模芯的腔壁平齐设置形成所述模型腔的腔壁。

如此设置,夹紧块将注塑成品夹紧,再将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脱离,使注塑成品留在下模芯上,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柱上升,同时滑动块通过驱动组件远离模型腔方向移动,夹紧块逐渐脱离注塑成品,同时顶块将注塑成品顶出下模芯上,即完成脱模工序;达到在注塑过程中,硬胶注塑和软胶注塑之间的热量散去粘覆于模芯上时,通过夹紧块夹紧可初步脱离模型腔,再通过顶块将注塑成品顶出模型腔,达到完全脱模的工序,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定模座板上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模型腔相连通设置。

如此设置,使上模芯与下模芯相互配合形成模型腔,硬胶注塑从定模座板的进料孔进入模型腔内,使硬胶注塑经挤压冷却成型后,模具动、定模板开模。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定模板与动模板的安全锁扣。

如此设置,在塑胶冷却成型前,通过安全锁扣将定模板与动模板锁紧,可提高锁紧之间的稳定性能,提高模具注塑成品的产品质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在注塑过程中,硬胶注塑和软胶注塑之间的热量散去粘覆于模芯上时,通过夹紧块夹紧可初步脱离模型腔,再通过顶块将注塑成品顶出模型腔,达到完全脱模的工序,进而提高其脱模质量,提高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省去定模座板、定模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省去上模芯、定模扳以及定模扳做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组件的结构中夹紧块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6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限位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7为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中支撑柱、顶块与注塑成品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模座板;2、动模板;3、下模芯;4、定模座板;5、定模板;6、上模芯;7、驱动组件;8、模型腔;9、驱动气缸;10、安全锁扣;11、容纳槽;12、滑动块;13、夹紧块;14、限位组件;141、导向柱;142、限位块;143、卡接块;144、限位槽;15、滑动导槽;16、水平限位块;17、垂直限位块;18、支撑柱;19、顶块;20、进料孔;21、水路集成;22、废料连接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动模座板1、动模板2、与动模板2连接的下模芯3、定模座板4、与定模座板4连接的定模板5、与定模板5连接的上模芯6以及设置于动模座板1与动模板2之间的驱动组件7,且上模芯6与下模芯3配合时形成有模型腔8;驱动组件7为多组驱动气缸,且驱动气缸的一端与动模座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模板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动模板2与下模芯3朝定模板5方向压合,使上模芯6与下模芯3形成模型腔8进行注塑工序;为了提高定模板5与动模板2注塑时的稳定性,在定模板5与动模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定模板5与动模板2的安全锁扣1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动模板2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11,在多个所述容纳槽11上均朝模型腔8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动块12,结合图4所示,且滑动块12上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注塑成品的夹紧块13;夹紧块13均穿设于下模芯3至模型腔8内,且多个所述夹紧块13与下模芯3的腔壁均平齐设置形成所述模型腔8;结合图5所示,为了便于使夹紧块13与成品接触稳定,在至少一个夹紧块13与注塑成品抵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废料连接腔22。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定模板5与动模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块12处于容纳槽11内滑动的限位组件14;限位组件14包括朝模型腔8方向倾斜固定设置于动模板2上的导向柱141、倾斜固定设置于容纳槽11上的限位块142以及与倾斜固定设置于滑动块12上的卡接块143。

如图2和图4所示,限位块142呈L形设置,且限位块142与容纳槽11之间形成有滑动导槽15,卡接块143卡接于滑动导槽15内与动模板2滑动连接,使驱动组件7驱动动模板2朝定模板5方向运动时,导向柱141促使滑动块12处于动模板2上朝成型腔方向倾斜朝上滑动,结合图5所示,使夹紧块13夹紧注塑成品进行脱模。

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限位滑动块12处于动模板2上水平滑动的距离,在动模板2的容纳腔内固定设置有限制滑动块12处于水平方向上滑动的水平限位块16,水平限位块16与滑动块12抵触时,此时滑动块12背离成型腔方向水平滑移最大距离。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定模板5上固定设置有限制滑动块12处于垂直方向上滑动的垂直限位块17,在导向柱141上设置有限位槽144,垂直限位块17处于限位槽144内与导向柱141滑动连接;垂直限位块17与限位槽144的下端槽壁块抵触时,此时滑动块12朝成型腔方向水平滑移最大距离。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脱模,在动模板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8,在多个所述支撑柱18上均设置有顶块19,支撑柱18与顶块19均穿设于下模芯3,多个所述顶块19和夹紧块13均与下模芯3的腔壁平齐设置且形成所述模型腔8的腔壁,驱动组件7中的驱动缸可单独驱动支撑柱18朝上模芯6方向运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定模座板4上开设有进料孔20,进料孔20与所述模型腔8相连通设置,实现物料注塑工序;同时为了加速注塑产品冷却,在定模板5上固定设置有水路集成21。

工作原理:先将模具中的动模座板1和定模座板4分别固定在注塑机上,驱动组件7驱动动模板2朝定模板5方向运动,使上模芯6与下模芯3相互配合形成模型腔8,硬胶注塑从定模座板4的进料孔20进入模型腔8内,硬胶注塑经挤压冷却成型后,模具动模板2、定模板5开模;驱动组件7驱动动模板2朝定模板5方向再次推进,促使滑动块12朝模型腔8方向移动,同时垂直限位块17限制滑动块12朝成型腔内水平滑动的距离;多个夹紧块13将注塑成品夹紧,再将上模芯6与下模芯3之间脱离,使注塑成品留在下模芯3上;同时驱动组件7驱动支撑柱18上升,同时滑动块12通过驱动组件7远离模型腔8方向移动,夹紧块13逐渐脱离注塑成品,同时顶块19将注塑成品顶出下模芯3上,即完成脱模工序;达到在注塑过程中,注塑的热量散去粘覆于模芯上时,通过夹紧块13夹紧可初步脱离模型腔8,再通过顶块19将注塑成品顶出模型腔8,达到完全脱模的工序,进而提高其脱模质量,提高副仪表板中部装饰板注塑质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