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后排气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882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焚烧后排气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用机械制造领域,与垃圾焚烧炉配套使用,当各种有毒有害的垃圾焚烧后,虽然有毒有害的废弃物销毁了,但大量的粉尘和酸性气体以及过高的温度不能直接排放,以免污染大气,因此排气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才可排入大气,本装置是把冷却和吸收集中在一个排气处理装置上,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排气污染问题,而且尺寸紧凑,价格低。
已有技术多由喷淋冷却塔1和填料吸收塔6两部分组成(


图1),当焚烧炉排气自门2进入喷淋冷却塔1后沿塔上升,冷却水管3喷淋使排气迅速冷却,并使排气中的部分酸气及粉尘混合或溶解随冷却水排出喷淋冷却塔外,对排气起到了降温和洗涤作用,排气再经连接管4、门5进入填料吸收塔6,填料吸收塔6的上部装有喷水管9,当排气经过支撑板7,填料8时与带水的填料表面充分接触,使排气进一步洗涤,被水吸收起到了净化效果,最后排气通过除雾器10除雾,由连接管11、风机12、烟囱13排入大气。这种装置耗水量大,调备尺寸大,安装不便,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缺点将对排气的喷淋冷却和填料吸收合在一装置中进行,并对喷淋冷却部分的结构作了改进——以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代替了圆柱管,在该装置的排气进口处增加了补风口,同时改变了除雾器的结构和位置,使得该装置冷却除尘效果好,尺寸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图1、已有技术纵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纵部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技术实施方案(图2示)。
1、其结构由冷却吸收塔1和除雾器15组成,其特征是集水箱3上装有喷淋冷却管5和填料吸收管13,喷淋冷却管5为一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管的上部装有喷淋管10和三线螺旋喷头6,下方装有多孔分液筒4。
2、在上述1的技术基础上于烟气入口8至喷淋冷却管5的过道上设置了补风口9。
3、在上述1、2的技术基础上气道14的底部与装有多层不锈钢网填料16的除雾器15底部相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示)其结构由冷却吸收塔1和除雾器15组成,其特征是集水箱3上装有喷淋冷却管5和填料吸收管13,喷淋冷却管5为一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管的上部装有喷淋管10和三线螺旋喷头6,下方装有多孔分液筒4,垃圾焚烧后的排气自烟气入口8进入烟道7,在烟气入口8至喷淋冷却管5的过道上设置了补风口9,目的是引射烟气使排气量增加,同时使排气第一次降温,排气进入喷淋冷却管5后,管的上方设置的喷淋管10和三线螺旋喷头6喷水,使排气二次降温,当排气经过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时产生紊流,加强了排气和水和混合,在多孔分液筒4中更加强了气水的碰撞,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排气温度同时使大量粉尘混于水中或被水吸收自排水口2排出,当排气自集水箱3进入填料吸收管13后,排气上行,经与喷淋管11喷淋的不锈钢网的填料12,使得与排气充分接触吸收,最终去除酸性物质及沉淀,排气得到较完全的净化并进入气道14,在气道14的底部与装有多层不锈钢网填料16地除雾器15底部相接,最后去除排气中的雾末经排气出口17排出。
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可达标无害排放,尺寸小,安装方便,大大降低了造价。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焚烧后排气的处理装置其结构由冷却吸收塔(1)和除雾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集水箱(3)装有喷淋冷却管(5)和填料吸收管(13),喷淋冷却管(5)为一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管的上部装有喷淋管(10)和三线螺旋喷头(6),下方装有多孔分液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后排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烟气入口(8)至喷淋冷却管(5)的过道上设置了补风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垃圾焚烧后排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气道(14)的底部与装有多层不锈钢网填料(16)的除雾器(15)底部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通用机械制造领域,与垃圾焚烧炉配套使用,其结构由冷却吸收塔和除雾器组成,其特点是在集水箱上装有喷淋冷却管和填料吸收管,喷淋冷却管为一先缩后扩的文丘里管,管的上部装有喷淋管和三线螺旋喷头,下方装有多孔分液筒,并在烟气入口至喷淋冷却管的过道上设置了补风口,本装置是把冷却和吸收集中在一个排气处理装置上,可使排气达标无害排放,尺寸小,装调方便,价格降低。
文档编号F23G7/06GK2258584SQ96207869
公开日1997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7日
发明者许靖平 申请人: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