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管束防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14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冷火力发电机组凝汽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决由于管束跨距不当引起的震颤的凝汽器管束防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的湿冷机组,其凝汽器在初次安装时冷却管多为铜管,经过10~15年左右的运行后,铜管的使用寿命均已到期,其换热管破裂的安全风险都在逐年加大。更换冷却管势在必行。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更换后的冷却管多为不锈钢材质。根据HEI计算,铜管设计跨距约为1500mm,不锈钢管设计跨距约为750mm。多数电厂在凝汽器换管改造后都未对跨距进行更改,新换的不锈钢管由于跨距过大,不符合HEI的要求,由此在凝汽器内部汽流作用下,导致的管束震颤加剧现象屡见不鲜,破管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节省项目周期,节省费用的凝汽器管束防颤振改造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凝汽器管束防颤结构,包括原隔板,换热管、辅助小隔板,其特征在于,辅助小隔板位于原隔板两两之间,每两个原隔板之间的辅助小隔板为一个或多个,辅助小隔板的尺寸小于原隔板尺寸,其上端安装位置与原隔板上端对齐,辅助小隔板具有与原隔板相同的开孔位置和大小,用于穿过换热管束,支撑凝汽器上部的换热管。

进一步地,原隔板两两之间具有一个辅助小隔板,位于两个原隔板之间的跨距之间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原隔板两两之间具有多个辅助小隔板,均分位于原隔板跨距部分。

进一步地,辅助小隔板的高度为原隔板高度的1/5-1/10,用于支撑1/5-1/10的上部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隔板跨距之间,安装小隔板用于支撑凝汽器上部管束,提高其刚度,对于受汽流影响较大的上部管束进行跨距减小,可以将机组震动和管束震颤均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节省项目周期,节省费用。

附图说明

图1凝汽器改造结构示意图

1 凝汽器水室,2 换热管,3 辅助小隔板,4 原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提到的“小隔板支撑法”,基于原凝汽器管束设计制作一些小隔板,只有一部分管束穿过小隔板,用以支撑凝汽器上部管束。小隔板的固定和加强通过在相邻壳体上进行加筋焊接。

如图1所示,一种凝汽器管束防颤结构,包括管板,换热管、原隔板、辅助小隔板。辅助小隔板设于原隔板两两之间的跨距之间,根据需要在原隔板两两之间可增设一个或多个辅助小隔板。如增设一个,可设于跨距中心位置,增设多个辅助小隔板时均分原隔板跨距部分。辅助小隔板具有与原隔板相同的开孔位置和大小,用于穿过换热管束,辅助隔板的高度为原隔板高度的1/5-1/10,其上端安装位置与原隔板上端对齐,用于支撑1/5-1/10的上部换热管。

由于接近凝汽器上部的换热管所受主汽轮机排汽汽流影响远大于下部换热管,通过对上部1/5-1/10的上部换热管采用辅助小隔板来减小跨距,从而提高其刚度,可以将机组震动和管束震颤均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具体实践结果相当好。

进一步优化实施,辅助小隔板的高度是依次变化的,位于管束两侧的辅助小隔板的高度较小,位于管束中间位置的辅助小隔板的高度较大。进一步减少加工安装量,提高防颤效果。

这项技术简单易行,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节省项目周期,节省费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