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原料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397发布日期:2019-08-03 16:1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注塑原料吸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注塑原料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塑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工作原理为:加热塑料,塑料融化后形成熔融的胶体,对熔融胶体施加高压,使其经喷头喷出进而充满模具型腔,经模具定型加工即可得到最终的产品。汽车内饰件通常采用注塑的方式制作,如手套箱、方向盘等都是注塑成型。

塑料在进入注塑机前需要在烘料斗内进行烘料,即将塑料颗粒中的水分烘干,如果不除湿干燥,产品会出现透明度不佳,浇道粘住、毛边、气泡、银条、流痕、龟裂、尺寸安定性不佳、产生内应力、产品物性强度不足等缺点。

注塑原料抽取装置就是将塑料颗粒抽取入烘料斗中,现有技术的抽取装置通常都采用抽吸机,但由于加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不同品种的塑料颗粒一起加工,另一方面需要向塑料颗粒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因此在烘料前需要将塑料颗粒和添加剂等原料进行混合,现有的抽吸机仅能完成抽取的步骤,因此在抽吸之前还需要额外设置混合装置,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原料吸取装置,在吸取原料的过程中,同时可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加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注塑原料吸取装置,包括混合料斗以及连通在混合料斗上端的吸料管,混合料斗下端设有用于和烘料斗连通的通孔,混合料斗下部设有用于挡住通孔的挡板;混合料斗上设有吸气孔,吸气孔内固定有第一滤网,混合料斗外固定有抽吸机,抽吸机的进气端和吸气孔连通;混合料斗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涡轮,涡轮位于吸料管和混合料斗连通处的正下方。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在于:

抽吸机产生的负压通过吸料管吸取气体,气体裹挟着原料进入混合料斗内,设置第一滤网,可以避免原料直接被吸入抽吸机内。气体进入混合料斗内时,吹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带动进入的原料分散混合,当进入原料较多时,原料掉落至涡轮上,通过原料的重力也可以推动涡轮转动,原料随涡轮转动,有一定的搅拌混合作用。当混合料斗内的原料较多时,打开挡板,原料可通过通孔进入到烘料斗内。本装置结构简单,在吸取原料的过程中,即可对原料进行混合,提高加工效率。

设置挡板,用于挡住通孔,可以人工或设置控制装置控制挡板间歇性打开,当混合料斗内的原料混合好后,可以将挡板打开,使得原料进入烘料斗内。

进一步,混合料斗包括竖直段和固定在竖直段下端的锥形段,吸气孔设置在竖直段下部或锥形段上部。

有益效果:设置锥形段,给予原料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原料进入烘料斗内,同时通过涡轮分散的原料掉落至锥形段的内壁上时,受锥形段倾斜的内壁作用向上反弹,可以和混合料斗内新进入或原有的原料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吸气孔设置在竖直段下部或锥形段上部,相当于吸气孔设置在混合料斗的中部,避免吸气孔设置过高,进入混合料斗内的气体直接进入吸气孔内,吹动涡轮转动的效果不好;也避免吸气孔设置过低,原料在混合料斗下部堆积后所导致的堵塞吸气孔。

进一步,转轴上固定有凸轮,凸轮沿其轮廓曲线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杆,连杆下端和挡板固定。

有益效果:凸轮随转轴转动,带动连杆沿竖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连杆带动挡板向上运动,通孔逐渐打开,当挡板和锥形段内壁之间的缝隙足够原料通过时,原料通过通孔落出。在此过程中,原料还在持续进入混合料斗内,通过涡轮分散开的原料向下掉落和挡板上原有的原料碰撞,挡板上原有的原料掉落,对原料有进一步的混合作用。

进一步,竖直段包括缩口段和位于缩口段两端的扩口段,涡轮设置在缩口段。

有益效果:根据伯努利原理,气体进入混合料斗后,在经过缩口段时流速增加,涡轮设置在缩口段,使得气体推动涡轮的转速增大,涡轮对原料的分散作用更好。

进一步,吸料管远离混合料斗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滤网,避免颗粒过大的不合格原料进入到混合料斗内,可对原料进行筛选排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混合料斗的正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竖直段1、锥形段2、吸料管3、吸嘴4、抽吸机5、烘料斗6、涡轮7、凸轮8、转轴9、连杆10、挡板11、吸气孔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注塑原料吸取装置,包括混合料斗以及连通在混合料斗上端的吸料管3,吸料管3远离混合料斗的一端固定有吸嘴4,吸嘴4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本实施例中,第二滤网和吸嘴4卡接。

混合料斗包括呈圆柱状的竖直段1和固定在竖直段1下端的锥形段2,竖直段1包括缩口段和位于缩口段两端的扩口段。缩口段处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9,转轴9上固定有涡轮7和凸轮8,涡轮7位于吸料管3和混合料斗连通处的正下方,凸轮8上沿其轮廓曲线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杆10。

竖直段1下部或锥形段2上部设有吸气孔12,本实施例中,吸气孔12设置在竖直段1下部,吸气孔12内固定有第一滤网,混合料斗外固定有抽吸机5,抽吸机5的进气端和吸气孔12通过管道连通。

锥形段2下端设有用于和烘料斗6连通的通孔,混合料斗下部设有用于挡住通孔的挡板11,挡板11和连杆10下端固定。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吸嘴4伸入放置原料的装置内,人工启动抽吸机5,抽吸机5产生的负压通过吸料管3吸取气体,气体裹挟着原料进入混合料斗内,设置第二滤网,避免颗粒过大的不合格原料进入到混合料斗内,可对原料进行筛选排查。

气体进入混合料斗内,吹动涡轮7转动,根据伯努利原理,气体进入混合料斗后,在经过缩口段时流速增加,涡轮7设置在缩口段,使得气体推动涡轮7的转速增大。涡轮7转动带动进入的原料分散混合,当进入原料较多时,原料掉落至涡轮7上,通过原料的重力也可以推动涡轮7转动,原料随涡轮7转动,有一定的搅拌混合作用。同时通过涡轮7分散的原料掉落至锥形段2的内壁上时,受锥形段2倾斜的内壁作用向上反弹,可以和混合料斗内新进入或原有的原料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凸轮8随转轴9转动,带动连杆10沿竖向做往复直线运动,连杆10带动挡板11向上运动时,通孔逐渐打开,当挡板11和锥形段2内壁之间的缝隙足够原料通过时,原料通过通孔落出。在此过程中,原料还在持续进入混合料斗内,通过涡轮7分散开的原料向下掉落和挡板11上原有的原料碰撞,挡板11上原有的原料掉落,对原料有进一步的混合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