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891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定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设施必须配有烟气处理设施,防止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再次排入环境介质中。回收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故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有技术中关于垃圾焚烧的技术文献也较多,例如申请号为201621182539.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高速旋转逆流接触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反应塔、蜗壳式烟气分布器和旋转雾化器,反应塔顶部设有蜗壳式烟气分布器,蜗壳式烟气分布器出气端设有旋转雾化器,蜗壳式烟气分布器进气端通过第一烟气道连接垃圾焚烧炉的排气端;垃圾焚烧炉的排气端连接第二烟气道进气端,第二烟气道出气端伸入反应塔内中心位置并且开口朝向旋转雾化器;旋转雾化器的进水段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连接水箱,水箱中存放净化用水,第二进水管连接浆液罐,浆液罐中存放净化用的脱酸浆液;反应塔底部设有出气烟道,出气烟道进口端位于反应塔底部中心位置,出气烟道的出气端通过排气管连接烟囱,袋式除尘器的排尘口还连接飞灰输送机;中间烟道上通过第一输送管路连接活性炭干粉仓,中间烟道上通过第二输送管路连接碳酸氢钠干粉仓;反应塔底部设有出尘口,出尘口处设有飞灰输送机。

申请号为20162007072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与焚烧炉本体的垃圾入口相连通的垃圾烘干箱、开设于垃圾烘干箱顶部的垃圾投放口、与垃圾投放口相连通的垃圾输送管,垃圾入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垃圾烘干箱内的垃圾投入焚烧炉本体内的投料机构,焚烧炉本体内设置有呈格栅状的炉排,炉排上设置有若干燃烧喷嘴,焚烧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灰门,焚烧炉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储烟腔,储烟腔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与焚烧炉本体的炉腔相连通的出烟口,储烟腔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垃圾烘干箱相连通,垃圾烘干箱上开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排烟管道与烟灰除尘器相连接。

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现有技术中一般都会烟气进行处理,例如申请号为201621105506.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和净化池,焚烧炉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下方安装有滤网,滤网的一侧安装有隔板,且滤网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污管,隔板的一侧安装有喷淋装置,且喷淋装置的下方安装有挡烟板,焚烧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焚烧仓,且焚烧仓的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搅拌旋叶,转轴与驱动电机转动连接,搅拌旋叶的下方安装有焚烧格栅,焚烧格栅的下方通过引导仓安装有集灰槽,净化池通过烟气导流管与焚烧仓密封连接,转轴的一侧安装有加热装置;排污管的一端安装有阀门。

然而,该装置通过直接将烟气通入到水中进行过滤,这种烟气处理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净化烟气中的粉尘,减少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垃圾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着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并且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等)通过水净化后也不能进行净化,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同时现有的焚烧装置都是直接将排气管伸入到水池中,这种方式由于烟气与水接触的时间较短,导致烟气净化效果差而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焚烧装置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能够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同时提高烟气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出。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包括焚烧炉本体,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焚烧炉本体开设有与燃烧室相互连通的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连通有位于焚烧炉本体外部的第二燃烧室,所述第二燃烧室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净化室,所述第一净化室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二净化室,所述第二净化室的出气端连通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连通有第一出烟管和第二出烟管,第一出烟管与焚烧炉本体的燃烧室连通。其中,出烟管与第一出烟管和第二出烟管之间连通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来控制出烟管选择性的与第一出烟管或第二出烟管连通;第二出烟管将烟气排放到大气中。

所述第一净化室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相互间隔连接有隔板,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壳体的进气口经管道与第二燃烧室的出气口连通,壳体的出气口经管道与第二净化室连通;所述壳体内盛装有净化液,连接在顶板上的隔板的下端面位于净化液的液面之下,连接在底板上的隔板的上端面位于净化液的液面之上;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位置高于净化液的液面。

连接在底板上的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所述第二净化室包括呈筒状的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经管道与第一净化室的出气口连通的进气端,所述进气端沿着外壳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端连通并且螺旋向下设置的螺旋导流板,并且进气端连通在螺旋导流板的下端;所述外壳内盛装有净化液,净化液的液面高于螺旋导流板的上端;所述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上升管,所述上升管上端的外壳内铺设有丝网捕雾器,所述丝网捕雾器上端的外壳与出烟管连通。其中第一净化室的出气口与第二净化室的进气端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用于防止外壳内的净化液进入到管道内。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破旋装置,所述破旋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内部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下端连接有多个伸入净化液内部的破旋板。

各个破旋板呈螺旋状的连接在安装盘的下端,并且各个破旋板形成的螺旋方向与螺旋导流板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出烟管配设有负压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垃圾在焚烧炉本体的内部的燃烧室进行燃烧,燃烧后的烟气从烟气出口排出进入到第二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烟气二次燃烧后进入到第一净化室,在第一净化室内对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第一次净化,净化后的烟气进入到第二净化室,在第二净化室内进行第二次净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同时烟气净化再次进入到焚烧炉本体内进行燃烧,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燃烧,进一步减少由于燃烧不充分而导致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排放,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能够最大的限度的提高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使得燃烧中产生的粉尘、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能够充分吸收和反应,进一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破旋板安装在安装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燃烧炉本体,2、第二燃烧室,3、第一净化室,4、第二净化室,5、负压风机,6、出烟管,7、第一出烟管,8、第二出烟管,9、控制阀,10、烟气出口,31、壳体,32、顶板,33、底板,34、隔板,35、进气口,36、出气口,37、净化液,38、通孔,41、外壳,42、进气端,43、螺旋导流板,44、破旋板,45、安装盘,46、上升管,47、丝网捕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包括焚烧炉本体1,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焚烧炉本体开设有与燃烧室相互连通的烟气出口10,其中,焚烧炉本体1属于现有技术产品,其内部结构以及燃烧室的结构都是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烟气出口10连通有位于焚烧炉本体1外部的第二燃烧室2,第二燃烧室用于对烟气进行第二次燃烧,第二燃烧室也属于现有技术产品,只要能够用于可燃气体进行燃烧即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燃烧室2的出气口经管道连通有第一净化室3,所述第一净化室3的出气口经管道连通有第二净化室4,所述第二净化室4的出气端连通有出烟管6,所述出烟管6连通有第一出烟管7和第二出烟管8,第一出烟管7与焚烧炉本体1的燃烧室连通。其中,出烟管6与第一出烟管7和第二出烟管8之间连通有控制阀9,通过控制阀9来控制出烟管6选择性的与第一出烟管7或第二出烟管8连通;第二出烟管8将烟气排放到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顶板32和底板33之间相互间隔连接有隔板34,即是说隔板34上下交错的连接在顶板32和底板33上;壳体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35和出气口36,其中壳体31的进气口35经管道与第二燃烧室2的出气口连通,壳体31的出气口36经管道与第二净化室4连通;所述壳体31内盛装有净化液37,连接在顶板32上的隔板34的下端面位于净化液37的液面之下,连接在底板33上的隔板34的上端面位于净化液37的液面之上;壳体31的进气口35和出气口36的位置高于净化液的液面。其中为了保证第一净化室3的密封性,壳体31、顶板32、底板33之间相互密封连接,并且进气口35与出气口36与壳体31之间也进行密封处理。

为了便于烟气的通过,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连接在底板33上的隔板3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3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净化室4包括呈筒状的外壳41,所述外壳41上开设有经管道与第一净化室3的出气口36连通的进气端42,所述进气端42沿着外壳41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外壳4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端42连通并且螺旋向下设置的螺旋导流板43,并且进气端42连通在螺旋导流板43的下端,在进去端和螺旋导流板43的共同作用下,烟气进入后形成一股涡流,一方面提高了烟气在净化液中停留时间,提高烟气与净化液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所述外壳41内盛装有净化液37,净化液37的液面高于螺旋导流板43的上端;所述外壳41的上端设置有上升管46,其中上升管46的下端面位于净化液37的液面之上,所述上升管46上端的外壳41内铺设有丝网捕雾器47,丝网捕雾器47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丝网捕雾器47上端的外壳41与出烟管6连通。其中第一净化室3的出气口36与第二净化室4的进气端4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用于防止外壳41内的净化液进入到管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外壳41内设置有破旋装置,所述破旋装置包括固定在外壳41内部的安装盘45,所述安装盘45的下端连接有多个伸入净化液37内部的破旋板44,在破旋装置的作用下,由于涡流会使净化液在中部形成空洞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破旋装置能够防止净化液在外壳41内形成涡流,进一步提高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

各个破旋板44呈螺旋状的连接在安装盘45的下端,并且各个破旋板44形成的螺旋方向与螺旋导流板的螺旋方向相反。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破旋板44呈弧状。

为了便于烟气在整个燃烧装置中进行流动,本实用新型的出烟管6配设有负压风机5,其中负压风机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垃圾焚烧的燃烧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垃圾在焚烧炉本体的内部的燃烧室进行燃烧,燃烧后的烟气从烟气出口排出进入到第二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烟气二次燃烧后进入到第一净化室,在第一净化室内对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第一次净化,净化后的烟气进入到第二净化室,在第二净化室内进行第二次净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同时烟气净化再次进入到焚烧炉本体内进行燃烧,使得烟气能够充分燃烧,进一步减少由于燃烧不充分而导致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排放,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能够最大的限度的提高烟气与净化液的接触时间,使得燃烧中产生的粉尘、颗粒、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能够充分吸收和反应,进一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烟气净化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