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4514177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均流板设计工装、均流板设计方法和通过该均流板设计工装和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的均流板,以及具有该均流板设计工装的集流管设计工装和通过该集流管设计工装设计得到集流管,并且涉及具有该集流管设计工装的换热器设计工装和通过该换热器设计工装设计得到的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各种各样,例如有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平行流式等结构,因平行流式换热器具有性能好、重量轻、成本低、换热量高等特点,目前汽车制冷系统中已普遍采用了平行流式结构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但平行流式结构的换热器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为解决平流式换热器温度场分布不均的问题,行业内所采用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在平流式换热器的集流管内部增加用于使各个扁管的制冷剂分布更加均匀的均流板,并且在均流板上设置不同尺寸规格和形式的均流孔,通过不同的均流孔的组合排列来调整换热器内各扁管内流道的阻力分配,使之趋于一致,达到温度场分布均匀的目的。由此可见,解决平流式换热器温度场分布不均问题的关键就是换热器内均流板的设计,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在实现此过程时,采用的方式是制作具有不同均流板型式的换热器样件,并通过做大量的性能试验,进而找到其中温度场分布最均匀的换热器。这种通过进行制作样件方法解决问题的不足在于,需要制作大量的试验样件,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无法对换热器内部的阻力分布情况进行测试,所制作样件的规格型式只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制造出的产品设计具有相当的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均流板设计工装。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根据上述均流板设计工装的均流板设计方法。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上述均流板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的均流板。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管设计工装,该集流管设计工装具有上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上述集流管设计工装设计得到集流管。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集流管设计工装的换热器设计工装。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上述换热器设计工装设计得到的换热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安装开口 ;多个均流块,每个所述均流块上设有均流孔和检测孔,所述均流块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开口的数量,所述多个均流块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可替换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上;以及多个检测装置,所述多个检测装置分别与安装至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均流块的检测孔相连以检测每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通过在每个均流块上均连接有检测装置,从而可以利用多个检测装置分别测量出每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根据每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对安装板上的均流块进行调整、替换等以使各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更加趋于一致,完成均流板的最终设计,这样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对实际工况中的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均匀。而且通过设置可以替换安装的多个均流块和一个安装板,从而可以利用一个设计工装实现多种规格的均流板模型,实现均流板设计的模块化,降低研发设计成本(避免设计过多的实验样件),提高研发设计效率。综上,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所设计的产品精确度高,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提高研发设计效率。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还可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安装开口在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分布。由此,可以形成均流孔均匀分布的均流板,这样等间隔的均流孔可以进一步提升均流板对制冷剂进行分配的均匀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由此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形式结构的均流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内部具有多条第一流道,所述多条第一流道的第一端分别设在所述多个安装开口的内壁上,所述多条第一流道的第二端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每个所述均流块内部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孔连通且第 二端设在所述均流块的侧表面上,所述均流块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后其第二流道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由此可以使检测装置设在安装板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处,使检测装置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开口的横截面形成为等腰梯形。由此可以保证均流块在安装板上的安装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为60°。由此可以使安装开口和均流块的形状更加具有通用性,方便制造。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均流块上的所述均流孔为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均流块上的均流孔包括多种尺寸规格,其中每个所述均流块的均流孔为其中一种尺寸规格的均流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多个均流孔的均流块上,所述均流孔的大小相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检测器。由此可以利用压力检测器可以直接进行压力值的检测。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的均流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至少一部分均流块安装至所述多个安装开口上,并分别与多个检测装置相连;b、检测每个所述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Pl至Pn ;
C、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d、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计算装置并计算Pl至Pn的平均值Px,并将Pl至Pn中的每一个值与Px进行比较;e、将Pl至Pn中超过或低于Px预定百分比的均流块拆下,并重新安装另一个均流块,并与相应的检测装置相连,回到步骤b ;f、待Pl至Pn全部在Px预定百分比范围之内,确定均流板为最终设计。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从而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进行均流板的设计,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并且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该均流板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和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由于该均流板设计工装和该均流板设计方法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并且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具有设计更加精确、更加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 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扁管插槽;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在所述管体的两端且所述端盖上设有插孔;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所述均流板设计工装设在所述管体内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在所述插孔上以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成分配腔和汇集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通过在两个端盖上设置插孔,从而安装板的两端可以从该两个插孔中穿出以方便与检测装置进行连接,而且通过设置该插孔,从而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将均流板设计工装通过该两个插孔插入或拔出管体,方便设计人员对均流板设计工装上的均流块进行快速替换,方便设计工作。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该集流管通过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设计得到。由于集流管设计工装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设计,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具有设计更加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每个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每个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分配腔与所述扁管连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通过设置上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换热器的设计,设计成本低,且设计更加精确。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该换热器通过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设计得到。通过该换热器设计工装所设计出的换热器具有成本低,产品设计更加精确等优点。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中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C方向的示意图;图6a和图6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中的均流块的一个实施例主视图和仰视图;图7a和图7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中的均流块的另一个实施例主视图和仰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中D方向是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中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六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六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均流板设计工装I ;安装板11 ;安装开口 111 ;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 ;第一流道112 ;第一端1121 ;第二端1122 ;底角为113 ;左侧面114 ;右侧面115 ;均流块12 ;均流孔121 ;检测孔122 ;第二流道123 ;第一端1231 ;第二端 1232 ;底角 124 ;检测装置13 ;集流管设计工装2 ;管体21 ;扁管插槽211 ;分配腔212 ;汇集腔213。端盖22;插孔 221;换热器设计工装3 ;第一集流管31 ;第二集流管32 ;扁管33 ;第一端 331 ;第二端 332。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工装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平行流式换热器中,均流板可以设在换热器的集流管中,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分配,以使流向各个扁管33内的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温度场的分布均匀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可用于设计均流板、集流管和换热器,具体地,该均流板设计工装I可应用到用于设计集流管的集流管设计工装2中,该集流管设计工装2又可应用到用于设计换热器的换热器设计工装3中。其中集流管设计工装2、换热器设计工装3将在后面的内容中做具体描述。下面首先参考图1-图7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1,包括安装板11、多个均流块12和多个检测装置13。如图1-图3所示,安装板11上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安装开口 111,用以安装均流块12。在安装板11的主视图上,安装开口 1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由此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形式结构的均流板,例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安装开口 111的形状为正方形。均流块12的形状与安装开口 111的形状适配,以在均流块12安装到安装开口 111后,均流块12四周的侧壁与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接触,避免将该均流块12应用到换热器设计工装3时,制冷剂从均流块12与安装开口 111之间的间隙通孔,影响换热器的设计精准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均流块12 四周的侧壁与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接触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允许均流块12四周的侧壁与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以使换热器的设计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如图6a_图7b所示,每个均流块12上设有均流孔121和检测孔122,均流孔121沿均流块12的厚度方向将其贯通,检测孔122用于与检测装置13进行连接,以使检测装置13检测得到每个均流块12上的制冷剂的流体压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均流板设计工装I设在换热器设计工装3内并进行实际设计实验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集流管设计工装2内部的制冷剂流向均流板设计工装I上时,可以对其产生流体压力,该压力通过设在每个均流块12上的检测装置13进行检测。在本发明中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中,均流块12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安装开口111的数量,其中,多个均流块12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可替换地安装至安装开口 111上,也就是说,每个安装开口 111均安装有一个均流块12,并且已安装到安装板11上的每个均流块12从对应的安装开口 111上可以拆卸并且可以替换成其他另外的均流块12,进一步地,已安装到安装板11上的各个均流块12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互换位置,也可以将已安装到安装板11上的均流块12拆卸下来,替换成其他没有安装到该安装板11上的均流块12。多个检测装置13分别与已安装至安装板11上的多个均流块12的检测孔122相连,即一个检测装置13与一个均流块12的检测孔122相连。其中,多个均流板可以具有不同的规格,即每个均流板上的均流孔121可以具有不同的规格,具体而言,已安装到安装板11上的各个均流板的均流孔121的规格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每一个均不相同,其中具体的均流板的不同实施例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具有不同规格均流孔121的均流块12,制冷剂对其所产生的压力是不同的,例如在同样面积的均流块12上,相对来讲,若均流孔121所占均流块12全部的面积的百分比大,制冷剂冲击到该均流块12上时所产生的压力小,若均流孔121所占均流块12全部的面积的百分比小,制冷剂冲击到该均流块12上时所产生的压力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1,通过在每个均流块12上均连接有检测装置13,从而可以利用多个检测装置13分别测量出每个均流块12上的流体压力,根据每个均流块12上的流体压力,对安装板11上的均流块12进行调整、替换等以使各个均流块12上的流体压力更加趋于一致,完成均流板的最终设计,这样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对实际工况中的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均匀。其中,对于均流板的具体设计方法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而且通过设置可以替换安装的多个均流块12,从而可以利用一个设计工装构造成多种规格的均流板模型,实现均流板设计的模块化,降低研发设计成本(避免设计过多的实验样件),提高研发设计效率。下面参照图6a_图7b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中的均流块12的具体实施例。如图6a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每个均流块12上的均流孔121可以是一个,在多个均流块12中,各个均流块12的 均流孔121的尺寸规格可以包括多种,也就是说,多个均流块12上的均流孔121包括多种尺寸规格,其中每个均流块12的均流孔121为其中一种尺寸规格的均流孔121 (—个均流块12上设有一个均流孔121)。例如图6所示的示例,该均流孔121为圆形,多个均流块12中,均流孔121的直径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如图7a所示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每个均流块12上的均流孔121也可以是多个,在具有多个均流孔121的均流块12上,均流孔121的大小相等,也就是说,例如图7a所示,该均流块12上设有三个均流孔121,该三个均流孔121的直径可以相等。当然,所述“大小相等”是指大小近似相等,各个均流孔121的尺寸大小可以具有一定的差别,该差别可以是由于实际生产制造的误差造成的。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多个安装开口 111在安装板1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分布。由此,可以形成均流孔121均匀分布的均流板,例如图1所示,这样等间隔的均流孔121可以进一步提升均流板对制冷剂进行分配的均匀性。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开口 111的横截面形成为等腰梯形,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安装板11沿其厚度方向的横截面上,该安装开口 111形成为等腰梯形,与此相对应地,每个均流块12在沿其厚度方向的横截面上,也形成为与安装开口 111相匹配的等腰梯形,如图6b和图7b所示,由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将均流板设计工装I安装在换热器设计工装3并进行实验时,可以使该等腰梯形的下底朝向制冷剂的流向方向(图中所示箭头E),这样当制冷剂冲击到均流块12上时,不会将其冲撞出安装板11,即由此可以保证均流块12在安装板11上的安装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该等腰梯形下底所在的平面为均流块12的主表面,也是均流块12中面积最大的表面。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开口 111的等腰梯形的底角113为60°,于此相应地,如图6b和图7b所示,均流块12横截面上的等腰梯形的底角124也为60°,由此可以使安装开口 111和均流块12的形状具有通用性,方便制造。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3可以是压力检测器,具体地,该压力检测器可以是压力传感器,这样利用压力检测器可以直接进行压力值的检测。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本发明的公开文本后,还可以利用其他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并可以将其他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数据进行换算以得到流体压力值,这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下面将描述检测装置13与均流块12上的检测孔122相连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安装板11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具体地,该厚度可以是毫米级,安装板11内部具有多条第一流道112,多条第一流道112的第一端1121分别设在多个安装开口 1 11的内壁1111上,即一条流道的第一端1121设在一个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上,并贯穿该安装开口 111的内壁1111,多条第一流道112的第二端1122设在安装板11的左侧面114或右侧面115上,并贯穿左侧面114或右侧面115,该第一流道112在第一端1121和第二端1122之间是连通的,例如图2所示,其中左右方向例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如图6a-图7b所示,每个均流块12内部具有第二流道123,第二流道123的第一端1231与检测孔122连通,其中,该检测孔122设在均流块12的主表面上,第二流道123的第二端1232设在均流块12的侧表面上,均流块12安装至安装开口 111后其第二流道123与相应的第一流道112连通。具体而言,“侧表面”即围绕主表面四周设置的表面,第二流道123的第一端1231贯穿主表面,第二流道123的第二端1232贯穿侧表面,且第二流道123的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之间是连通的。均流块12安装至安装板11的安装开口 111后,第二流道123与相应的第一流道112连通。具体而言,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将均流板设计工装I安装在换热器设计工装3内并进行实验时,由于主表面朝向制冷剂的流向方向,从而,如图2、图6a-图7b所不,一部分制冷剂液体可以从该检测孔122流入到第二流道123中,进而流入到第一流道112中,最后流到第一流道112的第二端1122,即安装板11的左侧面114或右侧面115处,如图2所示,检测装置13可以连接在第一流道112的第二端1122处,具体地,检测装置13可以通过检测制冷剂在第一流道112的第二端1122处的流体压力,进而可以得出位于均流板上的检测孔122处的流体压力。也就是说,可以将检测装置13设在安装板11的左侧面114或右侧面115处,使检测装置13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实现。下面参照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来完成,其中方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至少一部分均流块12安装至多个安装开口 111上,并分别与多个检测装置13相连,即完成均流板设计工装I的组装。b、检测每个均流块12上的流体压力Pl至Pn,即通过检测装置13检测各个均流块12上的流体压力,其中各个均流块12的流体压力分别是P1、P2、P3……Pn。
C、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即将上述的P1、P2、P3......Pn均显示出来。d、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计算装置(图未示出)并计算Pl至Pn的平均值Px,并将Pl至Pn中的每一个值与Px进行比较,具体而言,检测装置13所检测到的压力值,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图未示出)输入到该计算装置中进行计算。其中,步骤c和步骤d可以同时进行。e、将Pl至Pn中超过或低于Px预定百分比的均流块12拆下,并重新安装另一个均流块12,并与相应的检测装置13相连,回到步骤b。其中“计算装置”可以是计算机,并且该计算装置中可以设置计算程序,该计算程序可以具有分析功能,使低于或超出压力平均值预定百分比(例如10%)以上的各点突出显示出来,并根据预置的组合方案,列出更改建议,方便技术人员快速判断并更改。进一步地,该计算程序还可以将压力值Pl至Pn以曲线、柱状图等方式显示出来,使技术人员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各压力测点的压力变化情况。f、待Pl至Pn全部在Px预定百分比范围之内,确定均流板为最终设计。换言之,当Pl至Pn全部在Px预定百分比范围之内之后,这种情况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即为最终设计的模板,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该最终设计的模板进行设计和制造,成为最终所需的均流板。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从而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进行均流板的设计,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并且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其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和根据本发明第二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由于该均流板设计工装I和该均流板设计方法可以使最终所确定的产品的设计更加精确,并且降低研发设计成本,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具有设计更加精确、更加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下面参考图8-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2。如图8-图10所示,该集流管设·计工装2包括管体21、两个端盖22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如图8和图9所不,管体21的管壁上设有扁管插槽211,扁管插槽211可以供换热器设计工装3中的扁管33插入(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两个端盖22分别设在管体21的两端以对管体21内的内腔进行封堵,端盖22上设有插孔221。其中,均流板设计工装I设在管体21内且均流板设计工装I的安装板11的两端设在插孔221上以将管体21的内腔分隔成分配腔212和汇集腔2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2,通过在两个端盖22上设置插孔221,从而均流板设计工装I的安装板11的两端可以从该两个插孔221中穿出以方便与检测装置13进行连接,而且通过设置该插孔221,从而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将均流板设计工装I通过该两个插孔221插入或拔出管体21,方便设计人员对均流板设计工装I上的均流块12进行快速替换,方便设计工作。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管,通过上述的集流管设计工装2设计得到,由于集流管设计工装2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设计,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具有设计更加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下面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3。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3包括第一集流管31、第二集流管32和多个扁管33。其中,多个扁管33设在第一集流管31和第二集流管32之间,每个扁管33的第一端331与第一集流管31相连,每个扁管33的第二端332与第二集流管32相连,第一集流管31和第二集流管32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集流管设计工装2。例如图11所示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集流管31为集流管设计工装2,该集流管设计工装2中的分配腔212与扁管33连通。当换热器设计工装3装配完毕后,将其内部通入制冷剂,并使制冷剂处于流动状态,如图11和图12中的箭头示出了制冷剂的流向。第一集流管31内的制冷剂通过设在其中的均流板设计工装I上的均流孔121,流向分配腔212,再流向扁管33,以此保证流向各个扁管33内的制冷剂分配更加均匀。例如图12所示的另一个具体示例,该集流管设计工装2具有两排结构,即扁管33具有两排,集流管具有四个,且第一集流管31包括两个,第二集流管32包括两个,位于左侧的第一集流管31的汇集腔213与该左侧的第二集流管32可以连通。由此可以制造出适应实际具体需要的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3,通过设置上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1,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换热器的设计,设计成本低,且设计更加精确。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其通过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设计工装3设计得到。通过该换热器设计工装3所设计出的换热器具有成本低,产品设计更加精确等优点。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 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安装开口; 多个均流块,每个所述均流块上设有均流孔和检测孔,所述均流块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开口的数量,所述多个均流块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可替换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上;以及 多个检测装置,所述多个检测装置分别与安装至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均流块的检测孔相连以检测每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开口在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内部具有多条第一流道,所述多条第一流道的第一端分别设在所述多个安装开口的内壁上,所述多条第一流道的第二端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每个所述均流块内部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孔连通且第二端设在所述均流块的侧表面上,所述均流块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后其第二流道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开口的横截面形成为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均流块上的所述均流孔为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均流块上的均流孔包括多种尺寸规格,其中每个所述均流块的均流孔为其中一种尺寸规格的均流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均流孔的均流块上,所述均流孔的大小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检测器。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的均流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至少一部分均流块安装至所述多个安装开口上,并分别与多个检测装置相连; b、检测每个所述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Pl至Pn; C、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显示装置中进行显示; d、将步骤b中检测到的压力值输入到计算装置并计算Pl至Pn的平均值Px,并将Pl至Pn中的每一个值与Px进行比较; e、将Pl至Pn中超过或低于Px预定百分比的均流块拆下,并重新安装另一个均流块,并与相应的检测装置相连,回到步骤b ; f、待Pl至Pn全部在Px预定百分比范围之内,确定均流板为最终设计。
12.一种均流板,其特征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和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流板设计方法设计得到。
13.一种集流管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扁管插槽; 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在所述管体的两端且所述端盖上设有插孔;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均流板设计工装,所述均流板设计工装设在所述管体内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在所述插孔上以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成分配腔和汇集腔。
14.一种集流管,其特征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流管设计工装设计得到。
15.一种换热器设计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为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流管设计工装; 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每个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每个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分配腔与所述扁管连通。
16.一种换热器,其特征 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设计工装设计得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所述均流板设计工装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安装开口;多个均流块,每个所述均流块上设有均流孔和检测孔,所述均流块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安装开口的数量,所述多个均流块中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可替换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上;以及多个检测装置,所述多个检测装置分别与安装至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均流块的检测孔相连以检测每个均流块上的流体压力。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均流板设计工装所设计的产品精确度高,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降低研发设计成本,提高研发设计效率。
文档编号F28F9/22GK103245250SQ2013102149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姚军平, 秦红, 王旭, 陈凤云, 叶航, 平永亮, 刘永强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