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燃烧装置的燃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6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燃烧装置的燃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燃烧装置,如像油炉等。在这种装置中,燃芯的燃烧部分露出来即燃烧,拔下去就熄灭。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筒状燃芯,该燃芯不需要将两端搭接缝合成园筒,这样可使燃芯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保持其筒状而不至破坏。
油燃烧装置(如油炉等)用的燃芯呈园筒形,装在一个园筒状的燃芯座上,通过转动一个小齿轮轴使燃芯的燃烧部分伸出或缩进去,伸出即可点燃,缩进去即熄灭,现已知燃芯有多种结构形式。
例如,从未审查过的日本专利申请17038/1976和44325/1976,以及未审查过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57535/1977中已知,一种燃芯是由一个燃烧部分和一个吸油部分构成;另一种燃芯是一个燃烧部分、一个吸油部分和一个可延伸部分构成。
在生产这些燃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有缝纫程序,即机械缝纫。
因此,燃芯的一种具体生产方法是,在编织机上将具有燃烧部分和吸油部分的燃芯原料布编织成长带。然后用切割器将燃芯布带切成预定的长度,再将切割的两端卷弯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在搭接的两端沿接缝呈锯齿形缝接起来。
燃芯的另一种生产方法是,用编织机分别织出燃芯燃烧部分的筒状布和吸油部分的筒状布。然后将织好的两个筒状布同轴串接起来,以便使两个筒的缘或周沿接连在一起,沿着接缝将两个筒的缘缝在一起形成筒状的燃芯。
如上所述,这两种生产燃芯的方法都避免不了缝纫这道工序,为了获得园筒状的燃芯,不是沿着接合线进行轴向缝合,就是沿着两个筒对接处进行园周缝合,由于需要缝纫机械设备,使得投资费用较高,这里尚未计及由于燃芯材料具有很高的可屈服性,给缝纫工作造成的困难。此外,还有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燃芯的缝合处只是简单的齿状咬合缝纫,在结合处出现稀硫区,因此缝合处的抗张力和抗扭力的机械强度很低,在燃芯上下重复地移动之后,燃芯的缝合部分可能变形,从而使燃芯在运动中偶尔会产生故障。
做燃芯的原料布,可以在一台自动编织机上同时高效率地织出燃烧部分和吸油部分,燃烧部分用耐热纤维纱(如玻璃纤维丝织成,吸油部分用吸油纱(如棉纱、人造纤维丝)编织;然后需用织成的燃芯布做成筒状产品,方法是将燃芯布切成带条,再将带的两个切割端向内卷曲搭接成园筒,在缝纫机上将呈锯齿状的搭接边沿一个一个地用手工对缝上,由于需大量人力,因此生产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园筒状燃芯,这种燃芯可以经济而有效地生产,同时可以省去繁重的缝纫工作,并且燃芯在使用时不会失去其稳定的园筒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园筒状燃芯,这种燃芯不需要缝纫工作,相反,无论是由至少一个燃烧部分和一个吸油部分组成的燃芯布带两端的连接部分,还是由至少一个筒状燃烧部分和一个筒状吸油部分串接构成的燃芯环状对接缘部分,其抗张力和抗扭力的机械强度反而都有所提高。
根据本发明,勿需将相接的边缘缝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新的园筒状燃芯即可达到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这种园筒状燃芯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用燃芯布带构成,它至少由一个用耐热纤维丝做成的燃烧部分和一个用吸油纱做成的吸油部分组成,将燃芯布带按预定的长度切成一段一段的布带,再把带的两个切割端向内卷形成园筒状燃芯。另一种结构是有多个园筒段,至少由一个用耐热纤维丝做的燃烧部分和一个用吸油纱做的吸油部分组成,先将这两个园筒段分别编织好,然后再将织好的园筒段对接起来,使两个园筒段的筒口周缘相互连接形成园筒状燃芯。其特征是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粘两根加强条,两根加强条径向对称地粘在外表面上,加强条的端头互不相接,这样在外表面上就留有两个未被加强条覆盖的部分,但至少有一个加强条是横跨在筒状燃芯的接缝处。
借助下面附图的详细说明,精通技术的人均可较容易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以及其特征。
图1是本发明燃芯第一种具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后视图;
图3是平面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沿图1中B-B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C-C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2(7-译注)是本发明燃芯第二种具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后视图;
图9是平面图;
图10是沿图7中D-D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沿图7中E-E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沿图7中F-F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燃芯第三种具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14是后视图;
图15是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3中G-G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3中H-H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8是沿图13中I-I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燃芯第四种具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0是沿图19中J-J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9中K-K线的部分剖视图;
下面按附图用几个实施例具体地解释本发明,但是从任何意义上讲,这些实施例都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燃芯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燃芯1由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结合成整体。燃烧部分2由耐热纤维丝2a(如玻璃纤维之类的材料)做成。吸油部分3由可吸油的纱线3a(如棉纱、人造纤维等)做成。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在一台自动织机上同时进行编织。因此,由不同性质材料制成的两种纱丝2a和3a,在机器上连续编织成包括2和3两个部分的燃芯的无接头带子。在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之间的连接部分4处,两种纱丝2a和3a的折回端2b和3b相互交叉编织在一起。接连部分用经纱6(5-译注)编织。
然后,把编织好的带子按预定的长度切割,即沿纵向进行横向切割。在这种预织好的燃芯布原材料切口6的端面涂上快干粘合剂,把燃芯布卷曲,使两端边对接起来,形成一个有一临时接缝的筒形。用粘合剂将一个长方形的加强条7横跨接缝粘在燃芯布的外表面。加强条可以由合成树脂片、用增强法处理过的纸、纺织布、金属箔(如铝箔等)和类似的金属片做成。为了便于加工,加强条可以是穿孔的。粘上的加强条7覆盖芯布的部位是从距燃烧部分2的上缘很近的地方到吸油部分底缘上面一点的地方。加强条7沿筒状燃芯1的园周方向延伸,达到几乎是园周的一半(如图1所示)。
与加强条7径向对称的另一根加强条8也用粘合剂粘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粘的部位同样是在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之间的连接段处,并沿筒芯外表面几乎延伸到筒周的一半(如图2所示)。加强条7和8最好做成相同的长方形,而且用同样材料制成。加强条7和8用来固定燃芯座(图中未示出),当燃芯装在燃芯座上时,燃芯座上的爪就卡住燃芯。
加强条7的两端和对应于8的两端之间的空隙部分没有被覆盖,这样就留出了两个自由区9和10。筒状燃芯在未覆盖区9和10摺叠起来,一层一层地摞起来,以便运输。
燃烧部分2的外表面上用粘合剂固定有一个附加粘合件11(如图1所示)。附加粘合件最好是用与上述加强条同样的材料制成。燃烧部分用的附加粘合件11的外形可以是椭园形的,被粘贴在燃烧部分2的外表面并横跨接合缝6,使燃芯接合缝不至脱开。因此,借助于加强条7和粘在燃烧部分上的附加粘合件11,筒状燃芯的接缝6被牢牢地接合合而不会脱开。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筒状燃芯,其燃芯布的两个切割端对接口没有缝纫的接缝。只需用粘合剂将燃芯布的切割端头粘接成筒状芯布即可,因此,一般少不了的缝纫机,本发明就不需要了。由于不需要缝纫,燃芯布端头的对接工作非常简单,只需将它们粘在一块儿,而且工效高。本发明的筒状燃芯允许在两根加强条的端头间的间隙区摺叠,这两个区没有被加强条覆盖,以利于燃芯的运输。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不需要的燃芯上加强条的摺叠。
实施例2
图7至1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燃芯1A由燃烧部分2、吸油部分3和一个可延伸部分17组成。如同实施例1中的加强条7一样,加强条7A横跨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之间的接缝的两边粘在燃芯上。加强条7A的整体上有一个用于燃烧部分的附加粘合件12。
附加粘合件12是被安排在加强条7A的中心部分并突出出去(见图7)。本实施例的加强条7A的优点是,当加强条7A被粘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横跨接缝6时,附加粘合件12将处于恰当的位置。故使用本实施例的加强条,可以省去单独粘贴附加粘合件12这一工序。
径向对称配置的加强条7A和加强条8以实施例1中所用的同样方法粘贴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上。两个加强条7A和8的相对应的端头,互不相接,留下两个空隙部分为自由表面区9和10。本实施例中,有一个内加强片13,固定在筒状燃芯燃烧部分2的内表面上。内加强片13是这样装在筒状燃芯内表面上的,即加强片13的两端在燃烧部分的接合缝6处对接。横跨加强片13的接缝,再粘上一个粘合片14。该片最好是用5加强条相同的材料制成。用一台自动粘贴装置(图中未示出)将加强片贴在燃芯原料布带的一面上,然后将燃芯布切成段,再向内卷曲成园筒状燃芯。内加强片的轧制原材料带条上刻有预先划好的切割线,以便对燃芯原材布带进行精确地切割。因此,根据内加强片的带条上标好的每条切割线对燃芯原材料布带进行切割,可以很容易地做到精确切割燃芯带。
由于使用了内加强片13,燃烧部分2的刚性增强了,从而可以防止因点燃燃芯而使点火丝触及燃烧部分2,使燃烧部分2变形,这样可以使点火器的点火丝与燃烧部分2总是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实现对燃芯的顺利点火。
内加强片和外加强条都可以打上孔,以便于对燃芯进行加工。
实施例3
在图13至18所示的具体结构中,燃芯1B由一个燃烧部分2、一个吸油部分3、一个可延伸部分17和一个支撑园筒部分15构成。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之间接缝的粘合方法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内加强片13和一个固定在接缝处的粘合片14。但本结构中还采用了另外一种附加粘合件16,用来粘合支撑园筒部分15的连接端,方法是把该粘合件固定在园筒的外表面上,横跨接缝15a的两边。
在本实施例中,燃芯1B可以由燃烧部分2、吸油部分3、可延伸部分17和支撑园筒部分15构成,但也还可以采取其他各种组合方式。例如,可以省略可延伸部分。外加强条、内加强片、附加粘合件和粘合片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制成,但是,最好都选用相同的材料。
实施例4
图19至21所示的燃芯1C具体结构,是用编织筒形物的织机编织而成的。先将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3分别编织成园筒段,然后将织好的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这两个园筒段同轴串接起来,以便使两个园筒的缘或周沿接连在一起。两根外加强条7和8,横跨接缝6的两边,用粘合剂固定在接连起来的园筒的外表面上,固定的方式是,外加强条7和8彼此径向对称(见图21)。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中,采用了两个内加强片,如图21所示。这些加强条和加强片由相同的材料制成,而且其形状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燃烧装置的园筒状燃芯,勿需将相接的边缘缝在一起,筒状燃芯的一种结构是由燃芯布带,即至少由一个用耐热纤维丝做成的燃烧部分和一个用吸油纱做成的吸油部分构成,将燃芯布带按预定的长度切成一段一段的布带,再把带的两个切割端向内卷形成园筒状燃芯,另一种结构是由多个园筒段,即至少由一个用耐热纤维丝做的燃烧部分和一个用吸油纱做的吸油部分构成,先将这两个园筒段分别编织好,再将织好的园筒段对接起来,使两个园筒段的筒口周缘相互连接成园筒状燃芯;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粘有两根加强条,它们径向对称地粘贴在外表面上,由于加强条的端头互不相接,这样在外表面上就留有两个未被加强条覆盖的部分,其中至少有一根加强条是横跨在筒状燃芯接合缝的两边。
2、按照权利要求
1的筒状燃芯,其中,上述的加强条可由合成树脂片、纸、布或金属箔做成,用粘合剂粘到燃芯上。
3、按照权利要求
1或2的筒状燃芯,其中,含有一个用来粘合燃烧部分接合端的附加粘合件,该粘合件横跨燃烧部分接合缝而粘贴在筒状燃芯的外表面上。
4、按照权利要求
3的筒状燃芯,其中,用于粘合园筒部分的上述的附加粘合件与一个加强条组成整体结构,附加粘合件被安排在加强条的中心部分并从其上缘突出出去。
5、按照权利要求
1至4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燃芯,其中,筒状燃芯至少装有一个附加粘合片,该片固定在燃烧部分内表面上。
6、按照权利要求
5的筒状燃芯,其中,筒状燃芯装有一个内加强片,该片沿燃烧部分内壁整个园周绕一圈,先将上述的内加强片贴在燃芯原料布带上,然后将燃芯布切成段,再卷成园筒状燃芯。
7、按照权利要求
6的筒状燃芯,其中,一个粘合片横跨内加强片两两端对接接缝,胶合在内加强片上。
8、按照权利要求
1至7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燃芯,其中,燃芯布由一个燃烧部分、一个吸油部分和一个支撑园筒部分构成,或者再包括一个可延伸部分。
9、按照权利要求
8的筒状燃芯,其中,采用了另外一种附加粘合件,用来粘合支撑园筒部分的连接端,方法是把该粘合片固定在园筒的外表面上,横跨接缝的两边。
10、按照权利要求
1至9任一项的筒状燃芯,其中,外加强条、内加强片、附加粘合件和粘合片均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
油燃烧装置的圆筒状燃芯,勿要将相接的边缘缝在一起,一种筒状燃芯的结构是燃芯布带,至少由用耐热纤维丝做成的燃烧部分(2)和用吸油纱做成的吸油部分(3)构成,将燃芯布带按预定的长度切成一段一段的布带,再把带的两个切割端向内卷形成上述的圆筒状燃芯(1),另一种结构是有多个圆筒段,至少由燃烧部分(2)和吸油部分(3)构成,先将这两个圆筒段分别编织好,再将这些织好的圆筒段对接起来,使两个圆筒段的筒口周缘相互连接形成上述的圆筒状燃芯,其外表面粘有两根加强条(7、8)。
文档编号F23D3/00GK85105677SQ85105677
公开日1986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26日
发明者山口伊三郎 申请人:有限会社喜立产业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