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075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巻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装设于可挠曲 印刷物烘干机上,有效令可挠曲印刷物达到拉撑,而不会伤害可挠 曲印刷物表面的巻送装置。
背景技术
巻送装置广泛运用于涉及生产/加工可挠曲制品的生产/加工装 置上,例如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塑料或纸类印刷机、巻对巻网 版印刷机等。大致上而言,巻送装置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传送滚轮及巻动滚 轮,该传送滚轮及巻动滚轮分别贴抵或巻动该可挠曲印刷物的两 端,从而令该可挠曲印刷物达到持续的进给。其中,前述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上的巻送装置,其表面形成有 多个吸孔且内部设置有真空产生装置,借此,则可产生吸力来吸附 可挠曲印刷物,使该可挠曲印刷物贴附于该巻送装置表面来产生一 定的摩擦力,如此以在该可挠曲印刷物进给过程中适当地拉撑,以 避免该可挠曲印刷物产生皱折而影响供干的效果。而如此设置虽可令该可挠曲印刷物获得拉撑,然其以表面相互 摩擦来产生摩擦力的方式,往往造成该可挠曲印刷物表面的磨损、 刮伤甚至破裂,此对于表面完整度要求较高的制品而言,形成一急 待改善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巻送装置,其可有效令可挠曲印 刷物达到拉撑,而不会伤害可挠曲印刷物表面。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巻送装置可装设于一生产/加工 可挠曲制品的生产/加工装置上,特别是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上, 该巻送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受动轮轴、 一巻送带及一真空产生装 置,其中该受动轮轴相互平行,且可自由枢转;该巻送带环绕套设于该受动轮轴上,可借由该受动轮轴的枢转 而循环巻动;该巻送带表面可供承放一可挠曲印刷物,且穿透形成 有多个吸孔;该真空产生装置装设于该受动轮轴之间,其可形成真空而于该 巻送带的吸孔产生吸力,借以将该可挠曲印刷物紧固地吸附于该巻 送带表面。借此设置,则该可挠曲印刷物一端可受巻动于该可挠曲印刷物 烘干机之中,且其余部份位于该巻送带表面,其中,该可挠曲印刷 物可受吸附于该巻送带表面,并经由该巻送带的巻动来达到进给, 如此,则其表面不会产生摩擦而仍能提供有效的拉撑力,不仅于进 给过程中获得拉撑而避免皱折的产生,且确实避免了该可挠曲印刷 物表面因摩擦所导致的磨损、刮伤甚至破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外观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所示, 一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1具一中空壳体10, 该壳体IO外部一侧形成有一入料口 11,且中央处形成有一巻收空 间12,该巻收空间12中设置有一可转动来达成巻收的作动轴13, 且该巻收空间12的一侧壁面上形成有一出料口 14;另该壳体10 内部,于该入料口 ll与该出料口 1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及多个滚轮 (图中未示); 一可挠曲印刷物15可由入料口 11穿入,环绕于该 壳体10内经过加热器及该滚轮,再由出料口 14穿出,以一端固定 于及巻收于该作动轴13上;而本实用新型的巻送装置2呈斜向设 置于该壳体10外部,位于相对入料口 11的位置处。请参看图2、 3、 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巻送装置2包括有一框 架20、两个受动轮轴21、 一巻送带22、 一调整组件23及一真空 产生装置24,并可进一步具有一感测控制装置25,其中该框架20斜向固设于该壳体IO外部表面,包括有两个相对平 行设置的架体200,以及多个连杆201,该多个连杆201固设于该 两个架体200之间,令该两个架体200相互固定;其中,该连杆 201上滑设两个相对的导块202,该导块202可用以夹合并引导可 挠曲印刷物15,令可挠曲印刷物15引导定位;另,该两个架体200 上于邻近两端处分别形成有相对的枢孔203,且各架体200于枢孔 203之间间隔穿透形成有一第一调整槽204及固设有一调整块205, 该调整块205上穿透形成有一第二调整槽206;其中,该第一调整 槽204与另一架体200的第一调整槽204相对,而该第二调整槽 206与另一架体200的第二调整槽206相对;6该受动轮轴21平行设置于该两个架体200之间,且两端分别 枢设于架体200的枢孔203中,从而达到自由枢转;该巻送带22为可挠曲材质所制,环绕套设于该受动轮轴21上, 可借由该受动轮轴21的枢转而循环巻动;该巻送带22表面可供承 放可挠曲印刷物15,且穿透形成有多个吸孔220;请配合参看图5所示,该调整组件23包括有一第一滚筒230 及一第二滚筒231,该第一滚筒230及该第二滚筒231相邻位于该 两个架体200之间,其表面分别抵挚于该巻送带22的不同侧;其 中,该第一滚筒230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调整槽204之中,可 沿着该第一调整槽204移动,且分别借由固定件(例如螺钉)来 锁固;该第二滚筒231的两端形成有扁平的端杆232,该端杆232 分别穿设于该调整块205的第二调整槽206之中,可沿着该第二调 整槽206移动;若该巻送带22因长久使用而逐渐变形产生松脱时,使用者可 调整第一滚筒230及第二滚筒231的相对位置,令其再次紧抵于巻 送带22,从而增长该巻送带22的路径,借以令巻送带22紧套于 受动轮轴21上,而避免打滑的情况发生;该真空产生装置24装设于该框架20之中,位于两个受动轮轴 21之间,其顶面形成有多个抽风孔240,且设有一抽风管241,该 抽风管241连接至一设于该壳体IO上的抽风装置(图中未示);该 真空产生装置24的抽风孔240可经由该巻送带22的吸孔220吸收 空气,从而形成真空且于该巻送带22的吸孔220产生吸力,借以 将该可挠曲印刷物15紧固地吸附于该巻送带22表面。该感测控制装置25装设于其中一受动轮轴21的一端,可感测 该受动轮轴21的转速,并将该信息传输至一控制器的中进行运算,借以比较作动轴13与受动转轴21的转速而获知该可挠曲印刷物 15的拉撑张力状况;此外,更可进一步改变该受动轮轴21的惯性, 以调整该可挠曲印刷物15的拉撑张力。请参看图1、 2、 5所示,当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1的作动轴 13开始转动时,该可挠曲印刷物15可收巻于该作动轴13上,且 于该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1之内进行烘干;其中,该可挠曲印刷物 15于入料口 ll的部位,可受吸孔220的吸力而被稳固吸附于该巻 送带22表面,并经由该巻送带22的巻动来达到进给。因此,该可 挠曲印刷物15表面不会与该巻送带22相互摩擦,而仍能受到该巻 送装置2拉撑,故不仅于进给过程中避免皱折的产生,且确实避免 了该可挠曲印刷物15表面因摩擦所导致的磨损、刮伤甚至破裂。附图标记说明1可挠曲印刷物烘干机10中空壳体11入料口12巻收空间13作动轴14出料口15可挠曲印刷物2巻送装置20框架200架体201连杆202导块203枢孔204第一调整槽205调整块206第二调整槽21受动轮轴22巻送带220吸孔23调整组件230第一滚筒231第二滚筒232端杆24真空产生装置240抽风孔 241抽风管
权利要求1.一种卷送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两个受动轮轴、一卷送带及一真空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受动轮轴相互平行,且可自由枢转;该卷送带环绕套设于该受动轮轴上,可借由该受动轮轴的枢转而循环卷动;该卷送带表面穿透形成有多个吸孔;该真空产生装置装设于该受动轮轴之间,其可形成真空而于该卷送带的吸孔产生吸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 括有一框架,该框架包括有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架体,以及多个 连杆,该多个连杆固设于该两个架体之间,使该两个架体相互固 定;其中,该两个架体上于邻近两端处分别形成有相对的枢孔; 且该受动轮轴平行设置于该两个架体之间,且两端分别枢设于 架体的枢孔中,从而达到自由枢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 连杆上进一步滑设有两个相对的导块,该导块可相对夹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项所述的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框架的各架体于枢孔之间进一步间隔穿透形成有一第一调整槽 及固设有一调整块,该调整块上穿透形成有一第二调整槽;其中, 该第一调整槽与另一架体的第一调整槽相对,而该第二调整槽与 另一架体的第二调整槽相对;且所述的巻送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调整组件,该调整组件包括 有一第一滚筒及一第二滚筒,该第一滚筒及该第二滚筒相邻位于该两个架体之间,其表面分别抵挚于该巻送带的不同侧;其中, 该第一滚筒的两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调整槽之中,可沿着该第一 调整槽移动,且分别借由一固定件来锁固;该第二滚筒的两端形 成有扁平的端杆,该端杆分别穿设于该调整块的第二调整槽之中, 可沿着该第二调整槽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 置有一感测控制装置,该感测控制装置装设于其中一受动轮轴的 一端,可感测该受动轮轴的转速,并将该信息传输至一控制器之 中进行运算,借以比较作动轴与受动转轴的转速而获知拉撑张力; 此外,该感测控制装置还可进一步改变该受动轮轴的惯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送装置,其包括有至少两个受动轮轴、一卷送带及一真空产生装置,其中,该受动轮轴相互平行,且可自由枢转;该卷送带环绕套设于该受动轮轴上,可借由该受动轮轴的枢转而循环卷动;该卷送带表面可供承放一可挠曲印刷物,且穿透形成有多个吸孔;该真空产生装置装设于该受动轮轴之间,其可形成真空而于该卷送带的吸孔产生吸力。借此设置,则该可挠曲印刷物受卷动时,其表面可受吸附于该卷送带表面,且经由该卷送带的卷动来达到进给,如此获得适当的拉撑力,不仅可有效避免皱折的产生,且确实避免了该可挠曲印刷物表面摩损。
文档编号F26B13/00GK201105927SQ200720182929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郭振仙 申请人:嘉州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