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5867发布日期:2019-04-13 00:4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的模具中由于有的生产工件复杂,通常有凸模和凹模组成,而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用螺栓将凸模和凹模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和拆卸上需要专用工具,非常不便,同时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在大批量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具备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固定效果好、拆装简单速度快等优点,解决了在现有的模具中由于有的生产工件复杂,通常有凸模和凹模组成,而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用螺栓将凸模和凹模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和拆卸上需要专用工具,非常不便,同时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在大批量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固定效果好、拆装简单速度快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与下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正面的顶部与U卡槽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U卡槽的内腔与连接杆的外表面卡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卡板和调节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且位于U卡槽的正下方与卡板的内部活动套接,所述卡板的顶端与U卡槽的底端接触,所述卡板的底端与调节弹簧的内部固定套接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的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母的内部与连接杆外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下模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盲孔且分别与两个定位销的外表面活动套接,两个所述定位销的顶端分别与上模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正面的中部通过销轴分别与调节连杆背面的一侧和连接杆的顶端销接,所述调节连杆背面的另一侧与上模正面的一侧销接,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外表面的一端与销接于上模正面另一侧的卡紧轮接触,所述上模背面的一侧与定位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所述定位杆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驱动电机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线盘的内部固定套接,所述线盘的外壁与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上模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紧弹簧,所述卡紧弹簧的一端与调节连杆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紧弹簧的另一端与卡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紧板的另一侧与卡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紧杆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连杆外部的一侧且与卡紧轮的外沿接触,所述卡紧杆的外壁与调节连杆的内部活动套接,所述卡紧杆顶端的一侧与卡紧手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连杆顶端的一侧开设有槽且卡紧手柄的顶端贯穿槽并延伸至调节连杆顶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弹簧的初始长度大于卡板的底端到调节螺母底端的距离,且调节弹簧的材料为合金弹簧钢。

优选的,所述卡紧弹簧的初始长度大于卡紧板的一侧到调节连杆内腔底部的距离,所述卡紧手柄外表面的顶部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总长度大于下模与上模的高度之和,且连接绳设为纤维绳芯的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调节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橡胶材质的保护套,且保护套的外表面设有网格状防滑纹络。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通过连接杆和卡板的设置,利用卡紧装置可以快速的压紧下模和上模,而无需借助其他的工具进行拆装,实用简单快速、固定效果好,同时通过调节弹簧与调节螺母的设置,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下模和上模发生松动的意外事故,减少了模具装夹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与连接绳的设置,可以快速的对上模进行装夹,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定位销的设置,提高了在对上模进行装夹时的精度,提高了零件生产加工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模、3 U卡槽、4连接杆、5卡板、6调节弹簧、7调节螺母、8定位销、9上模、10销轴、11调节连杆、12卡紧装置、121卡紧弹簧、122卡紧板、123卡紧杆、124卡紧手柄、13卡紧轮、14定位杆、15支撑架、16驱动电机、17线盘、18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的一侧与下模2的底端固定连接,下模2正面的顶部与U卡槽3的背面固定连接,U卡槽3的内腔与连接杆4的外表面卡接,连接杆4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卡板5和调节弹簧6,连接杆4的外表面且位于U卡槽3的正下方与卡板5的内部活动套接,卡板5的顶端与U卡槽3的底端接触,卡板5的底端与调节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弹簧6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7的顶端接触,调节弹簧6的初始长度大于卡板5的底端到调节螺母7底端的距离,且调节弹簧6的材料为合金弹簧钢,对于调节弹簧6长度的限定,使得调节弹簧6一直处于压缩状态,避免了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松动的事故,提高了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安全性,调节螺母7的内部与连接杆4外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下模2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盲孔且分别与两个定位销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两个定位销8的顶端分别与上模9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上模9正面的中部通过销轴10分别与调节连杆11背面的一侧和连接杆4的顶端销接,调节连杆11的另一端设有橡胶材质的保护套,且保护套的外表面设有网格状防滑纹络,橡胶材质的保护套的设置,避免了在工人使用的工程中因打滑而使手掌发生磨伤,进一步提高了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实用性,调节连杆11背面的另一侧与上模9正面的一侧销接,调节连杆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紧装置12,卡紧装置12包括卡紧弹簧121,卡紧弹簧121的一端与调节连杆1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卡紧弹簧121的另一端与卡紧板122的一侧固定连接,卡紧板122的另一侧与卡紧杆123的一端固定连接,卡紧杆123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调节连杆11外部的一侧且与卡紧轮13的外沿接触,卡紧杆123的外壁与调节连杆11的内部活动套接,卡紧杆123顶端的一侧与卡紧手柄124的底端固定连接,卡紧弹簧121的初始长度大于卡紧板122的一侧到调节连杆11内腔底部的距离,卡紧手柄124外表面的顶部设有防滑套,对于卡紧板122长度的限定避免了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连接装置发生失效的事故,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进一步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安全性,调节连杆11顶端的一侧开设有槽且卡紧手柄124的顶端贯穿槽并延伸至调节连杆11顶端,通过卡紧装置12的设置,避免在的生产过程中,模具发生松动的意外事故,提高了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及实用性,卡紧装置12外表面的一端与销接于上模9正面另一侧的卡紧轮13接触,上模9背面的一侧与定位杆14的外表面活动套接,定位杆14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架15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架15的底端与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架15的顶端与驱动电机16的底板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6采用BLY14-35-11kw减速机,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与线盘17的内部固定套接,线盘17的外壁与连接绳18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绳18的总长度大于下模2与上模9的高度之和,且连接绳18设为纤维绳芯的钢丝绳,纤维绳芯的钢丝绳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止在使用模具的过程中连接绳18发生断裂的意外事故,连接绳18的另一端与上模9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工作时,工作人员先打开驱动电机16,将定位销8对准下模2上的槽孔把上模9缓慢的放下,之后向下压缩调节弹簧6把卡板5卡在U卡槽3上,再向下拉动调节连杆11带动卡紧装置12向上移动压缩卡紧弹簧121后卡在卡紧轮13的上方,在卡紧弹簧121弹力的作用下卡紧卡紧轮13,同时卡板5会在调节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压紧调节螺母7,最后把熔融状态下的金属注入上模9与下模2中进行零件的生产加工。

综上所述,该组合式模具的快速连接装置,通过连接杆4和卡板5的设置,利用卡紧装置12可以快速的压紧下模2和上模9,而无需借助其他的工具进行拆装,实用简单快速、固定效果好,同时通过调节弹簧6与调节螺母7的设置,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下模2和上模9发生松动的意外事故,减少了模具装夹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驱动电机16与连接绳18的设置,可以快速的对上模9进行装夹,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定位销8的设置,提高了在对上模9进行装夹时的精度,提高了零件生产加工时的质量;解决了在现有的模具中由于有的生产工件复杂,通常有凸模和凹模组成,而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都是用螺栓将凸模和凹模固定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在安装和拆卸上需要专用工具,非常不便,同时操作时间长、难度大,在大批量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