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3162发布日期:2021-03-23 10:4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最初应用在注塑模具的控温行业。后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模温机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压铸、橡胶轮胎、辊筒、化工反应釜、粘合、密炼等各行各业。

市场上的模温机一般都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但市场上的模温机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低,而且不能快速地对模具进行冷却,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该降温冷却装置能快速地对模具进行冷却,满足生产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其包括机箱、模具室、加热丝、保温层、第一冷却组件和若干组散热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三冷却管、蛇形弯管、第四冷却管、第五冷却管、第六冷却管、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密封塞和密封塞驱动机构;

所述模具室连接于机箱并位于机箱的内部,加热丝设置于模具室的外侧壁,保温层设置于模具室的外侧壁并用于将加热丝包裹在保温层的内部;模具室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若干个散热孔均贯穿模具室,散热孔与散热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密封塞驱动机构连接于机箱并用于驱动密封塞沿着散热孔移动以开启或关闭散热孔;

所述机箱的两端外侧壁均设置有散热仓,第二冷却管和第五冷却管分别设置于机箱的两端外侧壁的散热仓的内部,蛇形弯管设置于模具室的内部,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均设置于机箱的内部,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泵连通,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连通,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冷却管的一端连通,第三冷却管的另一端与蛇形弯管的一端连通,蛇形弯管的另一端与第四冷却管的一端连通,第四冷却管的另一端与第五冷却管的一端连通,第五冷却管的另一端与第六冷却管的一端连通,第六冷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水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用于将机箱内部的热量排出至散热仓。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仓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均贯穿散热仓。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水箱、第二水泵、安装板、进水软管、回水软管、多组第七冷却管和两组升降机构;安装板连接于机箱,两组升降机构设置于安装板并用于驱动多组第七冷却管靠近或远离模具室,多组第七冷却管用于抵触模具室;多组第七冷却管分别相互连通,第二水箱和第二水泵分别设置于机箱,第二水箱与第二水泵连通,进水软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连通,进水软管的另一端与多组第七冷却管连通,回水软管的一端与第二水箱连通,回水软管的另一端与多组第七冷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丝杆、升降板和电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隔连接于机箱,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电机装设于安装板或第一固定板并用于驱动丝杆转动,升降板螺纹连接于丝杆,多组第七冷却管设置于升降板。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滑杆,导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升降板滑动连接于导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中,塑胶成型模具放置于模具室的内部,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时,外部电源对加热丝进行通电,加热丝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模具室的内部,模具室内部的热量对模具进行加热。同时,保温层能防止加热丝的热量流失,降低能源的消耗。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普通冷却时,加热丝停止加热,第一冷却组件对模具室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具体的,第一水泵工作,第一水泵将第一水箱的冷却液经由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输送至蛇形弯管,蛇形弯管内的冷却液就会逐渐地带走模具室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模具进行普通冷却。蛇形弯管内的冷却液又经由第四冷却管、第五冷却管和第六冷却管流回第一水箱。同时,冷却液流经第二冷却管和第五冷却管时,冷却液自身的热量会经由第二冷却管和第五冷却管散发至散热仓,从而降低了冷却液的温度,使得冷却液能更好地带走模具室内部的热量。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时,加热丝停止加热,第一冷却组件对模具室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密封塞驱动机构驱动密封塞远离模具室移动,散热孔被开启,模具室内部的热量就能快速地经由散热孔排出至机箱的内部,机箱内部的热量又经由散热仓排出外界。在第一冷却组件和散热孔被开启的作用下,模具室内部的温度能快速地下降下来,从而实现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本申请能快速地对模具进行冷却,满足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箱1;散热仓11;通风孔111;散热风机12;模具室2;加热丝3;保温层4;第一冷却组件5;第一冷却管51;第二冷却管52;第三冷却管53;蛇形弯管54;第四冷却管55;第五冷却管56;第六冷却管57;第一水箱58;第一水泵59;散热组件6;密封塞61;密封塞驱动机构62;第二冷却组件7;第二水箱71;第二水泵72;安装板73;进水软管74;回水软管75;第七冷却管76;升降机构77;第一固定板771;第二固定板772;丝杆773;升降板774;电机775;导滑杆77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塑胶成型模温机的降温冷却装置,其包括机箱1、模具室2、加热丝3、保温层4、第一冷却组件5和若干组散热组件6;所述第一冷却组件5包括第一冷却管51、第二冷却管52、第三冷却管53、蛇形弯管54、第四冷却管55、第五冷却管56、第六冷却管57、第一水箱58和第一水泵59;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密封塞61和密封塞驱动机构62;

所述模具室2连接于机箱1并位于机箱1的内部,加热丝3设置于模具室2的外侧壁,保温层4设置于模具室2的外侧壁并用于将加热丝3包裹在保温层4的内部;模具室2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图中未标示),若干个散热孔均贯穿模具室2,散热孔与散热组件6一一对应设置,密封塞驱动机构62连接于机箱1并用于驱动密封塞61沿着散热孔移动以开启或关闭散热孔;

所述机箱1的两端外侧壁均设置有散热仓11,第二冷却管52和第五冷却管56分别设置于机箱1的两端外侧壁的散热仓11的内部,蛇形弯管54设置于模具室2的内部,第一水箱58和第一水泵59均设置于机箱1的内部,第一水箱58和第一水泵59连通,第一冷却管51的一端与第一水泵59连通,第一冷却管51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却管52的一端连通,第二冷却管52的另一端与第三冷却管53的一端连通,第三冷却管53的另一端与蛇形弯管54的一端连通,蛇形弯管54的另一端与第四冷却管55的一端连通,第四冷却管55的另一端与第五冷却管56的一端连通,第五冷却管56的另一端与第六冷却管57的一端连通,第六冷却管57的另一端与第一水箱58连通。

实际工作中,塑胶成型模具放置于模具室2的内部,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时,外部电源对加热丝3进行通电,加热丝3加热并将热量传递至模具室2的内部,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对模具进行加热。同时,保温层4能防止加热丝3的热量流失,降低能源的消耗。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普通冷却时,加热丝3停止加热,第一冷却组件5对模具室2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具体的,第一水泵59工作,第一水泵59将第一水箱58的冷却液经由第一冷却管51、第二冷却管52和第三冷却管53输送至蛇形弯管54,蛇形弯管54内的冷却液就会逐渐地带走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模具进行普通冷却。蛇形弯管54内的冷却液又经由第四冷却管55、第五冷却管56和第六冷却管57流回第一水箱58。同时,冷却液流经第二冷却管52和第五冷却管56时,冷却液自身的热量会经由第二冷却管52和第五冷却管56散发至散热仓11,从而降低了冷却液的温度,使得冷却液能更好地带走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

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时,加热丝3停止加热,第一冷却组件5对模具室2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密封塞驱动机构62驱动密封塞61远离模具室2移动,散热孔被开启,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就能快速地经由散热孔排出至机箱1的内部,机箱1内部的热量又经由散热仓11排出外界。在第一冷却组件5和散热孔被开启的作用下,模具室2内部的温度能快速地下降下来,从而实现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本申请能快速地对模具进行冷却,满足生产的需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散热风机12,散热风机12用于将机箱1内部的热量排出至散热仓11。

实际工作中,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普通冷却或快速冷却时,多组散热风机12就会同时工作,多组散热风机12将机箱1内部的热量排出至散热仓11,保证机箱1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防止因机箱1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对机箱1内部的工作部件造成影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仓11开设有多个通风孔111,多个通风孔111均贯穿散热仓11。实际工作中,散热仓11的热量可以经由多个通风孔111排出至外界,多个通风孔111能增加散热仓11的散热能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箱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7,第二冷却组件7包括第二水箱71、第二水泵72、安装板73、进水软管74、回水软管75、多组第七冷却管76和两组升降机构77;安装板73连接于机箱1,两组升降机构77设置于安装板73并用于驱动多组第七冷却管76靠近或远离模具室2,多组第七冷却管76用于抵触模具室2;多组第七冷却管76分别相互连通,第二水箱71和第二水泵72分别设置于机箱1,第二水箱71与第二水泵72连通,进水软管74的一端与第二水泵72连通,进水软管74的另一端与多组第七冷却管76连通,回水软管75的一端与第二水箱71连通,回水软管75的另一端与多组第七冷却管76连通。

实际工作中,当需要对模具进行快速冷却时,加热丝3停止加热,第一冷却组件5对模具室2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密封塞驱动机构62驱动密封塞61远离模具室2移动,散热孔被开启,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经由散热孔快速地排出至机箱1的内部,机箱1内部的热量又经由散热仓11排出外界。同时,两组升降机构77同时驱动多组第七冷却管76靠近模具室2移动以使得多组第七冷却管76抵触着模具室2。同时,第二水泵72工作,第二水泵72将第二水箱71的冷却液经由进水软管74输送至多组第七冷却管76,多组第七冷却管76内的冷却液经由多组第七冷却管76和模具室2逐渐带走模具室2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模具进行冷却。多组第七冷却管76内的冷却液又经由回水软管75流回第二水箱71。本申请增加了第二冷却组件7,使得模具的冷却时间能进一步地加快。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77包括第一固定板771、第二固定板772、丝杆773、升降板774和电机775;第一固定板771和第二固定板772间隔连接于机箱1,丝杆77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771和第二固定板772,电机775装设于安装板73或第一固定板771并用于驱动丝杆773转动,升降板774螺纹连接于丝杆773,多组第七冷却管76设置于升降板77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77还包括导滑杆776,导滑杆77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固定板771和第二固定板772,升降板774滑动连接于导滑杆776。

实际工作中,电机775驱动丝杆773转动,转动的丝杆773带动升降板774沿着丝杆773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的升降板774带动多组第七冷却管76靠近或远离模具室2。升降板774在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升降板774沿着导滑杆776滑动,导滑杆776能保证升降板774沿着正确的方向移动。升降机构77的结构简单,能稳定有效地驱动多组第七冷却管76靠近或远离模具室2。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