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及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567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及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及热交换装置,尤其涉及结露形成 的水的收集。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下述技术在空调机等热交换装置中,对容纳有热交换器和 风扇的框体的外侧面上结露形成的水进行收集。
例如,在下面的专利文献l中,通过在框体的外侧设置凸缘来对结露形成 的水进行收集。另外,收集到的水经由设置在框体上的孔而被朝着框体内的托 盘引导。
另外,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表示的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0-1110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1620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0-16170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孔从连结有凸缘的框体上的位置朝着上侧离开地设 置。这是因为托盘配置在框体的连结有凸缘的位置的上侧,因此,为了将收集 到的水朝着托盘引导,需要将孔设置在托盘位置的上侧。
因此,结露形成的水只有在积留至孔的位置后才会被向托盘引导。而 且,在从连结有凸缘的位置到孔的位置之间,水会保持积留状态。在积留 有水的状态下,凸缘和框体容易腐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防止收集到的水保持积留状态。 第1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包括框体、托盘和部件。框体具有向上
侧延伸的侧部,并在下侧设置有开口部。托盘具有底部,并使底部朝向下 侧地堵塞开口部。部件从框体的外侧覆盖在侧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具有 与侧部相连的下侧端、以及与侧部分离的上侧端。部件的下侧端位于底部 的上侧。在侧部的与部件相对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孔。
第2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在第1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中,第一 孔靠近部件的下侧端进行设置。
第3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在第1或第2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中,
部件从第一孔的下侧位置沿着侧部朝斜上方方向延伸。
第4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在第1至第3发明中的任一个热交换装置 用壳体中,从上方看,部件绕框体呈环状延伸。
第5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在第1至第4发明中的任一个热交换装置 用壳体中,部件的下侧端与托盘的上侧端彼此连结。
第6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在第1至第5发明中的任一个热交换装置 用壳体中,在托盘上设置有第二孔。
第7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第1至第6发明中的任一个热交换装置用壳体 和热交换器。在框体上还设置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热交换器在热交换装置用壳 体内配置在吸气口与排气口之间。
第8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在第7发明的热交换装置中,第一孔相对于热交 换器设置在吸气口侧。
第9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在第7或第8发明的热交换装置中,在热交换装 置用壳体内,还具有相对于热交换器设置在排气口侧或吸气口侧的风扇。第一 孔相对于风扇设置在吸气口侧。
采用第1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即使在框体侧部的外侧面上产生结 露,也可将结露形成的水收集到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因此,无需防止结 露的产生,从而也无需在框体上设置绝热材料等。另外,由于部件的下侧端位 于托盘底部的上侧,因此可将第一孔设置在靠近该端的位置上,从而结露形成 的水不容易在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保持积留状态。
采用第2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可防止结露形成的水在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保持积留状态。
采用第3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可将收集在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 的水利用其重力而朝着第一孔的附近引导。
采用第4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无论在框体侧部的哪个位置上产生结 露,都可将结露形成的水收集到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
采用第5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可将托盘与部件一体成形,因此热交 换装置用壳体的制造容易。而且,只需将该一体成形的部件嵌入在框体上就可 获得热交换装置用壳体。
采用第6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可将引导到托盘中的水从第二孔排出。
采用第7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可对在热交换装置中结露形成的水进行收集。
采用第8发明的热交换装置,由于结露形成的水相对于热交换器会流入吸 气口侧,因此可减小对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的影响。
采用第9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在风扇的动作下,空气从吸气口吸入。相应 地,空气也从相对于风扇设置在吸气口侧的第一孔吸入框体内。因此,收集到 部件与侧部之间的空间内的水容易跟随空气流吸入到第一孔中,从而容易将收 集到的水向托盘引导。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热交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位置II-II处的热交换装置的截面的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位置III-III处的热交换装置的截面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部件32的形状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热交换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热交换装置中的第一孔14的位置的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热交换装置中的第一孔14的位置的图。
(符号说明)
1热交换装置用壳体 2热交换器 4风扇
10框体 11吸气口 12排气口 13侧部 14第一孔 15开口部 31托盘 32部件 33第二孔 91铅垂方向 92斜上方方向 131部分 311底部
32a、 32b、 312a端 rl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热交换装置的立体图。图2和图 3分别表示在图1所示的位置II-II和位置III-III处的热交换装置的截面。 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用壳体l、热交换器2和风扇4 (参照图2)。
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包括框体10、托盘31和部件32。另外,下面对热交 换装置用壳体1和部件32等使用"上侧"(有时也简称"上")和"下侧" 这样的用语。以热交换装置用壳体l为例,在热交换装置用壳体l的铅垂方向 91的两侧中,将铅垂方向91的箭头的尖端侧称作"上侧",并将与其相反的 一侧称作"下侧"。对于部件32等也一样。
框体10具有朝着上侧延伸的侧部13,并在下侧设置有开口部15 (参照图 2和图3)。
托盘31具有底部311。托盘31使底部311朝向下侧地堵塞开口部15。
从上方看,部件32绕框体10呈环状延伸(参照图1)。部件32具有下 侧端32a和上侧端32b (参照图2和图3)。下侧端32a与侧部13相连,上侧 端32b与侧部13分离。在图2和图3中表示的是截面呈L字状的部件32。但 是,部件32的截面并不局限于L字状,只要下端侧32a与侧部13相连且上侧 端32b与侧部13分离即可,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部件32的下侧端32a位于托盘31的底部311的上侧。另外,在侧部13 的与部件32相对的部分131上设置有第一孔14。
在图1 图3中,部件32与托盘31彼此连结。具体而言,部件32的下 侧端32a与托盘31的侧部312的上侧端312a彼此连结。若采用该形态,则可 将托盘31与部件32—体成形,因此热交换装置用壳体l的制造容易。而且, 只需将该一体成形的部件嵌入在框体10上就可获得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
当然,部件32也可与框体10的侧部13连结。另外,部件32也可与托盘 31分离而设置在侧部13的外侧面上。
若采用上述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则即使在侧部13的外侧面上产生结露, 也可将结露形成的水7收集在部件32与侧部13之间的空间321内。因此,无 需防止结露的产生,从而也无需在框体IO上设置绝热材料等。收集到空间321 内的水7经由第一孔14而被朝着托盘31的底部311引导。
另外,由于部件32的下侧端32a位于托盘31的底部311的上侧,因此可 将第一孔14设置在靠近端32a的位置上。因此,结露形成的水7不容易在部 件32与侧部13之间的空间321内保持积留状态。另夕卜,在图1和图3中表示 的是将第一孔14靠近端32a设置的情况。
被引导到托盘31的水7从设置在托盘31上的第二孔33排出(参照图 l和图3)。在图3中,水7的流路用实线箭头103来表示。
从防止水在托盘31的底部311保持积留状态的观点出发,第二孔33 最好是设置在底部311上,或是设置在托盘31的侧部312的靠近底部311的位置上。在图1和图3中,第二孔33设置在侧部312上,并靠近底部311。
在图1中,部件32绕框体IO呈环状延伸,但也可仅仅将部件32设置 在绕框体10的一部分上。例如,在结露位置特定时,只要至少在该位置的下侧配设部件32即可。该内容可理解为部件32从框体10的外侧覆盖在 侧部13的至少一部分上。
如图4所示,部件32最好从第一孔14的下侧位置rl沿着侧部13而 朝斜上方方向92延伸。这是因为这样可将收集在部件32与侧部13之间的 空间321内的水7利用其重力而朝着第一孔14附近引导。另外,在图4中, 收集到空间321内的水7的流路用虚线箭头102来表示。
回到图2,在框体10上还设置有吸气口ll和排气口 12。热交换器2在热交换装置用壳体l内配置在吸气口ll与排气口 12之间。
风扇4在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内配置在排气口12与热交换器2之间。但是,如图5所示,风扇4也可配置在吸气口11与热交换器2之间。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热交换装置中的第一孔14的位置的图。图7是表 示图5所示的热交换装置中的第一孔14的位置的图。无论是在图6还是在图7 中,第一孔14相对于热交换器2都设置在吸气口 ll顶ij。若采用该形态,则由 于结露形成的水7相对于热交换器2流入吸气口 11侧,因此可减小对从排气 口 12排出的空气IOI的影响。
无论是在图6还是在图7中,第一孔14相对于风扇4都设置在吸气口11侧。若采用该形态,则可容易地将收集到部件32与侧部13之间的空间321 内的水7向托盘31引导。
具体来说,在风扇4的动作下,空气100从吸气口 11吸入。相应地, 空气也从相对于风扇4设置在吸气口11侧的第一孔14吸入框体10内。因此, 收集到空间321内的水7容易跟随空气流吸入到第一孔14中。
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0),该框体具有向上方(91)延伸的侧部(13),并在下方设置有开口部(15);托盘(31),该托盘具有底部(311),所述底部用以堵塞所述开口部;以及部件(32),该部件从所述框体的外侧覆盖在所述侧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并具有与所述侧部相连的下端(32a)、以及与所述侧部分离的上端(32b),所述部件的所述下端位于所述底部的上方,在所述侧部的与所述部件相对的部分(131)上设置有第一孔(1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4) 靠近所述部件(32)的所述下端(32a)进行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2) 从所述第一孔(14)的下侧位置(rl)沿着所述侧部(13)朝斜上方方向(92) 延伸。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从上方看,所述 部件(32)绕所述框体(10)呈环状延伸。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32) 的所述下端(32a)与所述托盘(31)的所述上端(312a)彼此连结。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盘(31) 上设置有第二孔(33)。
7. —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以及 热交换器(2),在所述框体(10)上还设置有吸气口 (11)和排气口 (12), 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内配置在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 口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4)相对 于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在所述吸气口 (11)侧。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装置用壳体(1)内,还具有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 在所述排气口 (12)侧或所述吸气口 (11)侧的风扇(4),所述第一孔(14)相对于所述风扇(4)设置在所述吸气口 (11)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收集到的水保持积留状态的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及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用壳体包括框体(10)、托盘(31)和部件(32)。框体具有向上侧延伸的侧部(13),并在下侧设置有开口部(15)。托盘(31)具有底部(311),使底部(311)朝向下侧地堵塞开口部(15)。从上方看,部件(32)绕框体(10)呈环状延伸。部件(32)具有下侧端(32a)和上侧端(32b)。下侧端(32a)与侧部(13)相连,上侧端(32b)与侧部(13)分离。部件(32)的下侧端(32a)位于托盘(31)的底部(311)的上侧。另外,在侧部(13)的与部件(32)相对的部分(131)上设置有第一孔(14)。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1181078SQ2008200060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中岛宏之, 安积孝治, 竿尾阳子, 藤井诚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