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翅片及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8871发布日期:2018-06-05 23:4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翅片及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翅片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重要的换热元件之一,用于两种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在暖通制冷领域被大量使用,一般是在传热管上安装大量的换热翅片,实现传热管内流体与管外翅片侧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现有的换热翅片包括基板,基板上压出向外伸展的翅片,翅片成百叶窗形,但是根据实际测试发现,这种形状的翅片形成的空气流场不对称,并且圆管背风侧涡流区,对翅片风阻性能、换热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翅片及热交换器,能够有效提升换热翅片风阻性能及换热翅片换热性能,并最终提升换热器综合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换热翅片,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开有多个传热管孔,相邻的传热管孔之间设有翼片条和翼片组,所述翼片条和翼片组分别朝向基板的正反两面,所述翼片条和翼片组均沿相邻两个传热管孔连线方向设置,每条翼片条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组翼片组,所述翼片组远离传热管孔的一端为圆弧形。

优选的,每组所述翼片组靠近传热管孔的一端也为圆弧形,且圆弧形的圆心与紧临传热管孔的圆心同侧;进一步调整翼片组形状,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的,每组所述翼片组包括至少两条深度不同的翼片条;通过不同深度翼片条的组合调整气流扰流,获得最佳的传热及空气阻力综合效果。

优选的,每组所述翼片组内包括两种不深度的翼片条,且较深的翼片条在中间,较浅的翼片条分别位于较深翼片条的左右两侧;通过两种不同深度的翼片条组合可以获得最佳的传热及空气阻力综合效果,也不会因此增加加工造成难度。

优选的,所述较深的翼片条比较浅翼片条深0.5~2mm;两者差距太小散热效果提升不明显,而差距太大会影响和相邻翅片之间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翼片条宽度为1~3mm;宽度太窄散热面积太小,宽度太大影响翼片条在基板上的布局。

优选的,每个所述传热管孔周围均设有固定圈;方便翅片和制冷剂管之间的固定,也可以增大翅片与制冷剂管之间的热交换。

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圈中部的直径小于顶部和底部的直径;保证固定圈与制冷剂管接触良好,同时利于制冷直管插入到固定圈内。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述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有多排且并列设置,相邻换热翅片上的传热管孔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相邻传热管孔中心距间隔为10~25mm;距离太小相邻换热翅片之间的气流会产生干扰,距离太远会降低散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朝向相反的翼片条和翼片组,实现不对称双向开缝结构,再加上翼片组远离传热管管孔的一端的圆弧形设计,可以有效强化空气侧扰流并尽可能减小空气阻力以实现传热性能提升,无论在干工况及湿工况传热应用条件下,该设计方案的传热性能及空气阻力性能均优于传统百叶窗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块散热翅片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翅片及热交换器的实施例,一种换热翅片,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开有多个传热管孔2,相邻的传热管孔2之间设有翼片条3和翼片组4,所述翼片条3和翼片组4分别朝向基板1的正反两面。

所述翼片条3和翼片组4均沿相邻两个传热管孔2连线方向设置,如图1所示,同一块基板1上,两个相邻的传热管孔2之间翼片条3为至少一根,翼片条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组翼片组4,每组所述翼片组4远离传热管孔2的一端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的圆心位于离翼片组4最近的传热管孔2附近,从而同一侧两个翼片组4之间形成类似V形的通道;每组所述翼片组4靠近传热管孔2的一端也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圆心与传热管管孔2的圆心不重合且圆弧半径大于等于管孔半径,一般比最近的传热管孔2圆心在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向远离该翼片组4偏移D1为8~9mm。

如图4所示,每组翼片组4包括两种不同深度的翼片条3,且较深的翼片条3在中间,较浅的翼片条3分别位于较深翼片条3的左右两侧,这样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而较深的翼片条3比较浅翼片条3深D2为0.5~2mm,最好深度差为0.73mm,翼片条3宽度D3为1~3mm,最好为1.3mm。

为了更好的将换热翅片6与制冷剂管固定连接以及提高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每个所述传热管孔2周围均设有固定圈5,每个所述固定圈5中部的直径小于顶部和底部的直径。

如图2所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上述换热翅片6,且换热翅片6有多排并列设置,相邻换热翅片6上的传热管孔2交错设置,单块基板1宽度D4为15.88,相邻传热管孔2在基板1上的中心距间隔D5为10~25mm,最好控制在15.86~15.90mm。

安装时,只要将制冷剂管穿过传热管孔2,然后将两者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即可,通过设置朝向相反的翼片条3和翼片组4,实现不对称双向开缝结构,有效强化空气侧传热能力,无论在干工况及湿工况传热应用条件下,该设计方案的传热性能及空气阻力性能均优于传统百叶窗结构设计,相对于百叶窗式的翅片,进口温度35℃的条件下,冷凝时的进出口温差从9.44℃提高到9.82℃;进口温度27摄氏度的条件下,蒸发时的进出口温差从16.91℃提高到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