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865发布日期:2018-06-16 00:1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时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有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的设备之一,现有的换热器通常都是上进下出,或者下进上出,这样配管很不方便,而且换热器之间换热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换热不充分、配管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安装有上管板,下方安装有下管板,所述上管板上方设置有上封头,且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外侧设置有隔板架,所述下管板下方设置底座,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连通有二氧化硫进气管口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所述二氧化硫进气管口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均位于壳体下半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下管板下方设置有下封头,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起到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旋流网板,所述旋流网板设置在换热管束之间。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多个气流分布板,所述气流分布板均匀设置在换热管束外侧,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流分布板降低流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架包括横向隔板和纵向隔板,相邻的所述纵向隔板之间连接有所述横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纵向隔板与上管板、下管板之间均留有间隙,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换热管束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限制气流的走向,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热交换器,利用换热管束之间的隔板架,可以限制气流的走向,以此达到充分换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硫进气管口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均位于壳体下方,这样在进行配管时,很方便,这样方便人员加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上管板;3-下管板;4-上封头;5-换热管束;6-隔板架;7-底座;8-二氧化硫进气管口;9-二氧化硫出气管口;10-下封头;11-旋流网板;12-气流分布板;13-横向隔板;14-纵向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方安装有上管板2,下方安装有下管板3,所述上管板2上方设置有上封头4,且上管板2和下管板3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束5,换热管束5有多个换热管组成,所述换热管束5外侧设置有隔板架6,所述下管板3下方设置底座7,所述壳体1两侧分别连通有二氧化硫进气管口8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9,所述二氧化硫进气管口8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9均位于壳体1下半部,将二氧化硫进气管口8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9设置在壳体下方,这样便于配管,从而方便热交换器进行配管,这样安装比较方便,二氧化硫进气管口8和二氧化硫出气管口9也可以位于同一水平线,同时壳体1还设置有三氧化硫进气管口和三氧化硫出气管口。

其中,所述下管板3下方设置有下封头10,这样能够起到密封作用。

其中,它还包括旋流网板11,所述旋流网板11设置在换热管束5之间。

其中,它还包括多个气流分布板12,所述气流分布板12均匀设置在换热管束5外侧,通过气流分布板12降低流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隔板架6包括横向隔板13和纵向隔板14,相邻的所述纵向隔板14之间连接有所述横向隔板13,所述纵向隔板14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纵向隔板14与上管板2、下管板3之间均留有间隙,这样既能保证换热管束5之间的稳定性,同时限制气流的走向,保证气流能够充分与换热管束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