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材料复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3246发布日期:2019-06-19 00:1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材料复合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袋压材料成型领域,特别指一种纤维材料复合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袋压成型是借助弹性袋(或其他弹性隔膜)接受流体压力,而使介于刚性模和弹性袋之间的增强塑料等材料密封均匀受压而成为制件的一种方法。在多层纤维材料的复合成型过程中,通用密封是采用丁基密封胶带,配合密封塑料膜进行密封抽真空,在进行双面模成型时不方便,效率低,复合制品次品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纤维材料复合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钢性下模和与钢性下模顶面大小对应的硅胶上模的复合成型模具,所述上、下模之间用于铺放需复合成型的纤维材料层,其中:所述的钢性下模的顶面周边开有内、外两条环形硅胶填充槽,且两环形硅胶填充槽之间另开有一条环形抽真空槽;所述的硅胶上模对应两环形硅胶填充槽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槽匹配的两凸起的环形硅胶条,且对应抽真空槽的硅胶上模上开有抽真空孔连接真空泵。

优选的,所述的纤维材料层铺放在内硅胶填充槽圈定范围的上、下模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内硅胶填充槽圈定范围内对应的硅胶上模上还开有贯通的抽真空孔。

优选的,所述的抽真空槽内设置有螺旋管。

优选的,所述的钢性下模开有介质导入孔,该介质导入孔一端连接黏合介质输送设备,另一端连通至纤维材料层。

更优选的,所述的介质导入孔为垂直设置的贯通孔,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且孔的底端连接黏合介质输送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硅胶填充槽和硅胶条为截面呈相对应的圆形,或者矩形,或者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性模与硅胶弹性模组合,在钢性模上开两条安放硅胶条的槽,并把硅胶模放入硅胶槽里,在两条硅胶条的中间,开一条放置抽真空槽形成密封真空带的槽。并在钢性模上整体制作硅胶密封模,覆盖住整个下模。硅胶模在两圈硅胶槽中形成了两条硅胶凸起,在抽真空的整个过程中,能有效补偿模具在受压状态发生的微小变形。在两条硅胶凸起的中间带形成压紧的真空带,能很好的起到密封作用。硅胶覆盖模可反复使用,减少产品制作过程中的辅助材料,缩短模具整理时间,提高密封的可靠性,成功解决了双面模成型问题,使复合产品品质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

1、钢性下模,1-1、硅胶填充槽,1-2、抽真空槽,1-3、螺旋管,1-4、介质导入孔,2、硅胶上模,2-1、硅胶条,2-2、抽真空孔,3、纤维材料层,4、黏合介质输送设备,5、脱模布,6、导流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复合成型模具包括钢性下模1和与钢性下模1顶面大小对应的硅胶上模2,所述上、下模之间用于铺放需复合成型的纤维材料层3。

具体的,如图2所示,纤维材料层3铺放在内硅胶填充槽圈定范围的上、下模之间。使该模具形成中间复合工作区和周边抽真空和密封区,不仅保证了抽真空和密封效果,同时也使复合固定的黏合剂等成型介质能更均匀的分布在各纤维材料层中,确保了复合效果。

具体的,如图1所示,钢性下模1的顶面周边开有内、外两条环形硅胶填充槽1-1。且两环形硅胶填充槽1-1之间另开有一条环形抽真空槽1-2。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抽真空槽1-2内设置有螺旋管1-3。设置螺旋管能对抽真空槽起到支撑、导通作用,利于更有效的抽真空。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的钢性下模1开有介质导入孔1-4。该介质导入孔1-4一端连接黏合介质输送设备4,另一端连通至纤维材料层3。在真空负压作用下,能使复合黏合介质比如树脂均布导入纤维材料层中。

更具体的,如图1、2所示,介质导入孔1-4为垂直设置的贯通孔,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且孔的底端连接黏合介质输送设备4。垂直进料相对于侧孔进料更顺畅,负压作用更大。

具体的,如图1所示,硅胶上模2对应两环形硅胶填充槽1-1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槽匹配的两凸起的环形硅胶条2-1。且对应抽真空槽1-2的硅胶上模2上开有抽真空孔2-2连接真空泵。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内硅胶填充槽圈定范围内对应的硅胶上模2上还开有贯通的抽真空孔2-2’。以增强黏合剂等成型介质的导入效果,使导入更均匀、高效。

具体的,所述的硅胶填充槽1-1和硅胶条2-1为截面呈相对应的圆形,或者矩形(本例为矩形,如图1、2),或者锥形。

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准备好钢性下模1,将需复合的多纤维材料层3依次铺放在下模的密封区。然后在纤维材料层3上铺好脱模布5。在抽真空槽1-2内设好螺旋管1-3。再将硅胶上模铺满整个下模表面,使两环形硅胶填充槽1-1与两环形硅胶条2-1对应,形成密封圈,将抽真空孔2-2对应抽真空槽1-2。然后将抽真空孔2-2和抽真空孔2-2’连接好真空泵。将介质导入孔1-4连接好黏合介质输送设备4。

启动真空泵将纤维材料层3抽成负压状态,即可使黏合介质输送设备4输送的复合材料用的黏合介质均匀的渗透于各纤维材料层中完成复合定型。为了加强黏合介质导入,可在抽真空孔2-2’处导入一定的导流介质,加强黏合介质导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