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陶瓷节能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17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陶瓷节能窑炉。



背景技术:

陶瓷行业一直是高能耗产业,能耗成本比率相对较高,降低能源成本和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国家节能环保要求与企业成本控制的焦点话题,居高不下的陶瓷单耗指标,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国内传统陶瓷窑炉普遍采用高温耐火砖与耐火纤维棉作为窑炉的主体材料在使用,而耐火砖的蓄热量多及热传导差,造成窑炉在陶瓷产品的烧成过程中升温过程缓慢,特别是间歇式高温窑炉,蓄热高造成窑炉余热浪费多,热利用率低,窑炉使用寿命缩短,维护费用高,耗能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陶瓷节能窑炉,解决现有技术中陶瓷炉窑余热浪费多,热利用率低,窑炉使用寿命缩短,维护费用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温陶瓷节能窑炉,包括窑体,窑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窑内空气排出口,窑体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所述的窑体包括内层的保温棉主体和包覆在保温棉主体外的钢结构主体,窑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窑门,所述窑门和窑体内部构成密封的窑室,在窑室的底部设置有燃气装置,燃气装置包括多列沿窑室纵向中轴线对称阵列的燃气管组,多列燃气管组的上端面均等间隔连通设置多个高速可调燃烧嘴,多列燃气管均连接燃气输入管;在所述的窑体内设置有窑车轨道,窑车轨道上设置可移动的窑车,所述的窑车包括窑车工作面,窑车工作面上设置有多组窑室空气收集口,窑室空气收集口下方连通设置窑室空气收集管道,窑室空气收集管道与所述的窑内空气排出口连通。

所述的燃气管组设置两列。

所述的窑内空气排出口上设置有气氛调节阀。

所述的温度计为K分度热电偶,K分度热电偶外接数字显示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高科技耐温保温纤维棉为窑体主要耐温保温材料,大大减少了窑体的蓄热量,提高了窑炉急冷急热性能,对节能降耗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窑炉的烧成制度调整范围及技术实验有了更多更大范围的调整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同比降低了窑炉建造成本和施工周期,减轻了窑炉自身重量,降低了窑炉制作成本,提高了窑炉使用频率和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烟气与余热可以完全利用,进行成型烘干利用等,产品进窑烧成为明焰裸烧,有效减少窑具耗能,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完全符合循环可持续的低碳经济科学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窑内空气排出口,2-温度计,3-保温棉主体,4-钢结构主体,5-窑门,6-燃气管组,7-高速可调燃烧嘴,8-燃气输入管,9-窑车工作面,10-窑室空气收集口,11-窑室空气收集管道,12-气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高温陶瓷节能窑炉,包括窑体,窑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窑内空气排出口1,窑体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2;所述的窑体包括内层的保温棉主体3和包覆在保温棉主体外的钢结构主体4,保温棉主体3可以承受1400℃烧成温度,并且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壁厚仅300mm左右,大大减少了窑体的蓄热量,提高了窑炉急冷急热性能;窑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窑门5,所述窑门5和窑体内部构成密封的窑室,在窑室的底部设置有燃气装置,燃气装置包括多列沿窑室纵向中轴线对称阵列的燃气管组6,多列燃气管组6的上端面均等间隔连通设置多个高速可调燃烧嘴7,多列燃气管均连接燃气输入管8;在所述的窑体内设置有窑车轨道,窑车轨道上设置可移动的窑车,所述的窑车包括窑车工作面9,窑车装有滑动轮,便于产品的装卸完成,窑车工作面9上设置有多组窑室空气收集口10,窑室空气收集口10下方连通设置窑室空气收集管道11,窑室空气收集管道11与所述的窑内空气排出口1连通。

所述的燃气管组6设置两列。

所述的窑内空气排出口1上设置有气氛调节阀12。

所述的温度计2为K分度热电偶,K分度热电偶外接数字显示器。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窑炉进行陶瓷等产品的烧制时,首先将待烧产品放置在窑车工作面9上,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进行搭板多层装烧,装好产品后将窑车推入窑炉内,关闭窑门5;然后打开燃气输入管8的燃气阀门将燃气输送至高速可调燃烧嘴7,根据烧成制度要求依次分批点火燃烧升温,依照温度显示仪表温度控制升温频率,依照产品烧成制度在不同温度控制点进行升温频率、窑内气氛等烧成制度的控制,由于高速可调燃烧嘴7的燃烧状况可以通过目测观察,在700℃以上基本不存在有熄火情况,因此生产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各项监控设备设施的设置,给产品烧成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提高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