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炉及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507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炉及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名称为“燃烧炉及炉体结构”,申请日为2015年6月24日,申请号为“201510348602.0”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民用燃烧炉领域,特别是一种以木柴、桔梗或煤为燃料的燃烧炉及炉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烧炉,例如较为节能的回风炉、气化炉或回风气化炉通常采用钢板弯折后焊接而成,或者采用从上到下分段铸造,然后再焊接或以螺栓连接而成。存在的问题是,加工成本高,尤其是焊接工序费用较高,且现场环境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低。

现有炉体的材质多为钢板及铸铁,炉体的导热性较差,常出现热量在炉体上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例如靠近烟囱的位置与靠近进料通道的位置,温度相差30-50度。为提高取暖效果,就需要在烟道内设置折返结构,这增加了风阻,影响了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炉及炉体结构,能够大幅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装配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能够提高炉体的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炉体结构,炉体采用竖向剖分的结构分成多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烟囱口、出火口、进料口和灰斗或进风口。

炉体的内壁设有一次成型的大致水平的隔板;

或者炉体的内壁设有用于支撑大致水平的隔板的支撑块。

炉体的内壁设有一次成型的大致垂直的至少一块挡烟板,以形成曲折的烟道;

或者炉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定位至少一块大致垂直的的挡烟板的定位块,以形成曲折的烟道。

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烟囱口,在烟囱口边缘设有用于定位烟囱接管凸缘。

所述的炉体采用从中线竖向剖分的结构,将炉体分为相对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

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

a、在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之间的边缘设有连接凸台,通过螺钉在连接凸台的位置将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固定连接;

或者b、在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之间的边缘设有卡扣结构,在卡板上设有与卡扣结构配合的卡槽,卡板通过卡槽与卡扣结构,从而将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固定连接;

或者c、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通过多块连接板和螺栓固定连接;

或者d、在第一炉体和/或第二炉体的内侧设有伸向相对的第二炉体或第一炉体的延伸部,通过螺栓和延伸部将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固定连接。

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边缘接触的位置设有咬口。

所述的炉体采用从中线竖向剖分的结构,将炉体分为相对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

在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内壁和/或外壁设有多个开口、定位块、支撑块、网格结构、翅片、突棱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炉体的材质为银、铜、铝、铁及包含以上金属的合金。

一种采用上述炉体结构的燃烧炉,炉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炉体的下部空间隔离为灰腔,炉膛位于炉体内隔板的上方,炉膛内腔与灰腔连通;

炉膛的顶部与炉体的顶部内侧之间设有供烟气通过的通道;在炉体设有进料通道和烟囱接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炉及炉体结构,通过采用竖向对剖的结构,便于炉体内各个结构部分的脱模,便于使用模具一次成型,成型精度较高,便于采用螺栓或卡扣方式进行连接,大幅提高了整个燃烧炉的安装效率。通过采用铝或铝合金的材质,本发明的炉体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燃烧炉的主视方向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炉体内壁设置网格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炉体内壁设置翅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炉体外壁设置突棱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燃烧炉优选结构的主视方向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燃烧炉优选结构的主视方向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燃烧炉优选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燃烧炉优选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燃烧炉优选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1',桌面支撑101,出火口102,网格结构103,灰斗或进风口104,连接凸台105,烟囱口106,翅片107,进料口108,卡板109,咬口110,延伸部111,连接板112,卡扣结构113,突棱114,烤箱115,出火口2,炉膛3,煤炉膛31,挡烟板4,定位块5,烟囱接管6,灰腔7,进料通道8,进料门81,隔板9,灰斗10,支撑块11,炉桥12,转动式除渣器13,桌面14,除渣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11、12中,一种炉体结构,炉体采用竖向剖分的结构分成多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采用竖向剖分的结构,剖分成的各个结构,均便于脱模。从而能够得到精度更高的炉体,以便于后期的安装,炉体上常用的结构,例如烟囱口106、出火口102、进料口108和灰斗或进风口104等结构,均能通过一次浇筑或压铸成型,节省了后期的切割、焊接和打磨等工序,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的采用从中线的位置进行剖分。通过采用从中线竖向剖分的结构,将炉体分为相对的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

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

可选的方案为:a、在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之间的边缘设有连接凸台105,通过螺钉在连接凸台105的位置将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固定连接;如图1、3~6中,该结构安装相对麻烦,但加工容易,外观美观。

或者b、在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之间的边缘设有卡扣结构113,在卡板109上设有与卡扣结构113配合的卡槽,卡板109通过卡槽与卡扣结构113,本例中的卡扣结构113采用类似燕尾的结构,该燕尾的结构由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的边缘组合而成,相应的卡槽为燕尾槽,从而将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固定连接;

如图8、9中所示,该结构连接非常方便,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突出的结构,适合用在不显眼位置的连接,例如烟囱接管6的下方和炉体底部的位置。

或者如图11中所示,c、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通过多块连接板112和螺栓固定连接;该结构最为稳固,但存在突出的结构,适合用在不显眼位置的连接,例如炉体的顶部桌面下方的位置。

或者如图8、10中所示,d、在第一炉体1和/或第二炉体1'的内侧设有伸向相对的第二炉体1'或第一炉体1的延伸部111,通过螺栓和延伸部111将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固定连接。优选的,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的内侧都设有延伸部111,互相交错布置。

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边缘接触的位置设有咬口110。即一半的炉体上设有凸起,而另一半炉体上设有容纳凸起的槽,由此结构,便于第一炉体1与第二炉体1'之间的定位和安装。

如图1~12中所示,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烟囱口106、出火口102、进料口108和灰斗或进风口104。上述的结构在制造时一次成型,从而不用再次切割。优选的,如图1中,在烟囱口106的下方还设有除渣口15,用于清除炉体内的烟道灰渣。

如图1中,炉体的内壁设有一次成型的大致水平的隔板;由此结构,简化后期装配。

或者如图3中,炉体的内壁设有用于支撑大致水平的隔板9的支撑块11。由此结构,降低铸造的难度,隔板9用于将烟道与下部的进风通道、灰腔7隔开。在本例中,进风通道和灰斗10共用一个灰腔7,也将进风通道和灰斗10用板可以隔开。采用支撑块11的优点是,当炉体采用高导热率的金属,例如,铝,铝合金时,为避免炉桥处的高温损坏隔板,采用该结构,能够采用铁质的隔板,以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炉体的内壁设有一次成型的大致垂直的至少一块挡烟板4,以形成曲折的烟道;设置的

或者炉体的内壁设有用于定位至少一块大致垂直的的挡烟板4的定位块5,以形成曲折的烟道。由此结构,使烟道延长,以增加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

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烟囱口106,在烟囱口106边缘设有用于定位烟囱接管6凸缘。由此结构,便于安装烟囱接管6。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的内壁和/或外壁设有多个开口、定位块5、支撑块11、网格结构103、翅片107、突棱114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的开口和烟囱口106、出火口102、进料口108、灰斗或进风口104、除渣口15等相对应。

定位块5和支撑块11用于定位和安装各种板件。

网格结构103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起强化炉体结构的作用,另一个则是起到换热的作用,通常采用矩形、圆形和六边形网格。网格结构103的高度在0.5~3cm。网格结构103主要设置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的内壁,也可以在外壁。

翅片107主要是用于换热。也能够作为挡烟结构,用于使烟气中焦油灰渣聚集,以降低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突棱114结构用于强化炉体,和增大换热面积,也能够使炉体更为美观,突棱114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主要用于炉体的外壁,也能够用于内壁。

所述炉体的材质为银、铜、铝、铁及包含以上金属的合金。优选采用铝、铝合金或钛合金。采用铝、铝合金或钛合金具有重量轻,导热好,便于制造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采用上述炉体结构的燃烧炉,炉体内设有隔板9,隔板将炉体的下部空间隔离为灰腔7,炉膛3位于炉体内隔板9的上方,炉膛3内腔与灰腔7连通;

炉膛3的顶部与炉体的顶部内侧之间设有供烟气通过的通道;在炉体设有进料通道8和烟囱接管6。

炉体采用铝、铝合金或钛合金。对于要求火力较大的场合,可以不设置挡烟板4,这样在保证取暖效果的前提下,提高燃烧效率。

优选的方案中,炉膛采用煤炉膛31,煤炉膛31为耐火泥制成,厚度在2~5cm,在煤炉膛31的底部优选设置转动式除渣器13。本例中,可以将进料通道8取下,并直接封闭。

实施例1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和实施例2中的结构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采用铝合金材质,采用对剖的结构。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之间采用交错设置延伸部111和沉头螺栓的方式连接。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接触的端面设有咬口110。

优选的,底部采用连接板112和螺栓螺母的方式连接。

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组成的炉体顶部设有出火口102,在出火口102的位置设有滑动或转动的封火盘。

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的内壁设有网格结构103或翅片107,还设有多个支撑块11,用于支承铸铁材质或钢材质的隔板9,隔板9将炉体分成两部分,下部为灰腔7。

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的外壁设有网格结构103、翅片107和突棱114,优选采用翅片107和突棱114,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优选的如图7中,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组成的炉体内还设有烤箱115。烤箱115的门在第一炉体1或第二炉体1'的侧壁开出。由此结构,充分利用了烟气的余热。

优选的如图13中,在烟囱接管6的下方还设有另一个烟囱接管,相应地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1'也设有第二个烟囱口,由此结构,便于与埋入地下或沿着地面布置的烟囱进行连接。

如图12中,在炉体的顶部还设有用于与桌面连接的桌面支撑101或者连接凸台。以便于支撑桌面。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