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252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不断提出新的挑战,电力供应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电网峰谷负荷差较大,为了改善这一矛盾,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冰蓄冷空调,即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并将冷量储存在冰中,在用电高峰期,冰融化释放出冷量提供给空调。

蓄冰盘管是冰蓄冷空调的重要设备之一。冰蓄冷系统分为内融冰系统和外融冰系统,相应的蓄冰盘管分为内融冰盘管和外融冰盘管。内融冰盘管在融冰期间通过载冷剂在管内循环,使结在盘管外表面的冰由内向外融化,从而载冷剂带走冷量;外融冰盘管在融冰期间冰水直接在管外流动,与冰直接接触使冰从外向内融化,从而带走冷量。

由于内融冰系统为间接换热,融冰速率较低,融冰温度通常在3℃以上,因此在许多大型项目的运用上受到限制;外融冰系统融冰速率较高,但其系统比较复杂,控制没有内融冰系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所述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包括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设置蛇形盘管,所述蛇形盘管设置在盘管支架上,所述蛇形盘管向上或向下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盘管在盘管蓄冰装置的较上部分设置为外翅片管。

内融冰盘管融冰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外水与冰之间的换热处于自然对流状态,换热系数较低,通过在内融冰盘管的上部加部分翅片后,一方面提高了盘管的换热面积,增加了整体换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冰在融化过程中会不断上浮,当冰上浮至翅片附近时,与翅片直接接触大大增加换热效率,同时在此被翅片切碎,防止大的冰块继续上浮,解决了万年冰现象,使内融冰盘管的融冰性能达到或接近外融冰盘管的融冰特性。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最上层的进液蛇形盘管或出液蛇形盘管设置为外翅片管。

相邻两根蛇形盘管在盘管蓄冰装置的上部分别连接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相邻两根蛇形盘管在盘管蓄冰装置的下部分别连接出液总管和进液总管。

所述蛇形盘管和进液总管之间设置进液分配管,所述蛇形盘管和出液总管之间设置出液分配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由于采用盘管上加翅片,降低了结冰厚度,提高了结冰效率;在融冰过程中,由于盘管内部载冷剂处于强制对流状态,换热系数较大,热阻较小,钢的导热系数大,钢管管壁的热阻也很小,影响换热的主要障碍集中在钢管外壁的自然对流换热(盘管外的水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而翅片盘管大大提高了盘管外壁的换热面积,提高了盘管的融冰效率。根据计算,翅片不需要分布在整个蛇形盘管上,只需在上部一到两层上设置翅片,与在整个盘管上设置翅片相比,大大节省了蓄冰盘管的成本。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冰在融化过程中会不断上浮,当冰上浮至翅片附近时,与翅片直接接触大大增加换热效率,同时在此被翅片切碎,防止大的冰块继续上浮,解决了万年冰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设置外翅片盘管的蓄冰装置包括进液总管1、出液总管2、进液分配管41和42、出液分配管31和32、外翅片管5、蛇形盘管6和盘管支架7,进液总管1、出液总管2、进液分配管41和42、出液分配管31和32、外翅片管5、蛇形盘管6和盘管支架7均设置在保温箱体内(未示出),在蛇形盘管6的最上1-2层为外翅片管5。相邻蛇形盘管6为逆向排列,也即图中:蛇形盘管61为下进上出,蛇形盘管62为上进下出。

制冰时,低温载冷剂从进液总管1分别经进液分配管41和42进入蛇形盘管62和61,使蛇形盘管外表面结冰,温度升高后的载冷剂经出液分配管31和32再经出液总管2流出。由于蛇形盘管61与62分别为下进上出和上进下出,逆向排列,确保蓄冰盘管周围结冰均匀。

融冰时,高温载冷剂从进液总管1分别经进液分配管41和42进入蛇形盘管62和61,使盘管外的冰融化,温度降低后的载冷剂经出液分配管31和32再经出液总管2流出。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当下层冰脱离盘管后会向上浮动,与上层盘管接触,直到浮至外翅片管5,被翅片切碎。外翅片管一方面增加了盘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将上浮的冰切碎后进一步增加了冰的换热面积,防止了下面大块的冰继续上浮,形成万年冰。通过在蛇形盘管的上部区域增加一到两层外翅片管,内融冰盘管融冰温度可低至1℃,达到与外融冰盘管一致的性能,同时因采用的是内融冰系统,系统简单可靠易控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