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取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5748发布日期:2018-07-17 23:31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取件机械手。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工艺中,注塑成型的产品和流道残留于注塑机中,在转移产品过程中,同时需要对流道加以清理,便于下一次注塑工序的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对成产品和流道取出并分别摆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的取件机械手,可对注塑成型产品及流道取出并加以整理并分别摆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注塑机的取件机械手,包括X轴、Y轴、Z轴滑动机构,所述的X轴滑动机构设置于Y轴滑座上,Y轴滑座经Y轴动力源驱动沿Y轴滑动,其Z轴滑动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一、第二X轴滑座并经第一、第二X轴动力源驱动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对应设置于第一、第二Z轴滑座上,第一、第二Z轴滑座经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可沿X轴滑动;所述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对应包括第一、第二滑动杆座和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下朝向下方往复滑移的第一、第二滑动杆,所述的第一滑动杆下端设置有具有吸盘的翻转机构,所述的第一滑动杆下端设置有夹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还包括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设置于第一、第二滑动杆座上并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下朝向下方往复滑移;所述的第一、第二滑动杆设置于第一、第二介段滑座并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下朝向下方往复滑移。

进一步的,收拢状态下,所述的第一、第二滑动杆依次被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所收拢。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分别包括第一、第二滑动杆座气缸,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设置于第一、第二滑杆座上,通过推移第一、第二介段滑座上的第一、第二上架板使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朝向下方往复滑移;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设置于第一、第二上架板上,通过推移第一、第二滑动杆上的第一、第二下架板使第一、第二滑动杆朝向下方往复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的杆侧端盖被固定于第一、第二滑杆座上,活塞杆贯通第一、第二滑杆座并且末端与第一、第二上架板相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的杆侧端盖设置于第一、第二上架板上,活塞杆贯通第一、第二上架板并且末端与第一、第二下架板相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的侧壁形成线性轨使第一、第二滑杆座沿线性轨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机构为设置于第一滑动杆最下端的翻转气缸和翻转板构成,所述的吸盘设置于翻转板上并经负压发生装置提供负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机构为设置于第二滑动杆最下端的左右开合机构和夹钳构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机械手进入工作区域后,通过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第一、第二滑动杆朝向下方滑移,并使最下端的吸盘吸取成型产品,并通过夹持机构夹持流道,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的牵引下使之复位完成取件动作,并在第一、第二X轴动力源、Y轴动力源的带动下,使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沿X轴滑动,X轴滑动机构沿Y轴滑动,使产品和流道能够分离并带动至不同的物品区,同时完成整理和分别摆置动作,解决了现有注塑设备取物、清废需要两套机械手共同完成该工序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机的取件机械手,包括X轴、Y轴、Z轴滑动机构,所述的X轴滑动机构设置于Y轴滑座12上,Y轴滑座12经Y轴动力源驱动沿Y轴11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轴滑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对应设置于第一、第二Z轴滑座上,第一、第二Z轴滑座经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可沿X轴21滑动;所述的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对应包括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座,一、第二介段滑座,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设置于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座上并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下朝向下方往复滑移;所述的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设置于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并在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下朝向下方往复滑移;所述的第一滑动杆下端设置有具有吸盘52的翻转机构,所述的第一滑动杆下端设置有夹持机构。

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初始状态下,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对应位于置物区与清废区上方,X轴滑动机构在Y轴动力源带动下沿Y轴11滑移至与注塑机的注塑流道同一轴线上,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沿在第一、第二X轴动力源(22,22')带动下沿X轴21滑移,使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被带动到物品和流道的正上方,而后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下降,使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对应位于物品和流道上方,而后翻转机构翻转至吸盘52与物品相互接触,夹持机构夹持流道塑料,此时完成取件动作;而后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X轴滑动机构依次复位,使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重新回到置物区与清废区上方,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驱动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下降,并使吸盘52卸压,夹持机构解离,使物品和废流道能够被分别置于置物区和清废区内。

为进一步提升第一、第二Z轴滑动机构的位移距离幅度,收拢状态下,所述的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依次被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所收拢。在此设置方案下,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能具有充分的滑移空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分别包括第一、第二滑动杆座气缸(34,34'),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设置于第一、第二滑杆座(31,31')上,通过推移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上的第一、第二上架板(35,35')使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朝向下方往复滑移;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设置于第一、第二上架板(35,35')上,通过推移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上的第一、第二下架板(36,36')使第一、第二滑动杆(33,33')朝向下方往复滑移。采用气缸作为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其运行状态稳定,且位移行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第二活动座气缸的杆侧端盖被固定于第一、第二滑杆座(31,31')上,活塞杆贯通第一、第二滑杆座(31,31')并且末端与第一、第二上架板(35,35')相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的杆侧端盖设置于第一、第二上架板(35,35')上,活塞杆贯通第一、第二上架板(35,35')并且末端与第一、第二下架板(36,36')相固定。通过该设置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第二滑动杆座气缸(34,34'),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安装时的稳固性,

第一、第二活动座气缸的活塞杆在提供向下推移的力,第一、第二介段滑座气缸(32,32')的活塞杆在提供向下推移的力时,作为第一、第二Z轴动力源可将向下方的力逐步释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的侧壁形成线性轨使第一、第二滑杆座(31,31')沿线性轨滑移,通过线性轨,可使第一、第二介段滑座(37,37')相对于第一、第二滑杆座(31,31')滑移的偏移度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机构为设置于第一滑动杆最下端的翻转气缸41和翻转板42构成,所述的吸盘52设置于翻转板42上并经负压发生装置51提供负压。使得吸盘52在吸取物品时,能够保持更为稳定的吸附力,且位移过程中减少跌落可能性;所述的夹持机构为设置于第二滑动杆最下端的左右开合机构61和夹钳62构成,通过该结构,夹钳62在左右开合机构61驱动下,能够保持稳定夹持,结构简单且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