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减压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338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减压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设有液体进口,所述外管设有液体出口。所述内管与内管阀门相连,外管与外管阀门相连。所述内管与外管阀门同轴套设。所述换热减压装置设有扰流槽或扰流鳍片,所述扰流槽或扰流鳍片设置于内管外壁上或外管内壁上。所述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通孔可以均匀或者不规则地布设于内管管壁上,所使用的管材不限材质、不限形状,所使用的阀门不限规格、不限材质、不限型号。利用本实用新型能更加便捷环保且成本低廉的对管道液体进行降温和减压。
【专利说明】一种换热减压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减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向循环换热减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塑料机械、液压设备、空压机、稀油油滑系统、液力偶合器、电力装置等行业中,都需要对管道液体进行换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都是使用列管式换热器,将液体置于充满换热液体的环境中来到达降温的目的,但现有列管式换热器存在换热效率低,结构复杂,且浪费水资源。
[0003]因为管内流体在流动,尤其是中低流速流动时,管内流体呈层流状态,所述层流即: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此种流动也称为滞流,亦有称为直线流动的。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根据雷诺实验,当雷诺数Re〈2320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层流。粘性流体的层状运动。在这种流动中,流体微团的轨迹没有明显的不规则脉动。相邻流体层间只有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动量交换。
[0004]当这种类型的管道用于散热器时,管道中心液体与管道边缘液体存在温度梯度,液体间热量的传递仅能靠热传导,而热传导的传热效率相对于对流是很低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成本低廉,可以快捷环保地对管道液体进行换热和减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装置,所述换热减压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设有液体进口,所述外管设有液体出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与内管阀门相连,外管与外管阀门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与外管同轴套设。
[0009]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减压装置设有扰流槽或扰流鳍片,所述扰流槽或扰流鳍片设置于内管外壁上或外管内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多边形为等边多边形或不等边多边形。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均匀布设于内管管壁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不规则地布设于内管管壁上。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设备,所述换热减压设备包括:2根以上所述换热减压装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化热减压设备为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减压装置作为列管换热器中的列管。
[0016]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减压装置和换热减压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传统的换热管仅仅由一根管材构成,管中液体流动时通过管壁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而管内液体的热量的传递,由于在低流速下的层流效应,仅仅只能依靠各层液体间的热传导进行传播,效率很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从内管的液体入口流入,通过内管管壁上的通孔排出到外管中,再经过外管流动到液体出口,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外管的管壁对外交换热量。由于从内管管壁通孔流程的液体具有径向的流动方向,因此在外管中流动的液体中单纯轴向流动的液体的层流状态被破坏,使外管中从中心向往的热量传递不仅仅通过热传导进行传递,还可以通过液体中层与层的强制对流(由内管管壁通孔中喷射出的液体导致的)进行热量的传递,从而大大提高了热量传播的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环保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换热减压装置
[0021]10、内管
[0022]11、外管
[0023]12、内管阀门
[0024]13、外管阀门
[0025]14、内管带孔部分
[0026]15、通孔
[0027]16、液体进口
[0028]17、液体出口
[0029]20、换热减压设备
[0030]21、小管盖
[0031]22、大管盖
[0032]23、外壳
[0033]24、换热减压装置
[0034]25、进水口
[0035]26、出水口
[0036]27、小管盖阀门
[0037]28、大管盖阀门
[0038]29、换热减压装置的小管
[0039]30、换热减压装置的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4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装置,所述换热减压装置I包括:内管10和外管11,所述内管10套设于外管11内,内管10管壁上设有通孔15,所述内管10设有液体进口 16,所述外管11设有液体出口 17。
[00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10与内管阀门12相连,夕卜管11与外管阀门13相连。
[0043]进一步的,所述内管10与外管11同轴套设。
[0044]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减压装置I设有扰流槽,所述扰流槽设置于内管外壁上和外管内壁上。所述扰流槽系开设于内管外壁或外管内壁上的凹槽,在某些实施例中,凹槽沿轴向呈螺旋线形或其他曲线,当液体流经凹槽时,被顺凹槽流动,由于凹槽的方向与外管-内管之间大部分液体的流向不一致,因此引起液体的扰动,从而加强液体层之间的对流效果,使热交换效果更好。
[0045]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减压装置I设有扰流鳍片,所述扰流鳍片设置于内管外壁上和外管内壁上。所述扰流鳍片系设置于内管外壁或外管内壁上的薄片,在某些实施例中,薄片沿轴向呈螺旋线形或其他曲线,当液体流经薄片时,被顺薄片流动,由于薄片延伸的方向与外管-内管之间大部分液体的流向不一致,因此引起液体的扰动,从而加强液体层之间的对流效果,使热交换效果更好。扰流鳍片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设置于内管或外管上。
[0046]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5为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中通孔15采用的是圆形通孔。圆形通孔易于加工成型,多边形通孔,尤其是不等边多变性通孔由于其形状不规则,使得液体流出时扰动剧烈,加强了液体层之间的对流,强化热交换效果。
[0047]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5均匀布设于内管10管壁上。
[0048]在本实施例中,液体从内管10的液体入口 16流入,通过内管带孔部分14的通孔15排出到外管11中,再经过外管11流动到液体出口 17。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外管11的管壁对外交换热量。由于从内管管壁通孔流程的的液体具有径向的流动方向,因此在外管11中流动的液体中单纯轴向流动的液体的层流状态被破坏,使外管11中从中心向往的热量传递不仅仅通过热传导进行传递,还可以通过液体中层与层的强制对流(由内管管壁通孔中喷射出的液体导致的)进行热量的传递,从而大大提高了热量传播的效率。根据管内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由于外管11的管径明显大于内管10的管径,所以液体由内管10进入外管11后压强也明显变小。
[0049]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管材不限材质、不限形状,所使用的阀门不限规格、不限材质、不限型号。
[0050]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向循环换热减压设备,所述换热减压设备20包括:外壳23,在外壳23内均匀排列的2根以上的所述换热减压装置24,装于换热减压装置的小管29 —端的小管盖21,装于换热减压装置的大管30 —端的大管盖22。
[00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减压装置的小管29与小管盖阀门27相连,换热减压装置的大管30与大管盖阀门28相连。
[005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减压设备20为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减压装置24作为列管换热器中的列管。
[0053]在本实施例中,液体从进水口 25流入然后通过小管盖21进入在外壳23内均匀排列的若干个换热减压装置20,换热减压后的液体通过大管盖22并经由出水口 26流出。
[0054]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减压装置24的个数可根据对液体降温减压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增减。
[0055]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管材不限材质、不限形状,所使用的阀门不限规格、不限材质、不限型号。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减压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设有液体进口,所述外管设有液体出口,所述换热减压装置设有扰流槽或扰流鳍片,所述扰流槽或扰流鳍片设置于内管外壁上或外管内壁上,所述扰流槽系开设于内管外壁或外管内壁上的凹槽,凹槽沿轴向呈螺旋线,所述扰流鳍片系设置于内管外壁或外管内壁上的薄片,薄片沿轴向呈螺旋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内管阀门相连,外管与外管阀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外管阀门同轴套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等边多边形或不等边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均匀布设于内管管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不规则地布设于内管管壁上。
8.一种换热减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2根以上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换热减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减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减压设备为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减压装置作为列管换热器中的列管。
【文档编号】F28D7/10GK204043450SQ20142007175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9日
【发明者】黄端生 申请人:黄端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