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3500发布日期:2020-09-23 00: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包装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包装管为一种中空的结构,其内部能够放置多个电子元件,能够批量的转移电子设备,且避免电子设备与外界接触、碰撞,保证电子设备的良率,提高转移效率和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电子元件包装管通过挤出设备直接挤出成型,又称为挤塑,物料原料通过挤出机料筒和螺杆间的作用,边受热塑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而制成各种型号的连续管件。挤出成型后的包装管温度很高,为防止包装管变形,在加工成型后,需要快速冷却,以确保高温的管材不会变形,现有技术中对于挤出成型后的管材冷却与挤出装置的配合仍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需要人工辅助进行冲水降温,生产成型效率低。

公开号为cn20800609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成型装置,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上方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方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方活动安装有熔炉,所述熔炉内部中间活动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搅拌棒,所述转动盘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所述转动盘下方固定安装有二次熔化池,所述熔炉右下角固定安装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中间下方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导液管右端下方固定安装有挤出板,所述挤出板上表面固定开设有挤出孔,该装置可以实现能多个塑料管材同时挤出成型的目的,但是该装置存在无法快速冷却的缺陷,成型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挤出成型后的包装管温度很高,为防止包装管变形,在加工成型后,需要快速冷却,以确保高温的管材不会变形,现有技术中对于挤出成型后的管材冷却需要人工辅助进行冲水降温,生产成型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包括底板和通过支撑杆安装在底板上的挤出腔外壳,所述挤出腔外壳的一端安装有真空腔,且挤出腔外壳的内腔转动安装有螺旋挤出杆,螺旋挤出杆的一端延伸至真空腔并安装有驱动机构,挤出腔外壳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上端贯通安装有入料斗,且挤出腔外壳的另一端安装有挤出机头,挤出机头的中部插设有用于包装管内腔成型的芯杆,芯杆的下游还设有冷却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的驱动箱,且驱动箱的内腔下部设有驱动链轮,且驱动链轮的中部插设有驱动轴,驱动轴的一端到达驱动箱的外腔并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端,驱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有从动链轮ⅰ,且从动链轮ⅰ同轴安装在连接轴座上,连接轴座的另一端与螺旋挤出杆延伸至真空腔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通过多个支撑脚安装在底板上端的冷却水箱,且冷却水箱的底壁上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多个沿着包装管延伸方向设置的环形水管,环形水管的内壁上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用于包装管冷却的喷咀,环形水管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同一个入水管,且入水管的输入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入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冷却水箱的下端贯通安装有回水管,且回水管与外界水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斗的下部为筒状连接部,且筒状连接部的内腔设有强制下料机构,强制下料机构包括插设在筒状连接部侧壁上的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筒状连接部的内腔并固定套设有翻转下料叶轮,转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驱动箱的内腔上部并固定套设有从动链轮ⅱ,从动链轮ⅱ通过同一个链条连接与从动链轮ⅰ、驱动链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状连接部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套,且支撑套套设在转动轴上,转动轴位于支撑套内部的一段上固定套设有配重环。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箱的内腔中转动安装有多个支撑轮,且支撑轮与环形水管交错分布。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环形水管等距设置,且相邻两个环形水管之间的间距为30-5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内部的电机控制电路。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挤出腔外壳、驱动机构、螺旋挤出杆、挤出机头和芯杆的组合结构,驱动机构带动螺旋挤出杆转动,有效的保证螺旋挤出杆的转动,与挤出腔外壳相组合进行螺旋挤压,并配合挤出机头和芯杆,挤出成型包装管,保证包装管的高效挤出加工。

2、通过挤出腔外壳、驱动机构、螺旋挤出杆和冷却机构的组合结构,螺旋挤出杆启动,通过挤出机头持续挤出高温的包装管,配合冷却机构中水泵启动,将外界水源通过入水管输入多个环形水管中并通过环形水管内部的多个喷咀喷出,快速降温,防止包装管变形,保证挤出包装管的挤出质量。

3、通过螺旋挤出杆、入料斗和强制下料机构组合结构,结合从动链轮ⅱ、链条、从动链轮ⅰ和驱动链轮的组合传动机制,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翻转下料叶轮在筒状连接部的内腔中进行转动,强制推动入料斗内腔中的物料原料向下运动进入挤出腔外壳中,配合螺旋挤出杆的驱动,保证包装管的挤出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水管、喷咀和支撑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挤出腔外壳2、真空腔3、驱动机构4、驱动箱41、驱动链轮42、驱动轴43、伺服电机44、从动链轮ⅰ45、连接轴座46、螺旋挤出杆5、入料斗6、筒状连接部61、强制下料机构7、支撑套71、转动轴72、从动链轮ⅱ73、翻转下料叶轮74、支撑杆8、冷却机构9、冷却水箱91、支撑脚92、环形水管93、固定座94、喷咀95、支撑轮96、入水管97、水泵98、回水管99、挤出机头10、芯杆11、包装管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子元件包装管加工用高效挤出成型装置,包括底板1和通过支撑杆8安装在底板1上的挤出腔外壳2,所述挤出腔外壳2的一端安装有真空腔3,且挤出腔外壳2的内腔转动安装有螺旋挤出杆5,螺旋挤出杆5的一端延伸至真空腔3并安装有驱动机构4,挤出腔外壳2靠近驱动机构4的一侧上端贯通安装有入料斗6,用于物料原料的进入供给,且挤出腔外壳2的另一端安装有挤出机头10,挤出机头10的中部插设有用于包装管a内腔成型的芯杆11,芯杆11的下游还设有冷却机构9,用于保证挤出的包装管a进行快速冷却,防止仍具有高温的包装管a发生变形,保证包装管a的加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的驱动箱41,且驱动箱41的内腔下部设有驱动链轮42,且驱动链轮42的中部插设有驱动轴43,驱动轴43的一端到达驱动箱41的外腔并安装在伺服电机44的输出端上,伺服电机44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端,驱动链轮42通过链条连接有从动链轮ⅰ45,且从动链轮ⅰ45同轴安装在连接轴座46上,连接轴座46的另一端与螺旋挤出杆5延伸至真空腔3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伺服电机44启动,带动驱动链轮42转动,配合驱动链轮42、链条和从动链轮ⅰ45的传动机构,结合连接轴座46的设置,保证螺旋挤出杆5的转动,螺旋挤压并配合挤出机头10和芯杆11,挤出成型包装管a,保证包装管a的高效挤出加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冷却机构9包括通过多个支撑脚92安装在底板1上端的冷却水箱91,且冷却水箱91的底壁上通过固定座94安装有多个沿着包装管a延伸方向设置的环形水管93,环形水管93的内壁上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用于包装管a冷却的喷咀95,环形水管93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同一个入水管97,且入水管97的输入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入水管97上安装有水泵98,冷却水箱91的下端贯通安装有回水管99,且回水管99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水泵98启动,将外界水源通过入水管97输入多个环形水管93中并通过环形水管93内部的多个喷咀95喷出,快速降温,防止包装管a变形,保证挤出包装管a的挤出质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水箱91的内腔中转动安装有多个支撑轮96,且支撑轮96与环形水管93交错分布,有效的起到支撑作用,并支撑挤出的包装管a从多个环形水管93的中部通过,进行喷水降温。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环形水管93等距设置,且相邻两个环形水管93之间的间距为30-50厘米,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41内部的电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伺服电机44的启停和转速,保证包装管a的挤出质量和挤出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和2所示,所述入料斗6的下部为筒状连接部61,且筒状连接部61的内腔设有强制下料机构7,强制下料机构7包括插设在筒状连接部61侧壁上的转动轴72,且转动轴72的一端延伸至筒状连接部61的内腔并固定套设有翻转下料叶轮74,转动轴72的另一端延伸至驱动箱41的内腔上部并固定套设有从动链轮ⅱ73,从动链轮ⅱ73通过同一个链条连接与从动链轮ⅰ45、驱动链轮42相连接,结合从动链轮ⅱ73、链条、从动链轮ⅰ45和驱动链轮42的组合传动机制,带动转动轴7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翻转下料叶轮74在筒状连接部61的内腔中进行转动,强制推动入料斗6内腔中的物料原料向下运动进入挤出腔外壳2中,保证包装管a的挤出生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筒状连接部6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套71,且支撑套71套设在转动轴72上,转动轴72位于支撑套71内部的一段上固定套设有配重环,配重环的设置,有效的保证转动轴72上翻转下料叶轮74的承重力,防止转动轴72变形弯曲,可以在转动轴72的驱动下持续翻转物料原料,保证强制下料。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照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