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压机余热的地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45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基于空压机余热的地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的地暖装置。



背景技术:

螺杆式空压机长期连续工作过程中,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的高压压缩,使之温度骤升,这是普通物理学能量转换现象,机械螺杆的高速旋转,同时也摩擦发热,这些产生的高热由空压机润滑油的加入混合成油、气、蒸汽排出机体,这部分高温油/气流的热量相当于空压机输入功率的3/4,其温度通常在90℃(冬季)-100℃(非冬季),这些热能都由于机器运行温度的要求,通过散热系统排往大气中,这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利用空压机余热的地暖系统,包括地暖换热盘管、循环水泵,还包括多个换热器;然而其仍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现有的换热器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实现热交换,这种方式换热效率低,导致空压机余热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基于空压机余热的地暖装置,以提高空压机余热利用效率。

基础方案:本方案中的基于空压机余热的地暖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机架上依次设置高温油路单元、换热单元以及低温水路单元;

换热单元包括设有导热筒壁的换热内筒以及套设在其外的换热外筒;

高温油路单元包括设置在空压机与换热外筒之间的换热进油管、换热出油管;

低温水路单元包括设置在地暖使用区域与换热内筒之间的地暖换热进水管、低缓换热出水管。

使用时,高温油液自空压机处沿着高温油路单元的换热进油管进入到换热外筒中,而来自地暖安装区的低温水液通过地暖换热进水管进入到换热内筒中,高温油液与换热内筒充分接触,而换热内筒筒壁导热性能良好,从而实现高温油液与低温水液的充分换热,换热内筒为封闭结构,工作面积大,此外由于换热内筒在换热外筒中对高温油液的流动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的充分提高,而由此过后高温油液降温并经由换热出油管流回空压机处,低温水液升温并经由地暖换热出水管流回地暖安装区,至此循环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高温油液以及低温水液之间设置换热内筒筒壁的热传导方式实现接触式热传递,相较于热辐射(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热效率以及效果,进而提高空压机余热利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内筒为封闭结构,工作面积大,此外由于换热内筒在换热外筒中对高温油液的流动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的充分提高,进而提高空压机余热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高温油路单元以及低温水路单元之间设置换热单元,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高温油路单元、低温水路单元两者的回流速度,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空压机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换热内筒以及换热外筒中的用于形成螺旋通道的挡流隔板;降低了高温油液、低温水液的输送速度,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时间充足,保证空压机的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内筒、换热外筒中的挡流隔板均相错设置;能够在换热内筒以及换热外筒中形成弯曲的液体通道,从而增加液体流动的距离,降低液体速度保证高温油液充分散热降温,低温水液充分吸热升温,进而保证空压机的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换热进油管、换热出油管均由若干段油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方便加工制作,拆卸安装快捷。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地暖换热进水管、低缓换热出水管均由若干段水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方便加工制作,拆卸安装快捷。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外筒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防止换热外筒中的热量散失到外界中,从而保证了余热的充分利用。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内筒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内凹槽;能够增大低温水液与换热内筒的换热面积,进而保证空压机的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内筒上端开口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能够方便地安装拆卸,通过拆卸密封盖能够方便对低温水路单元中的杂质进行集中清理;此外部分挡流隔板设置在密封盖上。

优选方案八,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内筒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内凹槽对应的外凸台;能够增大高温油液与换热内筒的换热面积,进而保证空压机的余热利用效率。

优选方案九,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换热内筒、换热外筒均呈圆柱状;方便制造加工,基于相同周长下,圆的面积最大的原理,如此设置能够最大程度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换热内筒10、地暖换热进水管11、地暖换热出水管12、挡流隔板13、换热外筒20、换热进油管21、换热出油管22、空压机30、地暖安装区40。

实施例:

基本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基于空压机30余热的地暖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机架上依次设置高温油路单元、换热单元以及低温水路单元;换热单元包括设有导热筒壁的换热内筒10以及套设在其外的换热外筒20,导热筒壁为铝合金制成,换热外筒20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防止换热外筒20中的热量散失到外界中,从而保证了余热的充分利用;高温油路单元包括设置在空压机30与换热外筒20之间的换热进油管21、换热出油管22;低温水路单元包括设置在地暖使用区域与换热内筒10之间的地暖换热进水管11、低缓换热出水管,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换热内筒10以及换热外筒20中的用于形成螺旋通道的挡流隔板13;降低了高温油液、低温水液的输送速度,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时间充足,保证空压机30的余热利用效率。

如图2、图3所示,换热内筒10、换热外筒20中的挡流隔板13均相错设置;能够在换热内筒10以及换热外筒20中形成弯曲的液体通道,从而增加液体流动的距离,降低液体速度保证高温油液充分散热降温,低温水液充分吸热升温,进而保证空压机30的余热利用效率。

换热内筒10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内凹槽;能够增大低温水液与换热内筒10的换热面积,进而保证空压机30的余热利用效率;换热内筒10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内凹槽对应的外凸台;能够增大高温油液与换热内筒10的换热面积,进而保证空压机30的余热利用效率。

换热内筒10上端开口并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能够方便地安装拆卸,通过拆卸密封盖能够方便对低温水路单元中的杂质进行集中清理;此外部分挡流隔板13设置在密封盖上。

换热内筒10、换热外筒20均呈圆柱状;方便制造加工,基于相同周长下,圆的面积最大的原理,如此设置能够最大程度节省材料。

使用时,高温油液自空压机30处沿着高温油路单元的换热进油管21进入到换热外筒20中,而来自地暖安装区40的低温水液通过地暖换热进水管11进入到换热内筒10中,高温油液与换热内筒10充分接触,而换热内筒10筒壁导热性能良好,从而实现高温油液与低温水液的充分换热,换热内筒10为封闭结构,工作面积大,此外由于换热内筒10在换热外筒20中对高温油液的流动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的充分提高,而由此过后高温油液降温并经由换热出油管22流回空压机30处,低温水液升温并经由地暖换热出水管12流回地暖安装区40,至此循环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高温油液以及低温水液之间设置换热内筒10筒壁的热传导方式实现接触式热传递,相较于热辐射(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热效率以及效果,进而提高空压机30余热利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内筒10为封闭结构,工作面积大,此外由于换热内筒10在换热外筒20中对高温油液的流动起到阻挡作用,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的充分提高,进而提高空压机30余热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高温油路单元以及低温水路单元之间设置换热单元,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保证高温油路单元、低温水路单元两者的回流速度,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空压机30余热利用效率。

其中,换热进油管21、换热出油管22均由若干段油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方便加工制作,拆卸安装快捷;地暖换热进水管11、低缓换热出水管均由若干段水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方便加工制作,拆卸安装快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