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8266发布日期:2018-06-08 18: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灶具燃烧器采用三环的形式较多,三环火灶具燃烧器具有火力大、火力更加均匀的优点,适合爆炒和慢炖。但是,现有三环火灶具燃烧器在切换火力的时候从最外圈向内逐步切换,需要有三个通道的阀体配合,一般三个通道的阀体价格较高,并且,每个通道所对应的火盖火孔强度不相同,切换火力的时候容易产生回火和爆鸣现象。此外,中心火力一般比较小,火孔也比较小,火盖孔容易堵,火盖孔堵塞会造成燃气反流会灶具内部,聚集到一定的浓度,可能早造成爆燃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如专利号为 200620066644.1(授权公告号为CN 200986186 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公开的《改进的灶具三环火炉头》,该炉头包括火盖座、炉头座以及引射管,该炉头采用三条引射管,且火盖座内的外环气道、中环气道和中心火气道分开并分别与两条主引射管和中心引射管相连。虽然,该三环火炉头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燃烧时一次空气补充充分,各环火焰分别控制,但是,还是无法改善三通道火力切换,还是存在三环火力不够均匀的现象。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灶具燃烧器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能改善三通道火力切换、三环火力均匀的灶具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混气室、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所述混气室、主引射管和副引射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外环腔、中间环形腔和中心腔,所述主引射管与所述外环腔相连通,所述副引射管与所述中间环形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腔与所述中心腔相互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底座上开有用来连通外环腔与中心腔的连接通道。

优选地,所述连接通道高于所述中心腔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接通道至少有2个,且沿着外环腔的周向间隔分布。

为了起到良好的节流效果,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主引射管的吼口处的截面积之比为1/66~1/5。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与所述中心腔相连通的中心引射管,在所述主引射管和中心引射管之间通过中空连接管相互连通。

优选地,在所述主引射管的进气端口安装有主引射管喷嘴,在所述副引射管的进气端口安装有副引射管喷嘴,在所述中心引射管的进气端口安装有中心引射管喷嘴,所述主引射管喷嘴与中心引射管喷嘴之间通过所述中空连接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空连接管包括第一分支进气管、第二分支进气管以及由第一分支进气管和第二分支进气管汇合而成的主进气管,所述第一分支进气管与所述主引射管喷嘴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支进气管与所述中心引射管喷嘴相连通,所述主进气管用来与外部燃气相连通。

为了起到良好的节流效果,所述中心引射管喷嘴和主引射管喷嘴的截面积之比为 1/20~1/3。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混气室的上方设置有火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灶具燃烧器的混气室内形成有外环腔、中间环形腔和中心腔,且外环腔与中心腔相互连通,从而使外圈主通道和和中心腔的火孔强度能够达到需要的指标,切换火力的时候不会出现回火和爆鸣等现象,使用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混气室和火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角度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1、混气室2、主引射管3和副引射管4。其中,混气室2、主引射管3和副引射管4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内形成有外环腔11、中间环形腔12和中心腔13,主引射管3与外环腔11相连通,副引射管4与中间环形腔12相连通。在底座1上开有连接通道14,通过该连接通道14使外环腔11与中心腔13相互连通。与现有燃烧器相同,在混气室2上安装有火盖,火盖包括外环火盖71、中间环火盖72和中心火盖73,分别安装在外环腔11、中间环形腔12和中心腔13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14有2个并高于中心腔13的底部,连接通道14的截面积为 1~25平方毫米,长度大于5毫米,且连接通道14与主引射管3的吼口32处的截面积之比为1/66~1/5。设计时,连接通道14截面积不易太大,否则无法起到节流的效果。通过这个节流效应的连接通道14,可以调节外环腔11和中心腔13的压力,使外环腔11 和和中心腔13的火孔强度达到需要的指标,切换火力的时候不会出现会回火和爆鸣等现象,使用更为安全。此外,连接通道14也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此时,连接通道14沿着外环腔11的周向间隔分布。

外环腔11与中心腔13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4连通后,燃气通过主引射管3进入最外环主通道即外环腔11的腔体后,均匀扩散,中部位置混合较好,通过连接通道14进入到中心通道即内环腔13中,最后从顶部的火孔即中心火盖73的火孔流出。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1、混气室2、主引射管3、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5,主引射管3、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5均安装在底座1上,主引射管3与外环腔11相连通,副引射管4与中间环形腔12相连通,中心引射管5与中心腔13相连通。在主引射管3的进气端口安装有主引射管喷嘴31,在副引射管4的进气端口安装有副引射管喷嘴41,在中心引射管5的进气端口安装有中心引射管喷嘴 51,主引射管喷嘴31与中心引射管喷嘴51之间通过中空连接管6相互连通,从而使主引射管3和中心引射管5之间相互连通。为了获得良好的节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中心引射管喷嘴51和主引射管喷嘴31的截面积之比为1/20~1/3。

本实施例中,该中空连接管6包括第一分支进气管61、第二分支进气管62以及由第一分支进气管和第二分支进气管汇合而成的主进气管63。第一分支进气管61与主引射管喷嘴31相连通,第二分支进气管62与中心引射管喷嘴51相连通,主进气管63用来与外部燃气相连通。

该灶具燃烧器工作时,进入主进气管63的燃气经过第一分支进气管61和第二分支进气管62的分配进入外环腔11和中心腔13,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中心引射管喷嘴51 和主引射管喷嘴31的截面积比例来调节外环腔11和中心腔13的压力,使外环腔11和和中心腔13的火孔强度达到需要的指标,切换火力的时候不会出现会回火和爆鸣等现象,使用更为完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