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42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的方式,但由于换热器的使用场合各异,所以其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并且也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往往一旦换热器的换热管出现损坏、变形或锈蚀严重的情况,就需要更换换热管,但往往对换热管的更换就是直接将整个换热器更换,这样操作成本较高;同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生产,产能较低、人工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卸和安装以及维修更换的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包括换热管一、换热管二、换热管三和翅片;所述换热管一上设有开孔,所述换热管二的一端与换热管一上的开孔焊接,所述换热管二的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扣,所述换热管三的端部外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换热管三通过外壁上的卡槽与换热管二内壁上的卡扣卡接,且所述换热管三上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与换热管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为圆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也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包括卡槽包括卡槽一和卡槽二,所述卡槽一为水平,所述卡槽二为“Z”型。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与换热管三连接是指可拆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翅片的一端上也卡扣二,所述卡扣二也与卡槽二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二的内壁与换热管三的外壁过盈配合。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通过将换热管二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换热管三上设有卡槽,通过卡槽与卡扣之间连接,并且由于换热管二的内壁与换热管三的外壁过盈配合,所以一方面可以保证安装的便捷性和牢固性,同时翅片与换热管三连接也为可拆式连接,可以保证安装的便捷性和气密性,从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直接采用多根换热管从而自己进行实地组装,并且大幅的提高了产能和装配速度以及便于更换维修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三与翅片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说明:1、换热管一,11、开孔,2、换热管二,21、卡扣,3、换热管三,31、卡槽,32、卡槽一,33、卡槽二,4、翅片,41、卡扣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换热器用高效管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一1、换热管二2、换热管三3和翅片4;所述换热管一1上设有开孔11,所述换热管二2的一端与换热管一1上的开孔11焊接,所述换热管二2的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扣21,所述换热管三3的端部外壁上设有卡槽31,所述换热管三3通过外壁上的卡槽31与换热管二2内壁上的卡扣21卡接,且所述换热管三3上设有翅片4,所述翅片4与换热管三3 连接;所述卡扣21为圆柱体;所述卡扣21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所述卡槽31也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包括卡槽31包括卡槽一32和卡槽二33,所述卡槽一32为水平,所述卡槽二33为“Z”型;所述翅片4与换热管三3连接是指可拆式连接;所述的可拆式连接是指翅片4的一端上也卡扣二41,所述卡扣二41也与卡槽二33卡接。

通过将换热管二的内壁上设有卡扣,换热管三上设有卡槽,通过卡槽与卡扣之间连接,并且由于换热管二的内壁与换热管三的外壁过盈配合,所以一方面可以保证安装的便捷性和牢固性,同时翅片与换热管三连接也为可拆式连接,可以保证安装的便捷性和气密性,从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直接采用多根换热管从而自己进行实地组装,并且大幅的提高了产能和装配速度以及便于更换维修的程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