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3482发布日期:2018-06-30 05:23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焙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焙烧炉。



背景技术:

焙烧炉是在空气、氧气、氮气、氩气、弱还原性气氛等多种气氛下,对各类固体材料的高温合成、煅烧烧结、灰化、焚化、熔融及热处理的设备,目前,焙烧炉作为能有效降低烧结温度的装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现有的焙烧炉,不设有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或是烟气热量回收装置换热效率低下,焙烧炉壁的保温功能不佳,导致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大量散失,热能未能有效利用,从而导致焙烧效率不高,能源浪费严重,而且,焙烧后的产品取出不便,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率焙烧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焙烧炉,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套设有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分隔板,第二壳体的外壁焊接有第二分隔板,第二壳体的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上侧设置有放置网,放置网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放置网的下侧安装有滚轮,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点火通道,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道,第一壳体的底部焊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板沿第一壳体的内壁阵列排布,且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壳体的外壁有间隙,第二分隔板沿第二壳体的外壁阵列排布,第二分隔板和第一壳体的外壁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宽度和挡板的厚度相等,挡板的边缘延伸至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放置网的两端焊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侧壁和第二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放置网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焊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和滚轮连接,滚轮放置在挡板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与进气通道和点火通道的外壁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和排气通道的外壁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焙烧炉的侧壁开设有烟气通道,令烟气经过焙烧炉的侧壁而后排出,提高了烟气中热能的利用率,减少了热能损失,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烟气的余热对炉体进行保温,减少了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辐射的形式散失,提高了焙烧效率,高效节能,易于推广。

3、本实用新型在焙烧后,产品取出容易,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焙烧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焙烧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 5烟气出口、6挡板、7放置网、8固定板、9滚轮、10进气通道、11 点火通道、12排气通道、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高效率焙烧炉,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套设有第二壳体2,且第一壳体1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分隔板3,第二壳体2的外壁焊接有第二分隔板4,第二壳体 2的上部开设有烟气出口5,第二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挡板6,挡板6 上侧设置有放置网7,放置网7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8,放置网7的下侧安装有滚轮9,第二壳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10和点火通道11,第一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道12,第一壳体1的底部焊接有底座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板3沿第一壳体1的内壁阵列排布,且第一分隔板3和第二壳体2的外壁有间隙,第二分隔板4沿第二壳体2的外壁阵列排布,第二分隔板4和第一壳体1的外壁有间隙,所述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宽度和挡板6的厚度相等,挡板6的边缘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放置网7的两端焊接有固定板8,且固定板8的侧壁和第二壳体2的内壁相接触,放置网7 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焊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和滚轮9连接,滚轮9放置在挡板6的上侧,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与进气通道10和点火通道11的外壁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和排气通道12的外壁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为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中交错设置有第一分隔板3和第二分隔板4,延长了烟气的流通路径,增加了烟气的停留时间,这样以来,能够利用烟气的余热对炉体进行保温,减少了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辐射的形式散失,提高了焙烧效率,提高了烟气中热能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高效节能,易于推广,同时,在焙烧后,使用铁钩将放置网7整个勾出即可,产品取出容易,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