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91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后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有的大部分裸露在机壳中,这样在安规试验中,手指容易触碰到温度传感器,无法达到安规要求;有的厂家则设置专门的感温套、塑料件或卡套等结构,来保护温度传感器,装配时先把这些结构与温度传感器装配在一起,再将其组合装配到空调室内机中,导致装配效率降低,且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后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后壳体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设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所述外箱底板上设有第一防护罩;和蒸发器支架,与所述外箱底板相连,所述蒸发器支架上设有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第一防护罩围设出防护空间,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防护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后壳体组件,通过在外箱底板和蒸发器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围设出的防护空间内,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在空间360°的范围内受到了保护,因而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达到了安规要求;此外,装配时,直接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之间即可,一步到位,因而装配效率高,且节约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后壳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感温部和线体,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感温部的第一固定部。

第一防护罩上设有用于固定感温部的第一固定部,则第一固定部对温度传感器起到了有效的固定作用,能够避免温度传感器在防护空间内与第一防护罩或第二防护罩等结构碰撞导致受损或灵敏度降低等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先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外箱底板上的第一防护罩内,并使第一固定部固定感温部,然后将蒸发器支架装配到外箱底板上,则蒸发器支架上的第二防护罩恰好与外箱底板上的第一防护罩相对接,并围设出防护空间,对温度传感器起到360°的全方位保护;且装配的过程中,无需再对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之间进行额外固定,只需要二者将温度传感器罩起来,即可保证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温度传感器,十分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防护罩之间围设出环形安装槽,所述感温部穿过所述安装槽,并卡装在所述限位筋与所述防护罩之间。

限位筋与第一防护罩之间围设出环形安装槽,感温部卡装在环形安装槽内,则限位筋对温度传感器起到了初定位和预固定的作用,且限制了温度传感器在防护空间内沿温度传感器长度方向的运动,又避免了对感温部施加过大的作用力导致感温部受损或灵敏度降低等情况发生,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固定部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箍扣、卡钩、卡环、弹性筋条等方式对感温部进行固定,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筋相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罩上。

多个限位筋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防护罩上,能够对感温部的不同部位进行有效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限位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筋对称分布在感温部的上部和下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筋的厚度不小于4mm。

由于安规试验中,要求手指与温度传感器的距离不小于4mm,故而当限位筋的厚度不小于4mm时,即可满足该要求,进而保证安规试验的正常进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线体的第二固定部。

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对温度传感器的线体起到了有效的固定作用,避免了温度传感器的线体错乱或堆叠等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将所述线体压在所述第一防护罩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卡钩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罩相连,所述弹性卡钩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向背离所述第一防护罩的方向弯折。

通过弹性卡钩来固定线体,既保证了对线体的有效固定,并限制了温度传感器在防护空间内沿温度传感器的周向转动,且装配灵活便捷;使弹性卡钩的自由端向背离第一防护罩的方向弯折,则弹性卡钩的自由端处形成了导向斜面,能够对线体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固定部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限位筋、箍扣、卡环、弹性筋条等方式对线体进行固定,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卡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卡钩位于所述线体的两侧。

多个弹性卡钩,能够对线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有效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多个弹性卡钩位于线体的两侧,能够有效避免线体从弹性卡钩与第一防护罩之间脱出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线体固定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弹性卡钩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卡钩分别位于线体的两侧,且一个位于线体与感温部的连接处,另一个位于线体的中下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罩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所述第二防护罩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

第一防护罩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即第一防护罩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这样温度传感器放置在弧形凹槽内,能够与弧形凹槽的槽壁相贴合,进而限制了温度传感器在防护空间内的径向运动,从而对温度传感器起到了进一步的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第二防护罩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弧形,则第二防护罩与第一防护罩围设出的防护空间的形状大致呈圆形,整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形状相适配,这样既保证了温度传感器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两个防护罩压迫传感器导致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两个防护罩上均开有条形孔,这样既减轻了重量,节约了原料,又便于观察温度传感器,以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修或更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护罩与所述外箱底板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蒸发器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防护罩与外箱底板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第一防护罩与外箱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一防护罩发生断裂或脱落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防护罩与外箱底板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第二防护罩与蒸发器支架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第二防护罩与蒸发器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二防护罩发生断裂或脱落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二防护罩与蒸发器支架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的下部设有电控盒,所述第一防护罩设置在所述外箱底板的下部,并位于所述电控盒的上方;和/或,所述外箱底板的中部设有吸风口,所述第一防护罩临近所述吸风口。

由于电控盒位于外箱底板的下部,因而将第一防护罩设置在外箱底板的下部,且位于电控盒的上方时,使得温度传感器与电控盒内的电控板的距离较为接近,这样能够缩短线体的长度,便于走线且节约成本;外箱底板的中部设有吸风口,便于室内机的均匀吸风,将第一防护罩设置在临近吸风口处,便于温度传感器准确检测室内温度;优选地,第一防护罩设置在外箱底板中部靠下的位置处,这样既便于走线,节约成本,又便于温度传感器准确检测室内温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钩,所述蒸发器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卡钩相配合的多个第一卡槽,所述蒸发器支架卡装在所述外箱底板上,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外箱底板固定连接。

先通过第一卡钩和第一卡槽的配合,使得蒸发器支架与外箱底板卡接配合,降低了蒸发器支架与外箱底板的装配难度,并对二者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了定位作用,提高了后壳体组件的装配效率;再通过第一连接件(如螺钉)来固定外箱底板和蒸发器支架,使得蒸发器支架与外箱底板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的横截面整体呈半圆形,所述外箱底板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加强条,所述蒸发器支架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加强条固定连接。

外箱底板的横截面整体呈半圆形,则空调室内机整体呈圆柱状,较为美观;进一步地,蒸发器支架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圆弧形,以与外箱底板紧密相连,并围设出防护空间;在外箱底板的左右两端连接加强条,有效提高了外箱底板的强度,降低了外箱底板发生变形的概率;且蒸发器支架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如螺钉)与加强条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蒸发器支架的牢靠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上设有插滑部,所述后壳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插滑部配合连接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围所述第一防护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滑部包括滑槽和第二卡钩,所述过滤网包括具有弹性的过滤网本体和手持部,所述过滤网本体的边沿能够插入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卡钩相卡接。

过滤网包围第一防护罩,则过滤网位于防护空间的外围,能够对温度传感器起到进一步的防护作用,即过滤网形成第一道防护屏障,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围设出的防护空间形成第二到防护屏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温度传感器的防护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到温度传感器;插滑部的设置,降低了过滤网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后壳体组件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和手持部,先手持过滤网的手持部,沿着外箱底板上的滑槽入口,将过滤网本体的边沿插入滑槽内,并滑动至所需位置,然后将第二卡钩钩接在过滤网本体上,实现对过滤网与外箱底板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使过滤网本体具有弹性,既便于过滤网的安装,又便于将其弯折成各种形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空调室内机,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至于插滑部的数量,优选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前壳体组件,与所述后壳体组件相连接,并与所述后壳体组件围设出容纳腔;底盘,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组件和所述前壳体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后壳体组件和所述前壳体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固定在所述后壳体组件的蒸发器支架上;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组件的防护空间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壳体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所述蒸发器为圆弧形蒸发器。

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即空调室内机整体呈圆柱状,较为美观,且送风范围大;蒸发器为圆弧形蒸发器,这样与空调室内机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增大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器支架的下部连接有接水盘。

接水盘的设置,便于收集蒸发器上形成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导致电控板或其他部件受影响或导致容纳腔内积水等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壳体组件的外箱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底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外箱底板插接在所述底盘上,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

先通过第一定位凸起和第一定位孔的配合,使得外箱底板插接在底盘上,对外箱底板与底盘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从而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再通过第三连接件(如螺钉)来固定外箱底板和底盘,使得外箱底板和底盘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上设有多个卡孔,所述前壳体组件的边沿上设有与所述多个卡孔相配合的多个第三卡钩,所述前壳体组件卡装在所述加强条上,并通过多个第四连接件与所述外箱底板固定连接。

加强条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外箱底板的强度,降低了外箱底板发生变形的概率;先通过第三卡钩和卡孔的配合,使得前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与加强条卡接配合,实现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的初定位和初固定,然后再通过第四连接件(如螺钉)使前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与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前壳体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前壳体组件插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并通过第五连接件与所述外箱底板固定连接。

先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孔的配合,使得前壳体组件的上端与连接板卡接配合,实现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上端的初定位和初固定,然后再通过第五连接件(如螺钉)使前壳体组件的上端与后壳体组件固定在一起,进一步保证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箱底板的下部设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内设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有插接接头,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线体的末端与所述插接接头相插接。

外箱底板的下部设有电控盒,相应地,温度传感器也设置在外箱底板靠下的部位处,并位于电控盒的上方,这样温度传感器的线体的末端可直接插接在其下方的插接接头上,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当然并不局限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防护罩与温度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发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箱底板、蒸发器支架和温度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G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外箱底板,11第一防护罩,111限位筋,112弹性卡钩,12电控盒,13过滤网,14第一定位凸起,15螺钉柱,20蒸发器支架,21第二防护罩,30温度传感器,31感温部,32线体,40加强条,41卡孔,50连接板,51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后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设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0,后壳体组件包括:外箱底板10和蒸发器支架20。

具体地,外箱底板10上设有第一防护罩11,如图1和图2所示;蒸发器支架20与外箱底板10相连,蒸发器支架20上设有第二防护罩2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防护罩21与第一防护罩11围设出防护空间;如图6和图7所示,温度传感器30设置在防护空间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外箱底板10和蒸发器支架20上分别设置第一防护罩11和第二防护罩21,且温度传感器30设置在第一防护罩11和第二防护罩21围设出的防护空间内,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30在空间360°的范围内受到了保护,因而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达到了安规要求;此外,装配时,直接将温度传感器30放置于第一防护罩11与第二防护罩21之间即可,一步到位,因而装配效率高,且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30包括感温部31和线体32,第一防护罩11上设有用于固定感温部31的第一固定部。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筋111,限位筋111与第一防护罩11之间围设出环形安装槽,感温部31穿过安装槽,并卡装在限位筋111与防护罩之间。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筋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筋111相间隔设置在第一防护罩11上。

优选地,限位筋111的厚度不小于4mm。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罩11上设有用于固定感温部31的第一固定部,则第一固定部对温度传感器30起到了有效的固定作用,能够避免温度传感器30在防护空间内与第一防护罩11或第二防护罩21等结构碰撞导致受损或灵敏度降低等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先将温度传感器30放置于外箱底板10上的第一防护罩11内,并使第一固定部固定感温部31,然后将蒸发器支架20装配到外箱底板10上,则蒸发器支架20上的第二防护罩21恰好与外箱底板10上的第一防护罩11相对接,并围设出防护空间,对温度传感器30起到360°的全方位保护;且装配的过程中,无需再对第一防护罩11和第二防护罩21之间进行额外固定,只需要二者将温度传感器30罩起来,即可保证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温度传感器30,十分方便。

限位筋111与第一防护罩11之间围设出环形安装槽,感温部31卡装在环形安装槽内,则限位筋111对温度传感器30起到了初定位和预固定的作用,且限制了温度传感器30在防护空间内沿温度传感器30长度方向的运动,即限制了温度传感器30在防护空间内上下运动,又避免了对感温部31施加过大的作用力导致感温部31受损或灵敏度降低等情况发生,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固定部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箍扣、卡钩、卡环、弹性筋条等方式对感温部31进行固定,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多个限位筋111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防护罩11上,能够对感温部31的不同部位进行有效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限位筋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筋111对称分布在感温部31的上部和下部。

由于安规试验中,要求手指与温度传感器30的距离不小于4mm,故而当限位筋111的厚度不小于4mm时,即可满足该要求,进而保证安规试验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罩1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线体32的第二固定部。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卡钩112,弹性卡钩112将线体32压在第一防护罩11内。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卡钩112的一端与第一防护罩11相连,弹性卡钩1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向背离第一防护罩11的方向弯折。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卡钩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卡钩112位于线体32的两侧。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对温度传感器30的线体32起到了有效的固定作用,避免了温度传感器30的线体32错乱或堆叠等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使用可靠性。

通过弹性卡钩112来固定线体32,既保证了对线体32的有效固定,并限制了温度传感器30在防护空间内沿温度传感器30的周向转动,且装配灵活便捷;使弹性卡钩112的自由端向背离第一防护罩11的方向弯折,则弹性卡钩112的自由端处形成了导向斜面,能够对线体32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固定部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限位筋111、箍扣、卡环、弹性筋条等方式对线体32进行固定,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多个弹性卡钩112,能够对线体32的不同部位进行有效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使用可靠性;多个弹性卡钩112位于线体32的两侧,能够有效避免线体32从弹性卡钩112与第一防护罩11之间脱出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线体32固定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卡钩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卡钩112分别位于线体32的两侧,且一个位于线体32与感温部31的连接处,另一个位于线体32的中下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防护罩11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第二防护罩21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

第一防护罩11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即第一防护罩11弯曲形成弧形的凹槽,这样温度传感器30放置在弧形凹槽内,能够与弧形凹槽的槽壁相贴合,进而限制了温度传感器30在防护空间内的径向运动,从而对温度传感器30起到了进一步的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温度传感器30的稳定性;第二防护罩21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弧形,则第二防护罩21与第一防护罩11围设出的防护空间的形状大致呈圆形,整体与温度传感器30的形状相适配,这样既保证了温度传感器30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两个防护罩压迫传感器导致传感器受损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两个防护罩上均开有条形孔,这样既减轻了重量,节约了原料,又便于观察温度传感器30,以对温度传感器30进行检修或更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罩11与外箱底板10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防护罩11与外箱底板10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第一防护罩11与外箱底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一防护罩11发生断裂或脱落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防护罩11与外箱底板10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护罩21与蒸发器支架20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防护罩21与蒸发器支架20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第二防护罩21与蒸发器支架2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第二防护罩21发生断裂或脱落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二防护罩21与蒸发器支架20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外箱底板10的下部设有电控盒12,第一防护罩11设置在外箱底板10的下部,并位于电控盒12的上方。

进一步地,外箱底板10的中部设有吸风口,第一防护罩11临近吸风口,即第一防护罩11设置在外箱底板10中部靠下的位置处,如图1、图6和图9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电控盒12位于外箱底板10的下部,因而将第一防护罩11设置在外箱底板10的下部,且位于电控盒12的上方时,使得温度传感器30与电控盒12内的电控板的距离较为接近,这样能够缩短线体32的长度,便于走线且节约成本;外箱底板10的中部设有吸风口,便于室内机的均匀吸风,将第一防护罩11设置在临近吸风口处,便于温度传感器30准确检测室内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底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一卡钩,蒸发器支架20上设有与多个第一卡钩相配合的多个第一卡槽,蒸发器支架20卡装在外箱底板10上,并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与外箱底板1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先通过第一卡钩和第一卡槽的配合,使得蒸发器支架20与外箱底板10卡接配合,降低了蒸发器支架20与外箱底板10的装配难度,并对二者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了定位作用,提高了后壳体组件的装配效率;再通过第一连接件(如螺钉)来固定外箱底板10和蒸发器支架20,使得蒸发器支架20与外箱底板10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外箱底板10的横截面整体呈半圆形,外箱底板10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加强条40,蒸发器支架20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与加强条4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外箱底板10的横截面整体呈半圆形,则空调室内机整体呈圆柱状,较为美观;进一步地,蒸发器支架20的横截面整体也呈圆弧形,以与外箱底板10紧密相连,并围设出防护空间;在外箱底板10的左右两端连接加强条40,有效提高了外箱底板10的强度,降低了外箱底板10发生变形的概率;且蒸发器支架20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如螺钉)与加强条40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蒸发器支架20的牢靠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底板10上设有插滑部,后壳体组件还包括与插滑部配合连接的过滤网13,过滤网13包围第一防护罩11,如图1、图6和图9所示。

具体地,插滑部包括滑槽和第二卡钩,过滤网13包括具有弹性的过滤网本体和手持部,过滤网本体的边沿能够插入滑槽内,并与第二卡钩相卡接。

上述实施例中,过滤网13包围第一防护罩11,则过滤网13位于防护空间的外围,能够对温度传感器30起到进一步的防护作用,即过滤网13形成第一道防护屏障,第一防护罩11和第二防护罩21围设出的防护空间形成第二到防护屏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温度传感器30的防护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到温度传感器30;插滑部的设置,降低了过滤网13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后壳体组件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过滤网13包括过滤网本体和手持部,先手持过滤网13的手持部,沿着外箱底板10上的滑槽入口,将过滤网本体的边沿插入滑槽内,并滑动至所需位置,然后将第二卡钩钩接在过滤网本体上,实现对过滤网13与外箱底板10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使过滤网本体具有弹性,既便于过滤网13的安装,又便于将其弯折成各种形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空调室内机,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至于插滑部的数量,优选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后壳体组件;前壳体组件(图中未示出),与后壳体组件相连接,并与后壳体组件围设出容纳腔;底盘(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后壳体组件和前壳体组件的下方,并与后壳体组件和前壳体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蒸发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固定在后壳体组件的蒸发器支架20上;和温度传感器30,设置在后壳体组件的防护空间内,用于检测室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后壳体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蒸发器为圆弧形蒸发器。

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整体呈圆形,即空调室内机整体呈圆柱状,较为美观,且送风范围大;蒸发器为圆弧形蒸发器,这样与空调室内机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增大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20的下部连接有接水盘(图中未示出)。

接水盘的设置,便于收集蒸发器上形成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导致电控板或其他部件受影响或导致容纳腔内积水等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壳体组件的外箱底板10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凸起14,如图1、图6、图9和图10所示,底盘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凸起14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外箱底板10插接在底盘上,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底盘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先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4和第一定位孔的配合,使得外箱底板10插接在底盘上,对外箱底板10与底盘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从而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再通过第三连接件(如螺钉)来固定外箱底板10和底盘,使得外箱底板10和底盘牢牢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二者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箱底板10的左右两端连接有加强条40,如图9和图12所示,加强条40上设有多个卡孔41,前壳体组件的边沿上设有与多个卡孔41相配合的多个第三卡钩,前壳体组件卡装在加强条40上,并通过多个第四连接件与外箱底板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外箱底板10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50,如图9和图11所示,连接板50上设有第二定位孔51,前壳体组件上设有与第二定位孔5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前壳体组件插接在连接板50上,并通过第五连接件与外箱底板1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加强条40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外箱底板10的强度,降低了外箱底板10发生变形的概率;先通过第三卡钩和卡孔41的配合,使得前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与加强条40卡接配合,实现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的初定位和初固定,然后再通过第四连接件(如螺钉)使前壳体组件的左右两端与后壳体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保证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先通过第二定位凸起和第二定位孔51的配合,使得前壳体组件的上端与连接板50卡接配合,实现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上端的初定位和初固定,然后再通过第五连接件(如螺钉)使前壳体组件的上端与后壳体组件固定在一起,进一步保证了前壳体组件与后壳体组件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在外箱底板10上端设有螺钉柱15,螺钉柱15贯穿连接板50,与前壳体组件螺钉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9所示,外箱底板10的下部设有电控盒12,电控盒12内设有电控板,电控板设有插接接头,温度传感器30的线体32的末端与插接接头相插接。

外箱底板10的下部设有电控盒12,相应地,温度传感器30也设置在外箱底板10靠下的部位处,并位于电控盒12的上方,这样温度传感器30的线体32的末端可直接插接在其下方的插接接头上,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当然并不局限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内机,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外箱底板和蒸发器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围设出的防护空间内,从而使得温度传感器在空间360°的范围内受到了保护,因而安规试验中手指无法触碰,达到了安规要求;此外,装配时,直接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之间即可,一步到位,因而装配效率高,且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