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690发布日期:2018-10-13 00:0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



背景技术:

橡胶阻尼片材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而使橡胶阻尼片材在减振降噪材料应用领域相当广泛。通常应用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工程机械和其他民用电器,起到抑制振动,隔离噪声和保温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包括:挤出机、挤出模具、皮带输送线、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防粘纸供料设备、压紧装置、牵引机以及裁剪装置,挤出机的出口与挤出模具连接,防粘纸供料设备被配置成向皮带输送线上输送防粘纸,挤出模具配置成向防粘纸上挤出阻尼胶层,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被配置成提供阻尼约束层与阻尼胶层、防粘纸接触形成多层复合材料,压紧装置被配置成压紧多层复合材料形成多层片材,牵引机被配置成牵引防粘纸、阻尼胶层和阻尼约束层形成的多层片材至裁剪装置,裁剪装置被配置成裁剪多层片材;

挤出模具包括连接的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形成主流道,主流道包括相互衔接的第一段流道和第二段流道,第一段流道更靠近挤出模具的进料口,第二段流道更靠近挤出模具的出料口,第一段流道的截面积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段流道的截面积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段流道与第二段流道衔接处的截面积与第一段流道在进料口的截面积之比为0.5~0.7: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模体包括上模唇,下模体包括活动模唇,上模唇和活动模唇之间形成出料口,活动模唇被配置成在,挤出模具的长度方向固定且在,挤出模具厚度方向可调,以调节从出料口挤出的片材厚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活动模唇在厚度方向与下模体的主体间具有间隙,活动模唇通过调节螺丝与下模体连接,以使得活动模唇在挤出模具厚度方向可调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活动模唇在挤出模具的长度方向通过经过紧固螺丝与下模体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上模唇和活动模唇之间的主流道包括厚度均一区和储料稳流区,厚度均一区更靠近出料口,厚度均一区和储料稳流区的长度比为1-2:1。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裁剪装置包括安装座、裁剪机构和驱动组件;

安装座包括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驱动组件固定于第二固定板,裁剪机构包括互相贴近的抵接件和裁剪刀具,抵接件、裁剪刀具均通过弹性件与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被配置成可驱动裁剪机构沿安装座的高度方向运动,裁剪刀具被配置成刀刃面向第一固定板;抵接件比刀刃更靠近第一固定板;裁剪机构和第一固定板之间形成的间隙被配置成用于多层片材穿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裁剪刀具的剪切面与剪切速度方向形成的剪切角范围为0.5-3°。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抵接件采用柔性材料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使用时,防粘纸供料设备成向皮带输送线上输送防粘纸,原料经挤出机混合塑化后由挤出模具中挤出成型,将阻尼胶层挤出置于防粘纸上,皮带输送线将阻尼胶层和防粘纸同步运行,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提供阻尼约束层置于阻尼胶层的上方从而得到多层复合材料,多层复合材料经压紧装置压紧形成多层片材,然后由牵引机将多层片材引至裁剪装置进行裁剪,最后得到所需的长度的片材。

由于挤出模具中的第一段流道的截面积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段流道的截面积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有利于进入第一段流道的熔体从第一段流道进入第二段流道时,熔体压力变大,使得熔体在扩口时能够较快地充满模腔,从而有利于挤出模具对熔体更好地挤出成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的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裁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裁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100-挤出模具;110-上模体;111-上模唇;112-阻流棒;120-下模体;121-活动模唇;130-主流道;131-第一段流道;132-第二段流道;141-进料口;142-出料口;143-主体紧固螺丝;144-调节螺丝;145-紧固螺丝;146-安装孔;147-卸模螺丝;148-固定紧固螺丝;150-微调螺丝;151-微调组合螺丝;160-调节块;171-加热管;172-侧板;173-侧板紧固螺丝;181-厚度均一区;182-储料稳流区;200-防粘纸供料设备;300-挤出机;400-皮带输送线;500-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600-牵引机;700-裁剪装置;710-安装座;711-第一固定板;712-第二固定板;713-第三固定板;720-裁剪机构;721-抵接件;722-裁剪刀具;730-驱动组件;810-气动压辊;820-重力压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10,请参照图1。

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10包括挤出机300、挤出模具100、皮带输送线400、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500、防粘纸供料设备200、压紧装置、牵引机600以及裁剪装置700,挤出机300的出口与挤出模具100连接,防粘纸供料设备200被配置成向皮带输送线400上输送防粘纸,挤出模具100配置成向防粘纸上挤出阻尼胶层,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500被配置成提供阻尼约束层与阻尼胶层、防粘纸接触形成多层复合材料,压紧装置被配置成压紧多层复合材料形成多层片材,牵引机600被配置成牵引防粘纸、阻尼胶层和阻尼约束层形成的多层片材至裁剪装置700,裁剪装置700被配置成裁剪多层片材。

防粘纸供料设备200成向皮带输送线400上输送防粘纸,原料经挤出机300混合塑化后由挤出模具100中挤出成型,将阻尼胶层挤出置于防粘纸上,皮带输送线400将阻尼胶层和防粘纸同步运行,阻尼约束层供料设备500提供阻尼约束层置于阻尼胶层的上方从而得到多层复合材料,多层复合材料经压紧装置压紧形成多层片材,然后由牵引机600将多层片材引至裁剪装置700进行裁剪,最后得到所需的长度的片材。

在本实施例中,压紧装置可以是气动压辊810或者重力压紧装置820,也可以是两者一起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挤出模具100包括连接的上模体110和下模体120,上模体110与下模体120之间形成主流道130,主流道130包括相互衔接的第一段流道131和第二段流道132,第一段流道131更靠近挤出模具100的进料口141,第二段流道132更靠近挤出模具100的出料口142,第一段流道131的截面积从进料口141到出料口142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段流道132的截面积从进料口141到出料口142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流道131与第二段流道132衔接处的截面积与第一段流道131在进料口141的截面积之比为0.5~0.7:1。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体110与下模体120通过主体紧固螺丝143和卸模螺丝147连接。挤出模具100的侧板172与上模体110、下模体120通过侧板紧固螺丝173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体110包括上模唇111,下模体120包括活动模唇121,上模唇111和活动模唇121之间形成出料口142,活动模唇121被配置成在挤出模具100的长度方向固定且在挤出模具100厚度方向可调,以调节从出料口142挤出的片材厚度。

通过调节活动模唇121与上模唇111之间的间隙则可以调节从出料口142挤出的片材厚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模唇121在挤出模具100的长度方向通过经过紧固螺丝145与下模体120固定。活动模唇121在厚度方向与下模体120的主体间具有间隙,活动模唇121通过调节螺丝144与下模体120连接,通过调节调节螺丝144,以对活动模唇121与下模体120的主体间的间隙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活动模唇121与上模唇11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调节从出料口142挤出的片材厚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唇111通过固定紧固螺丝148与上模体110连接,以保证上模唇111在宽度方向固定,上模唇111通过微调组合螺丝151可调节与活动模唇12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从出料口142挤出的片材厚度。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体110内设置有阻流棒112和调节阻流棒112沿预设方向移动的微调螺丝150,微调螺丝150穿过上模体110与阻流棒112连接。通过调节微调螺丝150,可使得阻流棒112沿预设方向移动,通过阻流棒112的阻流作用可以调节熔体在主流道130内的速度,起到稳定熔体沿宽度方向的挤出速度,有利于挤出速度的均一。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唇111和活动模唇121之间的主流道130包括厚度均一区181和储料稳流区182,厚度均一区181更靠近出料口142,厚度均一区181和储料稳流区182的长度比为1-2:1。该比例范围的厚度均一区181和储料稳流区182,比现有的厚度均一区181的比例更大,增添厚度均一区181与储料稳流区182比例,增加材料在主流道130内部的松弛时间,减弱挤出胀大效应,从而便于控制挤出制品厚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流道130内部安装有加热管171,上模体110和下模体120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热电偶的安装孔146。

通过在安装孔146内安装热电偶,则可测试主流道130内的熔体温度。

进一步地,出料口142处安装有调节块160,调节块160被配置成可在挤出模具10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调节出料口142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142处设置有两块调节块160。调节块160具有凸起,下模体120与上模体110具有与凸起配合的滑槽,滑槽沿挤出模具100的宽度方向设置,调节块160可通过凸起在滑槽中运动以调节两个调节块16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出料口142的宽度。另外,调节块160通过螺丝进行调节固定,螺丝穿过侧板172与调节块160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裁剪装置700包括包括安装座710、裁剪机构720和驱动组件730。

安装座710包括沿其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板711、第二固定板712和第三固定板713,第二固定板712位于第一固定板711和第三固定板713之间。第一固定板711通过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板712连接,第二固定板712与第三固定板713通过第二固定柱连接。

驱动组件730固定于第二固定板712,裁剪机构720包括互相贴近的抵接件721和裁剪刀具722,抵接件721、裁剪刀具722均通过弹性件与驱动组件730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驱动组件730被配置成可驱动裁剪机构720沿安装座710的高度方向运动,裁剪刀具722被配置成刀刃面向第一固定板711;抵接件721比刀刃更靠近第一固定板711;裁剪机构720和第一固定板711之间形成的间隙被配置成用于多层片材穿过。

多层片材从第一固定板711和裁剪机构720之间形成的间隙通过时,其中,箭头方向为多层片材传送方向,驱动组件730运行,驱动弹性件带动抵接件721和裁剪刀具722向第一固定板711运动,当抵接件721将多层片材抵压到第一固定板711时,裁剪刀具722还没抵接到第一固定板711,此时由于抵接件721与驱动组件730之间具有弹性件,则此时弹性件继续被压缩,当抵接件721和裁剪刀具722连接的弹性件均不能被压缩时,裁剪刀具722对多层片材进行裁剪。裁剪完成后控制驱动组件730的动力输出轴向下运动,然后弹性件和裁剪机构720一同向下运动,裁剪过程结束。由于抵接件721能对多层片材进行很好地抵压,则可以对多层片材进行较好地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不局限于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30为气缸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30也可为液压缸组件。本实用新型对驱动组件730的形式不做限定,只要能驱动裁剪机构720沿安装座710的高度方向运动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裁剪刀具722的剪切面与剪切速度方向形成的剪切角为0.5~3°。也即裁剪刀具722的刀刃与第一固定板711之间的夹角为0.5~3°。

将剪切角设置为0.5~3°,可提高裁剪速度,使裁剪面沿多层片材的宽度方向整齐。在本实施例中,剪切角为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裁剪刀具722的表面具有不粘涂层。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裁剪刀具722在进行裁剪时因粘上多层片材的阻尼胶层而无法裁剪的问题。

另外,抵接件721采用柔性材料包覆,可避免对金属表面才能刮擦。例如,柔性材料可选择塑料或橡胶。

多层复合材料生产线10还包括控制系统,裁剪装置700安装在皮带输送线400上方,皮带输送线400传送的多层片材可从裁剪机构720和第一固定板711之间的间隙传送,控制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控制裁剪装置700的驱动组件730运行与关闭。

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在皮带输送线400的辊筒的光电传感器和数控装置,光电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可传递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可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指令给驱动组件730。

安装在辊筒的光电传感器接收到辊筒转动的信息后,将辊筒转动的圈数信息传递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通过对辊筒转动圈数和转速进行处理后可得到多层片材的传送长度的信息,然后数控装置向驱动组件730发送指令,控制驱动组件730运行或关闭。这样的方式可较精确地控制裁剪多层片材的长度。

另外,为了使得裁剪装置700在进行裁剪时与多层片材的传送同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710的底部安装有滚轮,皮带输送线400沿其传送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轨道,滚轮可在轨道滑动。滚轮设置有控制器,数控装置对辊筒转动圈数和转速进行处理后可得到多层片材的传送长度的信息,然后在向驱动组件730发送指令的同时,也向滚轮的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器接受到指令控制滚轮在轨道滑动,以使得裁剪装置700在进行裁剪时与多层片材传送同步,裁剪后控制裁剪装置700回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