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5784发布日期:2019-07-31 19:51阅读:1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硅胶模具大多是人工压合型,这类模具需要人工添加液态硅胶,因此生产效率低,工业全自动化的理念相悖;射出型的硅胶注塑模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取代人工添加液态硅胶,但是由于液态硅胶具有热固性,市面上的硅胶注塑模具在工作过程中总有少量液态硅胶在模具的流道中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凝固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具有分流功能的硅胶模具,能防止液态硅胶在流道的温度过高而凝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胶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以及沿硅胶流向依次连接在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的分流组件,上模仁组件,下模仁组件,以及顶针组件;所述上模板设有浇口;所述上模仁组件和所述下模仁组件可盖合形成一型腔。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与具有第一安装槽的分流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下分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分流板上的上分流板;所述分流架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分流板设有与所述浇口连通的第一引流道;所述下分流板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道连通的第二引流道和第四引流道;物料从浇口注射进入所述第一引流道后,经过所述第二引流道和所述第四引流道分流,进入所述型腔内凝固成型。

其具体的,所述上模仁组件包括具有第二安装槽的上模仁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上模仁;所述上模仁架设置有第三引流道和第五引流道,所述第三引流道与所述第二引流道连通,所述第五引流道与所述第四引流道连通;所述下模仁组件包括具有第三安装槽的下模仁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的下模仁;所述下模仁设置有两下凹槽,所述上模仁设置有两分别可与两所述下凹槽盖合形成所述型腔的上凹槽;一所述上凹槽与所述第三引流道连通,另一所述上凹槽与所述第五引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仁设有第一水道,所述下模仁设有第二水道;所述上模仁架设有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孔;所述下模仁架设有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仁架和所述下模仁架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仁架的底部边缘的第一定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仁架的顶端边缘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块设有往上突起、可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下分流板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三引流道和所述第五引流道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定位喷嘴的定位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架设有冷却水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胶模具通过分流组件控制液态硅胶从流道进入模腔的过程中温度在凝固点以下,防止流道堵塞,提高产能,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胶模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胶模具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胶模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胶模具的分流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装置6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模板1,浇口10,定位胶圈11,下模板2,分流组件3,分流架30,下分流板31,第二引流道31a,第四引流道 31b,上分流板32,第一引流道32a,上模仁组件4,上模仁架40,上模仁41,第三引流道41a,第五引流道41b,密封圈42,下模仁组件5,下模仁架50,下模仁51,定位装置6,第一定位块60,第二定位快61,顶针组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5,一种硅胶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以及沿硅胶流向依次连接在所述上模板1和所述下模板2之间的分流组件3,上模仁组件4,下模仁组件5,以及顶针组件7;所述上模板1 设有浇口10;所述上模仁组件4和所述下模仁组件5可盖合形成一型腔。

所述分流组件3包括与具有第一安装槽的分流架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下分流板3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分流板31上的上分流板32;所述分流架30与所述上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上分流板 32设有与所述浇口10连通的第一引流道32a;所述下分流板31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道32a连通的第二引流道31a和第四引流道31b;物料从浇口10注射进入所述第一引流道32a后,经过所述第二引流道31a和所述第四引流道31b分流,进入所述型腔内凝固成型,分模后,所述顶针组件7将成型的物料顶出,便于人工取走。

所述上模仁组件4包括具有第二安装槽的上模仁架4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上模仁41;所述上模仁架40设置有第三引流道41a和第五引流道41b,所述第三引流道41a与所述第二引流道 31a连通,所述第五引流道41b与所述第四引流道31b连通;所述下模仁组件5包括具有第三安装槽的下模仁架5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的下模仁51;所述下模仁51设置有两下凹槽,所述上模仁41设置有两分别可与两所述下凹槽盖合形成所述型腔的上凹槽;一所述上凹槽与所述第三引流道41a连通,另一所述上凹槽与所述第五引流道41b连通。

其具体的,所述上模板1,所述分流架30和所述上模仁架40均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的螺孔,六个螺钉通过所述螺孔将所述上模板1,所述分流架30和所述上模仁架40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1的四角处分别设有一贯穿所述分流架30和所述上模仁架40,且伸入所述下模仁架50内的导向轴,所述分流架30和所述上模仁架40分别设有导向通孔,所述下模仁架50设有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架30设有冷却水道,防止所述第一引流道 32a的液态硅胶因温度过高而提前凝固。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仁41设有第一水道,所述下模仁51设有第二水道;所述上模仁架40设有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的第一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孔;所述下模仁架50设有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通热水能加热模仁,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通冷水能冷却模仁。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仁架40和所述下模仁架50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6;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仁架40的底部边缘的第一定位块60,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仁架50的顶端边缘的第二定位块61;所述第一定位块60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块61设有往上突起、可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凸台;本产品安装在注塑机台上时,所述凸台与所述卡槽卡合,便于所述上模仁架40和所述下模仁架50的精准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下分流板31上设有围绕所述第二引流道31a和所述第四引流道31b的密封圈42,防止液态的硅胶溢出所述第二引流道31a和所述第四引流道31b后流入所述上分流板32,所述下分流板31和所述分流架30之间的缝隙,影响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定位喷嘴的定位胶圈11,便于注塑机的喷嘴定位。

工作原理和流程:注塑机的喷嘴通过所述定位胶圈11对准所述浇口10,液态硅胶进入所述第一引流道32a,经所述上分流板32和所述下分流板31分流,通过所述第二引流道31a和所述第四引流道 31b进入所述第三引流道41a和所述第五引流道41b,在模仁内加热凝固成型,分模后,所述顶针组件7将成型后的硅胶成品顶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