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352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冶金等行业工艺流程中的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 列管式换热器。
(二)
背景技术
一般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双壳程结构如图1示环形分程隔板(8)位 于壳程进、出口接管(5)中间,由分程内筒(10)、环形分程隔板(8)、弹性密封钢片(6) 和螺栓(3)组成的分程结构将壳体分隔为第一壳程和第二壳程。环形分程隔板(8)外圆 周与壳体(7)内壁的配合,采取由嫘栓(3)固定在环形分程隔板(8)边缘上的弹性密封 钢片(6)贴靠壳体(7)内壁的方式。这种分程密封结构不可避免的在壳体(7)内壁与 环形分程隔板(8)外圆周间产生一定的泄漏量,导致了两壳程间的短路泄漏,从而削弱 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结构更为 合理的新型管壳式双壳程嫘旋折流板换热器,以便解决两壳程间泄漏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新型管壳式双壳程嫘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环形分程隔 板、分程内筒、防短路内嫘旋折流板、防短路外螺旋折流板、拉杆、定距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管内密封筒和壳体内密封筒,所述壳体内密封筒左端与管板密封连接,右端与环 形分程隔板密封连接,在接管下方的所述壳体内密封筒上开一孔,尺寸约等于接管内密封 筒内径,并与所述接管内密封筒一端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结构更合理更紧凑,接管内密封筒、壳体内密封筒、管板、环 形分程隔板、分程内筒形成连为一体的分程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壳体内壁与环形 分程隔板外圆周间的泄漏区域导致的两壳程间泄漏问题,确保全部介质从进口接管流入第一程内筒再流入第二程,最终全部流入出口接管,使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能达 到预期的工艺要求并可大幅度的提高换热效率。
(四)


图l、 一般管壳式双壳程嫘旋折流板换热器示意图 图2、新型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示意图 图3、局部放大图
(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下述实施方案给出首先将环形分程隔板(8)与分程内筒(10) 左端密封焊再将分程内筒(10)内部位置的拉杆(14)、定距管(4)、嫘母(13)、内防 短路螺旋折流板(12)、换热管(9)与管板(2)装配好;用已经连为一体的环形分程隔 板(8)与分程内筒形(10)套入上述部件;再将分程内筒(10)外部位置的拉杆(14)、 定距管(4)、嫘母(13)、外防短路嫘旋折流板(12)、换热管(9)与管板(2)和环形分 程隔板(8)装配好;再将壳体内密封筒(3)上位于壳体接管(5)下方处开孔,尺寸约 等于接管内密封筒(6)内径,接着套上上述部件,再将壳体内密封筒(3)两端分别与管 板(2)和环形分程隔板(8)密封焊连接;再将壳体(7)套上上述部件并与两端管板(2)、 左管箱(1)、右管箱(15)装配牢固;再将壳体接管(5)内的接管内密封筒(6)下端与 壳体内密封筒(3)开孔周边密封焊连接。
权利要求
1、新型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环形分程隔板、分程内筒、防短路内螺旋折流板、防短路外螺旋折流板、拉杆、定距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管内密封筒(6)和壳体内密封筒(3),所述壳体内密封筒(3)左端与管板(2)密封连接,右端与环形分程隔板(8)密封连接,在接管(5)下方的所述壳体内密封筒(3)上开一孔,尺寸约等于接管内密封筒(6)内径,并与所述接管内密封筒(6)一端密封连接。
全文摘要
新型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环形分程隔板、分程内筒、防短路内螺旋折流板、防短路外螺旋折流板、拉杆、定距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管内密封筒和壳体内密封筒,所述壳体内密封筒左端与管板密封连接,右端与环形分程隔板密封连接,在接管下方的所述壳体内密封筒上开一孔,尺寸约等于接管内密封筒内径,并与所述接管内密封筒一端密封连接。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更紧凑,接管内密封筒、壳体内密封筒、管板、环形分程隔板、分程内筒形成连为一体的分程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两壳程间泄漏问题,使管壳式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能达到预期的工艺要求并可大幅度的提高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28D7/10GK101608875SQ20081012895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宋小平, 裴志中 申请人:裴志中;宋小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