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34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车辆空调壳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空调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壳体。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做为车厢的温度调节装置,其降温通过蒸发器实现,通风则需要通过鼓风机。现有的,车辆空调结构中,为了将蒸发器和鼓风机固定并形成气路上的连接,通常是将蒸发器装配在蒸发器壳体内,鼓风机装配在由蜗壳上壳体和蜗壳下壳体组成的蜗壳中,蜗壳上壳体上设有新风口,空气由新风口进入,并经鼓风机的作用,由连通于蜗壳和蒸发器壳体之间的风道,输送至蒸发器壳体内,实现向蒸发器送风的功能。采用如上结构,导致承装蒸发器和鼓风机的整个空调壳体的体积较大,且在装配结构中,易造成漏风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空调壳体,以在减小车辆空调的占用空间的同时,避免漏风现象的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空调壳体,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扣合固连的下壳体;因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扣合固连,于所述外壳主体内形成有承装蒸发器的第一容置腔、承装鼓风机的第二容置腔、以及连通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进风通道;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处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承接所述进风通道输送的气流的迎风面。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为阶梯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宽度因所述迎风面的设置,由所述第一容置腔至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方向逐渐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的阶梯落差为5mm-30mm。

进一步的,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外部设有网状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于构成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对过滤网形成支撑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至少三个呈扇叶状且交汇设置支撑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插装配合的、以构成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扣合固连的定位的定位件。

进一步的,于构成所述第一容置腔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形成有排水腔以及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排水口。

进一步的,于所述排水腔内设有交错设置以将所述排水腔分割成迷宫状的隔板。

进一步的,于构成所述第一容置腔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由所述迎风面向所述排水腔延伸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排水腔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壳体,将外壳主体设置成相互扣合的两部分,以容纳蒸发器和鼓风机,并实现蒸发器和鼓风机之间的气路连接,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小了整体体积,同时,如上的结构,降低了漏气的风险,提高了车辆空调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壳体拆分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壳体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101-上外壳,102-上迎风面,103-阶梯,104-加强筋,2-下壳体,201-下外壳,202-下迎风面,3-蒸发器,4-第一容置腔,401-第一容置分腔,402-第二容置分腔,5-鼓风机,6-第二容置腔,601-第三容置分腔,602-第四容置分腔,7-进风风道,8-支撑板,801-支撑筋,901-定位孔,902-主插接杆,903-辅插接杆,10-排水腔,11-排水口,12-排水管,13-隔板,14-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如下描述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是为了便于对构件形成区分而做出的描述,其不应理解为是对构件结构的限定,此外,如下描述中涉及的宽度、长度、厚度,仅是基于当前视图下的用词,仅是为了对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清楚说明,其同样不能理解为是对构件结构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壳体,包括外壳主体,其整体的设计思路是将外壳主体分为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扣合固连的下壳体;因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扣合固连,于所述外壳主体内形成有承装蒸发器的第一容置腔、承装鼓风机的第二容置腔、以及连通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进风通道;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处的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承接所述进风通道输送的气流的迎风面。

基于如上描述,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未扣合固连的拆分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具有以图1视角下左右延伸设置的长度,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厚度,以及同时垂直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宽度。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扣合固连的状态下,能够形成承装如下描述的蒸发器3的第一容置腔4,承装如下描述的鼓风机5的第二容置腔6,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容置腔4由形成于上壳体1上的第一容置分腔401和形成于下壳体2上的第二容置分腔402共同组成;同理,第二容置腔6由形成于上壳体1上的第三容置分腔601和形成于下壳体2上的第四容置分腔602组成,由于图1的视图角度,仅示出了构成第三容置分腔601的上外壳101结构,其整体为圆筒状,而构成第四容置分腔602的下外壳201同样为圆筒状,上外壳101和下外壳201扣合时,二者的内部则形成了第二容置腔6。第一容置腔4应确保蒸发器能够被收容,而第二容置腔6应确保鼓风机5能够被收容其内。

在第一容置腔4和第二容置腔6之间,连通有进风风道7,该进风风道7同样因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固连后形成。基于如上对图1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进风风道7沿上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进风风道7的宽度小于第一容置腔4和第二容置腔6的宽度。在第一容置腔4上,设有迎风面,该迎风面用于承接由进风风道7输入的气流,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固连组成外壳壳体,因此,迎风面同样由位于上壳体1上的上迎风面102、位于下壳体2上的下迎风面202拼接而成。

为了有效的提高进入蒸发器内的空气流量,以提升汽车空调的风量,使汽车空调各出风口的出风量及出风温度更加均匀,本实施例中拼接而成的迎风面为阶段状,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上迎风面102和下迎风面202均具有对应的两个阶梯103,每个阶梯103的落差方向沿着上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由于迎风面为形成第一容置腔的一个边板,因此,由于迎风面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置腔4的宽度,由第一容置腔4至第二容置腔6的方向逐渐变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容置腔4以图1所示状态下靠近进风风道7处的宽度,大于远离进风风道7处的宽度。

基于阶梯状的迎风面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迎风效果,提高空调的性能,本实施例中迎风面的阶梯落差为5mm-30mm,最优为20mm。此外,除了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两个阶梯状结构外,还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阶梯结构,如三个,四个,但研究发现,若阶梯数量大于五个时,虽然能够提高进风量,但因进气流受到阶梯的阻挡,车辆空调各出风口的出风量及出风温度的均匀性开始下降,其效果逐渐降低。

此外,为了在鼓风机5的进风口处,实现对空气的过滤,通常设有过滤网,为了实现对过滤网的支撑,本实施例中,在构成第二容置腔6的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对过滤网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为了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由图1可以看出,支撑部包括三个交汇设置的支撑板8,各支撑板8为扇叶状。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对过滤网的支撑效果,支撑部还可以包括位于上壳体1顶部的支撑筋801,各支撑筋801为板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筋801为分置于支撑板8相对两侧的两组。

此外,为了提高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强度,同时能够增强整个外壳主体的散热效果,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表面上均设有加强筋104,加强筋104可以沿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也可以进一步的采用长度方向延伸和厚度方向延伸的交叉网格状。

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有插装配合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可以便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固连前的位置定位。本实施例中的定位件,如图1所示,其包括设置在下壳体2周向上的插接杆,以及形成于上壳体1上的与插接杆对应设置的定位孔901。其中,为了实现更好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插接杆包括两种插接杆,即主插接杆902和辅插接杆903,主插接杆902具有大于辅插接杆903的长度,以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固连的初步定位。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主插接杆903为三个,并于空间上,成三角状布局设置,以提高稳定性。基于如上描述,可以得出,插接杆也可以设置在上壳体1上,而定位孔则对应的设置在下壳体2上,也可以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置插接杆和定位孔。

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还设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实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扣合固定,其可以采用螺接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卡接结构。

图2示出了图1中下壳体2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构成第一容置腔4的下壳体2的底部,形成有排水腔10以及与排水腔10连通的排水口11,其中,排水腔10的底面倾斜设置,以使排水口11位于最低位,蒸发器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到排水腔10内,并由排水口11排出。为了提高排放效果,在排水口11上连接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水管12。基于如上描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凝水的排放效果,防止冷凝水随气流吹入到车内,在排水腔10内设有交错设置的隔板13,通过隔板13的设置,可以将排水腔10中的冷凝水流通路径分隔成迷宫状。而为了防止车辆爬坡、急速转弯、倾斜过程中,冷凝水进入到冷凝器中,在构成第一容置腔4的下壳体2的底部,设有由下迎风面202向排水腔10延伸的排水槽14,排水槽14与排水腔10连通设置,可以确保冷凝水能够重新流回排水腔10内,并最终由排水管12排除,以实现对冷凝器的保护。

如上结构的安装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其将蒸发器3设置于第一容置腔4内,将鼓风机5配合于第二容置腔6内,将上壳体1通过插接杆和定位孔配合的定位结构定位后,操作卡接部,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固连在一起,最终实现整个车辆空调的整体组装。在使用时,空气流经鼓风机5,通过进风风道7进入到第一容置腔4内,经迎风面的作用,向蒸发器输送气流,并经蒸发器处理后,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