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有带比例电磁阀的冲击系统的模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5797发布日期:2019-04-23 21:2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配有带比例电磁阀的冲击系统的模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塑料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坯件成型来制造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容器具有主体、在主体下端部封闭主体的底部、以及在主体上端部开放以允许对容器进行灌装和排出的颈部。

容器通过基于坯件成型而制成,所述坯件即为预型件或者中间容器,所述中间容器本身基于经受过预先的预成型作业的预型件而获得。

一种传统制造容器的技术是吹制(必要时加上拉伸)。这种技术在于:将预先加热到高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pet下约为80℃)的温度的坯件输入到模具中,模具配有的壁限定具有容器型腔的模腔;通过坯件的颈部注入流体,例如压力气体(一般是空气),以使材料贴靠到模具壁上。

一般来说,成型包括相同的两道相继的工序:一道预吹制工序,在预吹制工序时,向坯件中注入具有预吹制压力的流体;一道吹制工序,在吹制工序时,向坯件中注入具有吹制压力的流体,所述吹制压力高于预吹制压力。在空气用于成型的传统工艺中,预吹制压力为5至10巴之间,吹制压力为20至40巴之间。

出于可能美观目的(例如形成轮廓)、功能目的(例如用于实施容器的握持柄把)、又或结构目的(例如用于实施经受附加拉伸并用以在热填充时吸收容器变形的底部),一些应用需要在容器上形成凹空区。

当这种凹空区达到一定深度时,容器则不能在普通模具中成形,这是因为,尽管存在高的吹制压力,但该压力仍不足以完全使材料贴靠到用于形成凹空区的模具凸起上,尤其是在朝容器颈部的相对向上的区域中,由此会产生吹制气泡。

因此,通常是在配有活动镶件(典型地是模底)的模具中来形成具有这种凹空区的容器,其中镶件起初收起在模具壁中,而在成型过程中伸展以压整容器壁。这种技术尤其在国际专利申请wo2016/083711(sidel公司)中提出,该申请提出一种双作用作动筒,其配有活塞,活塞上安装有镶件,该活塞在作动筒中限定主室和副室,主室增压使镶件向其伸展位置移动,副室增压(在主室减压的同时)则使镶件向其退缩位置移动。

这种压整(称为冲击)尤其用于成型这样一种容器,该容器配有一体把手或者经受过附加拉伸、用以在热灌装时吸收容器变形的底部。

冲击(boxage)是一种复杂作业。

冲击的首要难点是,活动镶件在其移动时必须克服坯件施加的阻力。不过,出于多种原因,这种阻力可大比例地变化。

第一,坯件内的压力(压力取决于阻力)本身可变。实际上,不仅向坯件中注入不同压力(先是预吹制压力,然后是吹制压力)下的流体,而且另外,坯件的体积在成型过程中增大直至到达模具壁。

第二,坯件与镶件接触的表面(表面同样取决于阻力)在成型过程中也发生变化。

第三,目前的成型工艺往往包括一道所谓回收工序,其在于将一部分来自容器吹制的压力空气再注到空气回路中,以备后用。这种回收引起向容器或来自容器的空气的流量和压力的变化。由此产生坯件施加的阻力变化。

第二冲击难点来自用于控制其上安装有镶件的作动筒的气体的压缩性。如同前述国际专利申请wo2016/083711中提出的那样,作动筒的副室连接于节流阀,节流阀的作用是尤其根据容器的容量、镶件(即这里是模底)的直径,来调整(更准确的说是降低)镶件(这里是模底)的移动速度。这种调整通过改变排放口处空气的流量实现。但是,气体的压缩性使得节流阀的作用受到延迟影响。当镶件的移动行程短、通常为15毫米时,节流阀的介入仅在冲击结束时在非常短的距离上使得镶件减速。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在成型过程中的坯件内达到吹制压力之前,镶件就已基本上走完其行程,这不利于成型(因而有损于容器质量)。为增大镶件的制动,可稍微关闭节流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于作动筒上的阻力会阻止镶件完成其行程。

第三冲击难点与待形成的凹空区的大小变化性(分别是镶件的尺寸、通常是模底的直径的变化性)有关。实际上,作动筒的尺寸确定成能确保表面积大的凹空区(例如大直径的底部)的冲击。但是,这些作动筒在被用于表面积较小的凹空区的冲击时,显得尺寸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惯性使得通过简单的压力调节来调整其速度变得复杂化。

实际上,当待形成的凹空区表面积小时,在成型过程中的坯件施加的阻力小,最简单的措施在于增大节流阀的作用以限制镶件的移动。但是,这种措施引起的危险是在镶件到达其行程终点之前,就使镶件完全卡住。

由此可见,目前的冲击技术,包括前述申请wo2016/083711中提出的冲击技术在内,都不能精确地控制镶件的移动速度或者位置。实际上,可看到,常常是镶件移动过快或者相反地过慢。总之,在许多情况下,镶件的移动速度控制不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这些难点。

更准确的说,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制单元,其配有冲击系统,冲击系统可尤其是根据成型过程中容器内部的压力,更有效更精确地控制镶件的位置和/或移动速度。

为此提出一种模制单元,用于利用塑料坯件制造容器,所述模制单元包括:

-模具,模具配有壁和镶件,所述壁限定具有容器型腔的模腔,所述镶件能相对于壁在退缩位置与伸展位置之间活动,在退缩位置,镶件相对于模腔退出而延伸,在伸展位置,镶件至少部分地凸伸到模腔中;

-至少一个冲击系统,冲击系统包括作动筒,所述作动筒具有作动筒主体、活塞和杆,杆与活塞固连在一起,镶件固定在杆上,杆和活塞能在相应于镶件的退缩位置的退缩位置与相应于镶件的伸展位置的伸展位置之间一体活动,作动筒主体和活塞在活塞的两侧共同限定主室和副室,所述主室通过主流体回路连接于在主压力下的主流体源,所述副室通过副流体回路连接于在较小副压力下的副流体源,该模制单元的特征在于,冲击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在主流体回路上,所述电磁阀具有流体出口,流体出口连接于主室,流体出口限定能根据施加于电磁阀的电控制信号变化的流通截面;

-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连接于电磁阀,处理单元被编程控制以改变施加于电磁阀的电控制信号。

借助于这种构造,可以精确地控制活塞(因而镶件)的移动速度和位置,有利于提高成品容器的质量。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磁阀包括:

-阀体,阀体开有连接于主室的形成所述流体出口的孔口,

-活动部件,活动部件具有铁磁磁芯和阀塞,阀塞相对于流体出口的位置决定流经过流体出口的流体流量,

-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阀体固连在一起,电磁线圈环绕铁磁磁芯,所述电磁线圈具有两个电接线端子,电控制信号施加于所述两个电接线端子,处理单元被编程控制以改变施加于电磁线圈的所述两个电接线端子的电控制信号。

电磁阀有利地配置成使得流体出口的流通截面和电控制信号由以下函数相关联:

s=k1.e+k2

其中:e是电控制信号,

s是流体出口的流通截面,

k1是系数(实数),

k2是常数。

电控制信号例如是电流或者电压。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模制单元包括传感器,传感器能在镶件从退缩位置向伸展位置移动的期间确定镶件的位置或者速度;并且,处理单元被编程控制以根据镶件的位置或者速度来改变电磁阀的电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根据后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作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得到体现。附图中:

图1是在容器完全成型之前、镶件处于退缩位置时的模制单元的剖面图;

图1a是控制镶件移动的电磁阀的细部放大图;

图2是图1模制单元的细部放大剖面图,其中镶件处于中间位置,容器正在成型过程中,圆圈内表示的是电磁阀的细部放大图;

图3是类似于图2的细部剖面图,示出模底处于伸展位置的模制单元,而容器底部已完成;

图4类似于图2,示出在容器成型之后模底处于退缩位置时的模制单元;

图5是具有两条曲线的线图,两条曲线分别示出模制单元中在成型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变化以及镶件的相应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中示出一种模制单元1,用于利用塑料坯件3通过吹制(或者通过拉伸吹制)制造容器2。在所示的例子中,坯件3是预型件,但它也可以是基于经受一道或多道初步成型作业的预型件获得的中间容器。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制造坯件的材料是pet。

首先,模制单元1具有模具4。

该模具4具有壁5,壁由两个铰接的半模4a、4b形成,限定围绕模具4的主轴线a分布的内模腔6,当待成型容器2呈回转对称状时,主轴线a形成模具4的对称轴线。

模腔6至少部分地限定容器2的侧壁或者主体用的型腔。壁5具有孔口7,该孔口限定用于镶件8的通道,所述镶件8安装成能相对于壁5在退缩位置与伸展位置之间活动,所述退缩位置示于图1,在所述退缩位置,镶件8脱离孔口7(因而相对于模腔6退出而延伸),所述伸展位置示于图2,在所述伸展位置,镶件8至少部分地凸伸到模腔6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镶件8形成模底,与待形成容器2的底部互补。在这种情况下,孔口7在壁5的下部中形成;作为变型,镶件8可以是侧向抽拉件,用于在容器2上形成例如用于其手握的把手。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孔口7具有圆形轮廓。用d标示该孔口的内径。

镶件8具有模制面9,模制面限定用于容器2的相关部分的型腔。在伸展位置,镶件8封闭模腔6,从而完成吹制时使材料贴靠到的容器2型腔。将退缩位置与伸展位置的分开距离称为镶件8的“行程”,标示为c。为清楚起见,示出模具4处于这样一种构型:其中,相对于容器2的高度,行程c较大(对于容量为0.5升的容器2来说,通常约为40毫米)。这种构型完全是非限制性的;相反,行程c可以相对于容器的高度较小(对于容量为0.5升的容器2来说,通常小于或等于15毫米)。

如图1所示,坯件3(用虚线示出)、然后是从坯件形成的容器2,通过坯件3(相应地容器2)的环箍10靠置于模具4的上表面上,环箍限定坯件3(相应地容器2)的颈部11,颈部保持在模具4之外。在图1上,容器2未完全形成(其外壁尚未完全贴合模具的壁5上),由此标号2、3用于指示正在成型中的容器,其因而不再完全是坯件3,但也不是成品容器2。

在环箍10之下,坯件3(然后是容器2)具有主体12和底部13,所述主体12总体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底部13首先呈半球形(图1),然后一旦靠于镶件8上成型(图2),就从主体12的下端部总体沿径向方向延伸。这种构型对应于镶件8是模底的情况。

为了形成容器2,将坯件3输入到模具4中,注入压力流体(优选是气体,例如空气)。通常,如图5的上曲线图所示,成型可包括两道工序,即:

-一道预吹制工序(图5上标示为“预吹制”),在预吹制工序时,向坯件3中注入具有所谓预吹制压力pp的流体;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预吹制压力pp小于或者等于15巴,例如约为7至12巴;

-一道吹制工序(如图5上标示的“吹制”),在吹制工序时,向坯件3中注入具有所谓吹制压力ps的流体;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吹制压力ps大于或等于15巴,例如约为30至40巴。

其次,模制单元1具有冲击系统14。术语“冲击”这里用于指在成型过程中对容器2的材料的压整作业。

首先,该冲击系统14具有用于控制镶件8的位置的作动筒15。该作动筒15具有作动筒主体16。作动筒主体16配有圆柱形的套壳17、下壁18和上壁19,下壁和上壁在套壳的每个端部处封闭所述套壳。作动筒15还具有活塞20,活塞能滑动地安装在作动筒主体16中。更准确的说,活塞20安装成能在套壳17中在壁18、19之间滑动。

如图1至4所示,作动筒15还具有与活塞20固连在一起的杆21。该杆通过设于上壁19中的互补孔口密封地穿过所述上壁19。

镶件8固定在杆21上。更准确的说,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镶件在杆上端部固定在杆21上,杆上端部通过鞍架22凸伸到作动筒主体16之外。镶件8固定在鞍架22上(同样,鞍架22固定在杆21上),这通常例如可以通过旋拧来实现。

活塞20和杆21能相对于作动筒主体16在退缩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一体活动,所述退缩位置相应于镶件8的退缩位置(图1),所述伸展位置相应于镶件8的伸展位置(图2)。

模制单元1包括限定镶件8的极限位置的两个限位器,即:

-第一行程终点限位器23,称为低限位器23,其限定镶件8的退缩位置,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退缩位置是低位,这也是该限位器称为低限位器的缘由所在,以及

-第二行程终点限位器24,称为高限位器24,其限定镶件8的伸展位置,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退缩位置是高位,这也是该限位器称为高限位器的缘由所在。

限位器23、24可布置成与镶件8又或与活塞20直接接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低限位器23面对支承镶件8的下支承面25布置,以便在退缩位置时与该下支承面接触。

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低限位器23在上壁19的外表面26一侧上形成。更准确的说,如图4所示,低限位器23由环形圈的轴向端面形成,所述环形圈在上壁19上从其外表面26凸伸出。

如图4中所示,镶件8的下支承面25可由一个或多个附接的缓冲块27形成,缓冲块除限位作用外,还可以具有减震作用,从而有助于模制单元1静音工作。

另外,高限位器24则可面对活塞20布置,以便在伸展位置与活塞接触。

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限位器24形成于上壁19的内表面28一侧上。更准确的说,如图4所示,高限位器24由与上壁19固连在一起的环形楔块形成。为了限制活塞20与高限位器24接触的磨损,活塞可载有垫圈29,垫圈在伸展位置贴靠高限位器24。

如图2和4中清楚所示的,主体16和活塞20在活塞20的两侧共同限定两个流体室,即主室30和副室31。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室30由活塞20和下壁18限定。副室31由活塞20和上壁19限定。

其次,冲击系统具有用于控制活塞20移动的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包括:

-主流体回路32,主室30可通过该主流体回路连接于在主压力p1下的主流体源33(空气、水、油等),以及

-副流体回路34,副室31通过该副流体回路连接于在较小副压力p2(即小于主压力p1)下的副流体源35(空气、水、油)。

主压力p1有利地大于或等于10巴,优选等于(或约等于)25巴。提醒的是吹制压力ps可达40巴,注意的是,冲击所需的主压力p1因此可低于吹制压力ps,同时能确保正确冲击:这通过调节作动筒尺寸而是可能的。只需活塞表面大于镶件或者待冲击底部的表面、压力p1选择成使得镶件对底部施加的作用力超过由容器2内部施加的作用力即可。根据吹制压力ps等于(或者约等于)25巴的一种特殊实施方式,主源33可与进行吹制工序所用的流体的获得源合二为一。因此,主压力p1和吹制压力ps可以不同;实际上,可以用不同的膨胀器将这些压力调节到不同的数值(根据其各自的需要)。

此外,副压力p2有利地小于或等于10巴,优选等于(或约等于)7巴。

如图1至4中清楚所示,主流体回路32部分地在下壁18中形成;至于副流体回路34,其部分地在下壁18、套壳17和上壁19中形成。回路32、34的在下壁18中形成的部分可连接到流体输送管,如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可以用附接和旋拧到下壁18上的连接器36实现这种连接。

为了控制活塞20(因而镶件8)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如图1至4所示,冲击系统14包括电磁阀37,电磁阀安装在主流体回路32上。该电磁阀37具有流体出口38,流体出口连接于主室30,限定流通截面s,流通截面可根据施加于电磁阀37的电控制信号e变化。

冲击系统14还具有可被编程控制的处理单元39,其连接于电磁阀37,被编程控制以改变施加于电磁阀的电控制信号e。

更准确的说,如图1至4所示,电磁阀37除了出口38之外,还具有流体入口40,电磁阀37由该流体入口通过在图1至4上用一条线示意表示的管41连接于主源33。同样,流体出口38由在图1至4上用一条线示意表示的管42连接于主室30(通过连接器36)。

根据附图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电磁阀37是电磁控制式,包括:

-阀体43,其开有连接于主室30的孔口(孔口形成流体出口38),

-活动部件44,其具有铁磁磁芯45和阀塞46,阀塞相对于流体出口38的位置决定流经过该出口的流体流量,

-电磁线圈47,其与阀体43固连在一起,电磁线圈环绕磁芯45,该电磁线圈47具有施加电控制信号的两个电接线端子48、49,处理单元39被编程控制以改变通过发生器50施加于电磁线圈的接线端子48、49的电信号e。

电信号e可以是电流。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器50是可变控制式电流发生器,由处理单元39操控。

作为变型,电信号e是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器50是可变控制式电压发生器,由处理单元39操控。

处理单元39可以是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集成于传统信息系统(服务器或者个人电脑),或者集成于工业可编程控制器(api)。

在图1至4所示的实施例中,磁芯45由杆51固连于阀塞46。在该实施例中,阀塞46具有至少一个直径减小部,直径减小部由与阀体43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的两个环箍53限定,与该内壁一起限定增压室52,流体出口38和/或流体入口40通到该增压室中。

如图1至4所示,电磁阀37具有复位弹簧54,其间置在阀体43和阀塞46之间。

当电磁线圈47被供电时(通过通电或者电流强制流动),线圈产生电场,电场使铁磁磁芯45抵抗复位弹簧54的作用而移动。

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阀塞46具有第二直径减小部,其由与阀体43的内壁密封滑动接触的两个环箍53限定,与该内壁一起限定排气室55。此外,阀体43开有另一孔口,该另一孔口限定连接到大气压的排放口56。

活动部件安装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这两个极限位置即:

-开启位置,其示于图1,在该开启位置,流体出口38和流体入口40两者均完全通到增压室52(在这种情况下,截面s最大),这使主室30与主源33进行流体连通,以及

-排气位置,其示于图4,在该排气位置,流体出口38和排放口56两者均完全通到排气室55,这使主室30与大气连通。

电磁阀37配置成使得流体出口38的流通截面s和电控制信号e由以下函数相关联:

s=k1.e+k2

其中,k1是系数(实数,优选严格为正),k2是常数。

可看到,使电控制信号e与流通截面s相关联的函数是比例律。系数k1称为“比例系数”。

实际上,电信号e的力(电流或者电压)通过经受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的磁芯45,确定阀塞46的位置,阀塞的环箍53之一或多或少封闭流体出口38(直到完全封闭或者完全不封闭该出口),从而确定流通截面s。

注意到的是,紧靠流体出口38下游的流体的流量(或者压力)与电控制信号e不是必然成比例关系,因为该流量(相应地该压力)取决于主室30中的流体条件,所述流体条件部分地取决于活塞20受到的阻力,而这些阻力产生于副室31中的压力和坯件3中的压力,副室31中的压力直接施加于活塞20上,坯件3中的压力通过镶件8和杆21施加于活塞20上。

但是,为使活塞20(因而镶件8)的位置或者速度由处理单元39通过电磁阀37进行精细调节,该流量或者该压力与电信号e成这种比例关系并非是必需的。

实际上,可考虑在冲击系统14中安装反馈环路,反馈环路允许根据镶件8(或者同样地活塞20)的实际速度或位置的测定值,来控制电信号e的数值(或者力)。

为此,冲击系统14可配有传感器,传感器能测量(或者可通过计算确定)镶件8在其从退缩位置向伸展位置移动期间的位置或者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39被编程控制以参照处理单元39中存储的基准吹制曲线(图5),根据尤其是包括(如此确定的)镶件8的位置或者速度的各种参数,来改变电磁阀37的电控制信号e。

已发现,可以通过正确控制镶件8的移动速度,正确形成镶件8(这里是容器2的底部13)的型腔。

实际上,可在镶件8的移动速度的大变化(因)与成品容器质量的差异(果)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这些差异归因于这样的事实:成型过程中的容器2中的压力的大变化、从一成型工位到另一成型工位的电磁阀响应时间的差异会扩大镶件8的加速或减速差距对从一容器2到另一容器2的成型的影响。

即便已知系统不允许正确控制镶件8的移动速度,但相反地,本冲击系统14则允许接近该目的。为此,分以下三个阶段来控制镶件8的移动:

-在第一阶段,在镶件8(即活塞20)从退缩位置起的行程开始时,主室30的流体供给流量在短时间段内增大,使得利用坯件3在成型过程中施加的阻力小或者为零(图1),赋予镶件8大速度(因而大惯性);

-在第二阶段,直至镶件8的中间位置(通常约为一半行程),主室30的流体供给流量减小,以降低镶件8的移动速度及可使坯件3的材料铺展在镶件8上正确成型(图2),同时利用了镶件8在第一阶段期间所获得的惯性;

-在第三阶段,从镶件8(因而活塞20)的中间位置直至伸展位置即行程终点,主室30的流体供给流量再度增高,因为坯件3在成型结束时施加的阻力较大,镶件8应能克服该阻力以到达其行程终点(图3)。

更准确的说,在第一阶段,从镶件8的退缩位置起,电信号e由处理单元39调节到高值(在具有10个分度的分度盘上通常为指示数9),这使阀塞46处于低位,在该低位,截面s大、甚至最大。由此产生高流量和高流体压力(如图1上白色箭头所示)。因为坯件3在成型过程中施加的阻力较小,所以活塞20(其连接于镶件)以标示为v1的速度在图5的下曲线图上快速移动。在预吹制期间启动而到接近结束的该第一阶段持续数毫秒(尤其是10毫秒至20毫秒之间)。在该第一阶段结束时,镶件在图5的下曲线图上达到标示为h1的高度。图5中示出在预吹制阶段结束之前达到高度h1的情况,一般是这种情况,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根据活塞20和镶件8的惯性,该高度可以以后达到,尤其是在预吹制结束时,甚至在吹制开始之后达到。

在第二阶段,电信号e由处理单元39调节到较小值(在具有10个分度的分度盘上通常为指示数2),这使阀塞46处于中间位置,在该中间位置,截面s减小(图2),因此流体流量低。因此,镶件8的移动速度(在图5的下曲线图上标示为v2)降低,同样,坯件3施加的阻力增大。但是,镶件8由于在第一阶段时的高速(速度v1)而获得的惯性,允许在处理单元39规定的流量变化(更准确的说是降低)之后,最大限度地缩短镶件8的反应时间。在第一阶段期间给予镶件8的短动量允许在其受控以速度v2移动时,使镶件不易受容器2中压力的大变化影响(如可在图5上部的吹制曲线上看到的)。

该第二阶段明显长于第一阶段,在达到高度h1之后开始(也就是将其称为可在预吹制阶段之前或者以后进行、尤其是在预吹制结束时、甚至在吹制开始之后进行的事件),在吹制开始之后结束。其持续时间例如约为50毫秒。在第二阶段结束时,镶件在图5的下曲线图上达到标示为h2的高度。

在第三阶段,电信号e由处理单元39调节到大于第二阶段的数值的数值(在具有10个分度的分度盘上通常为指示数7),这使阀塞46基本上处于与第一阶段中的低位相同的低位,在该低位,截面s大。由此产生高流量和高流体压力(如图3上白色箭头所示)。因为在成型过程中坯件3施加的阻力大,所以移动速度(图5的下曲线图上标示为v3)实际上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阶段降低,但是,主室30中的高压施加于镶件8的很大驱动力可使镶件到达其伸展位置,有利于容器2的底部13进行良好成型。

图5的上曲线中示出坯件3在其成型时内部的压力变化。

从零(相对)压力起,在预吹制阶段的期间,向预先加热到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是pet则约为80℃)的温度的坯件3中注入具有预吹制压力pp的流体(例如空气)。镶件8(与活塞20一起)此时处于退缩位置。

电磁阀37于是处于退缩位置,主室30通过排气室55和排放口56与自由空气进行流体连通;副室31中的压力等于副源35的压力(副源可与预吹制压力源pp合二为一),使活塞20(和镶件8)保持处于退缩位置。

当预吹制阶段接近结束时,处理单元39将电信号e调节到第一高值e1,该第一高值通过电磁线圈47和磁芯45将截面s调节到较大值或者较小值,这使活塞20(与镶件8一起)以第一(高)速度v1移动,直至达到第一高度h1。

会注意到的是,镶件8的移动(称为冲击工序)用于使材料除了具有所需的形状之外,还增大有利于分子定向(因而有利于刚度)以及良好成型的变形率。

然后在达到高度h1之后,一般直至在于向容器中注入具有吹制压力ps的流体(这里是空气)的吹制开始之后的时刻,处理单元39将电信号e调节到比较小的第二值e2(e2<e1),这通过电磁线圈47和磁芯45使截面s调节到中间值,使得活塞20(与镶件8一起)以较小的速度v2(v2<v1)移动直至中间位置(高度h2)。

当正在成型中的容器2内的压力达到吹制压力ps时,处理单元39将电信号e调节到比e2高的第三值e3(e3>e2),这通过电磁线圈47和磁芯45使截面s调节到大值,鉴于容器2施加的阻力,导致活塞20(与镶件8一起)以比较小的速度v3(v3<v2)移动直至行程终点(高度c)。

尽管镶件8的移动速度在行程终点降低,但是,活塞20对镶件施加的驱动力足以使之移动,而不会因容器2中的压力引起的阻力而停止镶件移动。即便来自主源33的压力p1等于吹制压力,但务必注意:容器2在镶件8上的投影支承面(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于孔口7的截面,即πd2/4)小于活塞20的限定主室30的表面。实际上,容器的底部13投影在水平平面(其垂直于活塞20的移动轴线)上的面积始终小于活塞20的工作面积(即活塞20的限定主室30的面积)的约40%。正是借助于这种设计,压力p1可小于吹制压力,同时确保活塞20的完整行程。

会注意到的是,预吹制和吹制成型可以已知地通过用沿轴向方向活动、驱动坯件3的底部140的位伸棒57轴向拉伸坯件3而完成。

注意到,最后,装置39可被编程控制以根据以下参数中的附加参数来改变电磁阀37的电控制信号:

-镶件8的横截面(其相应于阻碍镶件8运动的容器2的底部13的投影面);

-成型周期的时序(包括控制进行预吹制、吹制、回收的时刻);

-冲击时序(包括控制镶件8从其退缩位置开始移动的时刻);

-吹制压力ps;

-冲击行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