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582发布日期:2018-07-24 20:2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成型机。



背景技术:

EPP是发泡聚丙烯(Expandedpolypropylene)的缩写,是一种新型泡沫塑料的简称。EPP比重轻、弹性好、抗震抗压、变形恢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耐油、耐酸、耐碱、耐各种化学溶剂、不吸水、绝缘、耐热(-40~130℃),无毒无味,可100%循环使用且性能几乎毫不降低,是真正的环境友好型泡沫塑料。EPP成型工艺包括预发泡、成型和烘干等。成型是将发泡后的EPP珠粒在成型机中模塑成各种不同形状的EPP制品。成型机包括凹模和凸模,凹模固定在机架上,凹模上开有槽,凸模上具有凸体,凸模由压模机构驱动相对凹模移动,当凸模和凹模合在一起后,珠粒经喷枪喷入凹模的凹槽内,在凸模压合以及加热作用下,形成EPP泡沫板;现有中的成型机一般存在EPP泡沫板成型后不易从凹模中取出。

公开号为CN106273199A、申请日为2016年8月1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PP成型机,包括机架、凹模、凸模、压模机构以及卸料机构,卸料机构包括推板、推杆和传动件,凹模内开设有沉头孔,推板设置于沉头孔内,推杆一端穿过沉头孔与推板连接,另一端与传动件连接,通过传动件推动推杆以带动推板前后位移,从而便于将凹模内的EPP泡沫板拆卸处,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一块泡沫板成型之后,需将整个设备停止,将凹模内的泡沫板取出之后,才能够继续下一块泡沫板的加工工作,影响其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型机,具有凹凸模来回翻转切换进行模具加工,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成型机,包括机架、凹模以及凸模,机架上横设有若干供凸模位移的滑动杆,所述凸模与凹模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一滑动座,滑动座穿设于滑动杆上并分别通过传动件驱动沿滑动杆前后位移,所述凸模与凹模沿滑动杆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应开设有放置模具原材料的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驱动凸模及凹模周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凸模和凹模上两侧分别开设的凹槽一和凹槽二用于放置模具原料,当传动件驱动凸模与凹模抵接时,实现凸模与凹模相邻面铸模的同时,可将原材料放置于另外两凹槽一与凹槽二内,当模具铸完时,传动件驱动凸模与凹模分离,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分别驱动凸模与凹模180°翻转,使其凸模与凹模两侧继续抵接铸模的同时,将铸好的模具取出,继续放入原材料,使其能够连续不断的进行铸模工作,提高其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动件设置为与滑动杆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液压缸一,所述液压缸一分别设置于机架长度方向的两侧,液压缸一的一端与机架固定,伸缩轴一端与滑动座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液压缸一伸缩轴的伸缩工作,带动凸模与凹模沿滑动杆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凸模和凹模抵接进行铸模工作,或是带动凹模与凸模相互分离,便于其翻转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动件包括沿滑动杆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丝杆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正反电机一,所述丝杆分别穿过两滑动座且两侧分别与机架转动连接并其中一侧与正反电机一连接,两所述滑动座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传动件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以及供另一传动件丝杆穿过的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正反电机一带动丝杆转动,在丝杆与其一滑动座的螺纹配合下以及与另一滑动座的转动连接作用下,驱动滑动座沿滑动杆长度方向前后滑动,从而带动凹模与凸模沿滑动杆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凸模和凹模抵接进行铸模工作,或是带动凹模与凸模相互分离,便于其翻转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动件包括与滑动杆平行设置的齿条以及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滑动座上并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三,两所述齿轮三分别通过正反电机二驱动自转。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正反电机二带动齿轮三自转,在齿轮三与齿条的啮合作用力下,带动凹模与凸模沿齿条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凸模和凹模抵接进行铸模工作,或是带动凹模与凸模相互分离,便于其翻转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同轴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凸模和凹模自转,使其凸模两侧的凹槽一与凹模两侧的凹槽二对应来回切换,进行持续的铸模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的齿轮一、与转动轴固定的齿轮二、以及绕卷于齿轮一以及齿轮二上并与齿轮一和齿轮二啮合的传动带。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一转动,在传动带与齿轮一和齿轮二的啮合作用力下,带动齿轮二以及转动轴的周向转动,从而带动凸模或凹模进行180°翻转,使其凸模两侧凹槽一和凹模两侧的凹槽二对应来回切换,进行持续的铸模工作;通过通过传动带的缓冲作用力,减少驱动电机输出轴受到的损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转动轴上的凸轮、一端与滑动座铰接伸缩轴与凸轮铰接的液压缸二,所述液压缸二的伸缩轴位于凸轮相对滑动座的一侧表面。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液压缸二两侧分别与滑动座以及凸轮转动连接,使其液压缸二的伸缩轴伸缩过程中驱动凸轮做180°往复转动,从而通过转动轴以带动凸模或凹模进行180°翻转,使其凸模两侧凹槽一和凹模两侧的凹槽二对应来回切换,进行持续的铸模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上的液压缸二、固定于转动轴上的齿轮二、以及固定于液压缸二伸缩轴上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一仅能相对齿轮直线位移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上开设有一与齿轮二啮合的齿槽。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液压缸二驱动驱动板上下位移,在齿轮二与驱动板滑槽一侧的齿槽啮合作用力下,带动齿轮二自转,从而带动转动轴以及凸模或凹模自转,使其凸模两侧的凹槽一与凹模两侧的凹槽二对应来回切换,进行持续的铸模工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板相对液压缸二的一侧上设置有T型块,所述滑动座上开设有仅供T型块上下位移的T型槽。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T型块仅能沿T型槽上下位移,使其液压缸二驱动驱动板上下位移时,驱动板运动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凸模与凹模两侧分别开设的放置原材料的凹槽一与凹槽二以及驱动机构驱动凸模与凹模进行180°翻转工作,使其凸模与凹模两侧凹槽一与凹槽二对应来回切换抵接进行铸模工作的同时,可将铸好的模具从凹槽一内取出,再向凹槽一与凹槽二内放置原材料,使其可连续不断进行铸模工作,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

2、通过传动件带动凹模来回滑动,使其在铸模过程中,凹模后侧与机架抵接,通过机架对凹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凸模对凹模冲击力过大,影响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整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整体结构;

图3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

图4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整体结构;

图5是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

图6是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

图7是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T型块与T型槽的连接结构。

图中,1、机架;2、凹模;3、凸模;4、滑动杆;5、凹槽一;6、驱动机构;61、驱动电机;62、齿轮一;63、齿轮二;64、传动带;65、液压缸二;66、凸轮;67、转轴一;68、转轴二;69、驱动板;610、齿槽;611、滑槽;612、安装板;7、滑动座;8、转动轴;9、传动件;91、液压缸一;92、丝杆;93、正反电机一;94、齿条;95、齿轮三;96、正反电机二;10、T型块;11、T型槽;12、凹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成型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凹模2以及凸模3,机架1内部固定有若干滑动杆4,滑动杆4对称设置于机架1宽度方向两侧,凸模3两侧穿设于滑动杆4上,凹模2设置于滑动杆4上并后端与机架1抵接,凸模3上开设而又凹槽一5,凹模2上开设有放置模具的凹槽二12,原材料放置于凹槽一5和凹槽二12内后,通过一传动件9驱动凸模3沿滑动杆4前后位移与凹模2配合,将模具压铸于凹槽二12内形成泡沫板。

上述凹槽一5和凹槽二12分别沿凸模3和凹模2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凸模3和凹模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转动轴8转动连接一滑动座7,滑动座7插设于滑动杆4上并沿滑动杆4前后位移,上述传动件9设置有两组,分别给予凸模3和凹模2沿滑动杆4前后滑动的驱动作用力;上述凹模2和凸模3还分别通过设置于滑动座7上的驱动机构6驱动相对滑动座7翻转。

上述传动件9设置为沿机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液压缸一91,液压缸一91的缸体固定于机架1上,液压缸一91的伸缩轴分别与对应的滑动座7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一91伸缩轴的伸缩作用,驱动凸模3以及凹模2沿滑动杆4前后位移。

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滑动座7上的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的驱动轴与转动轴8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61的自转来带动凸模3或凹模2的翻转。

本实施例中,上述凹模2与凸模3位置可互换;上述凸模3和凹模2可沿机架1水平旋转,也可沿机架1垂直旋转。

实施例1工作原理:工作时,先将原材料放置于凸模3与凹模2相邻的凹槽一5与凹槽二12内,再通过液压缸一91驱动凹模2远离凹模2一侧位移直至后端与机架1抵接,再通过液压缸一91驱动凸模3与凹模2抵接,在凹槽二12内形成泡沫板;再通过液压缸一91将凹模2与凸模3分离,并使其两两之间以及与机架1之间留有距离,再通过两驱动电机61分别带动凸模3和凹模2翻转180°,继续进行铸模工作的同时,将凹槽二12内的泡沫板取出,取出泡沫板之后继续朝凹槽一5和凹槽二12内放置原材料,使其可连续不断的进行铸模工作,提高其生产效率。

实施例2:如图2和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传动件9包括丝杆92和正反电机一93,丝杆92与滑动杆4平行设置并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沿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丝杆92穿过两滑动座7并两端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相对机架1转动连接,其一滑动座7上开设有与丝杆92螺纹连接螺纹孔另一滑动座7上开设有供丝杆92转动的通孔,丝杆92的一端与正反电机一93固定连接,通过正反电机一93带动丝杆92转动,在滑动座7与丝杆92的螺纹配合作用力下,驱动滑动座7前后位移。

本实施例中,两传动件9的丝杆92上下错位设置。

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齿轮一62、齿轮二63以及传动带64,驱动电机61固定于滑动座7上,齿轮一62与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齿轮二63与其一转动轴8固定,传动带64绕卷于齿轮一62与齿轮二63上并与齿轮一62和齿轮二63啮合,通过驱动电机61带动齿轮一62转动,在传动带64的传动关系下,带动齿轮二63以及转动轴8转动,从而实现凸模3和凹模2的翻转。

实施例3:如图4和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传动件9包括齿条94、齿轮三95以及正反电机二96,齿条94与滑动杆4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并固定于机架1上,正反电机二96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凸模3和凹模2的滑动座7上,齿轮三95对应正反电机二96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正反电机二96的驱动轴固定,齿轮三95与齿条94啮合设置,正反电机二96带动齿轮三95转动,从而驱动凸模3与凹模2沿滑动杆4前后位移;本实施例中,齿条94仅设置有一根,两齿轮三95均与同一齿条94啮合。

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液压缸二65以及凸轮66,凸轮66与其一转动轴8固定,液压缸二65一端通过转轴一67与滑动座7转动连接,伸缩轴一端上固定有安装板612,安装板612设置于凸轮66相对滑动座7一端并通过转轴二68实现安装板612与凸轮66的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伸缩轴外径不超过安装板612厚度,通过液压缸二65的伸缩驱动凸轮66往复180°旋转,从而实现凸模3和凹模2的翻转。

实施例4:如图1和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驱动机构6包括液压缸二65、齿轮二63以及驱动板69,液压缸二65竖直固定于滑动座7侧壁上,齿轮二63固定于其一转动轴8上,驱动板69与液压缸二65的伸缩轴固定且开设有一供齿轮二63上下位移的滑槽611,滑槽611一侧开设有与齿轮二63啮合的齿槽610,通过液压缸二65驱动驱动板69上下位移,在齿槽610与齿轮二63的啮合作用力下,驱动齿轮二63自转,进而带动转动轴8与凸模3或凹模2自转。

本实施例中,液压缸二65的伸缩轴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与驱动板69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6和7,上述驱动板69相对液压缸二65的一侧上固定有T型块10,T型块10设置有两块分别设置于驱动板69宽度方向的两侧,滑动座7上竖直开设有两分别供T型块10上下位移的T型槽11。

本实施例中,T型槽11下端开设有与滑动座7表面相通的连接槽,T型块10顺连接槽内进入至T型槽11内。

本实施例中,上述传动件9可采用皮带输送带动滑动座7前后位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