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552发布日期:2018-10-12 22:2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空调来说单纯的制冷制热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提高制冷制热的舒适度,用户也越来越关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导风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导风板,另一种是运动机构导风板。

但是,现有的导风件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且导风件在运动时传动精确度不高,严重影响空调器在制冷或者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例如常规导风板并不能有效的把风往下压,造成制热效果不好,而运动机构导风板的传动机构复杂,装配程序多,成浪费了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风件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且导风件在运动时传动精确度不高,严重影响空调器在制冷或者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及第二蜗壳,以及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连接杆及导风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其中一蜗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导风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相对其中一蜗壳转动,用于使导风板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用于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左连接杆与右连接杆,所述右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作翻转运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的驱动电机。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导风件还包括用于控制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空调器的蜗壳连接。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转动连接。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驱动机构转轴,所述驱动机构转轴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左连接杆或者右连接杆上的孔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左连接杆或者右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导风板转轴,所述导风板转轴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转动连接。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右连接杆包括:右连接杆前壳以及与所述右连接杆前壳卡合连接的右连接杆后壳,所述右连接杆前壳与右连接杆后壳构成容纳空间。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预设的孔位上,且与预设的传动齿轮连接。

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容纳空间中还设置有用于供驱动电机的导线引出的线槽。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风道组件,其中,所述导风件包括: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及第二蜗壳,以及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连接杆及导风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蜗壳,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风板,所述连接杆相对其中一蜗壳转动以使导风板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两个连接杆来控制所述导风板遮挡或打开出风口,并在右连接杆上还设置驱动电机根据空调器选择的功能模式来控制导风板相对于连接杆翻转,从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有效改善了空调制冷与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右连接杆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在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在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导风件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且导风件在运动时传动精确度不高,严重影响空调器在制冷或者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610(图3中所示)及第二蜗壳620(图3中所示),以及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的导风件10。具体地,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风件10包括连接杆20及导风板30,所述连接杆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蜗壳,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风板30,所述连接杆20相对其中一蜗壳转动以使导风板30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30相对所述连接杆20转动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20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左连接杆210与右连接杆220,所述右连接杆2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风板30作翻转运动,从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的驱动电机40,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左连接杆210用于控制导风板30打开出风口,右连接杆220用于控制导风板30翻转,从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两个连接杆20来控制所述导风板30遮挡或打开出风口,并在右连接杆220上还设置驱动电机40来控制导风板40实现翻转,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当空调器启动不同的功能模式(例如制冷或者制热)时,采用不同的导风角度,有效改善了空调制冷与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风件10还包括用于控制左连接杆210和右连接杆220转动的驱动机构50,所述驱动机构50通过螺钉与空调器的蜗壳连接(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将驱动机构50与空调器的第一蜗壳610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50设置有两个,且每个驱动机构50上均设置有驱动机构转轴510,通过将所述驱动机构转轴510与左连接杆210以及与右连接杆220上的孔配合连接,即轴孔间隙配合连接,使得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可以相对驱动机构50转动(而驱动机构时设置在第一蜗壳610上,即实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可以相对第一蜗壳610转动)。当启动所述驱动机构50之后,所述驱动机构50控制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转动,从而带动导风板30上下运动,使导风板30实现上下扫风。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简单,只需将驱动机构50与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转动连接,就可以使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上下运动。当然,所述驱动机构50与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实现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其他形式,其他形式的转动连接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通过将驱动机构50和左连接杆210或者右连接杆220采用铰接的形式,同样可以实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相对驱动机构50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导风板30上设置有导风板转轴310。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风板转轴31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左连接杆210和右连接杆220转动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右连接杆220上设置驱动电机40,使得所述导风板30可以进行翻转运动,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从而对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与控制,改善出风效果。具体地,当空调器启动不同的功能模式时(例如制冷或者制热),即可通过控制导风板30的运动实现不同的导风角度,改善空调器在制冷过程或者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同样地,所述导风板转轴310与左连接杆210或者右连接杆220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例如图2中设置有与导风板转轴310连接的孔224)或者铰接的形式来实现转动连接,当然其他可以实现转动连接的形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风件的右连接杆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右连接杆220包括:右连接杆前壳221以及与所述右连接杆前壳221卡合连接的右连接杆后壳222,所述右连接杆前壳221与右连接杆后壳222构成容纳空间。具体地,所述容纳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0的孔位,并且驱动电机40还与传动齿轮70连接,所述传动齿轮70用于增大传动比,进而通过导风板转轴310带动导风板30作翻转运动。较佳地,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还设置与用于供所述驱动电机40的导线引出的线槽223,避免导线杂乱。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右连接杆220通过孔224与导风板转轴310连接,实现导风板30与右连接杆220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当通驱动机构50带动连接杆20转动,控制导风板30打开出风口之后,所述驱动电机40就会根据空调器此处选择的功能模式,控制导风板30相对于连接杆20翻转,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改善空调的出风效果。由此看来,本实施例中的右连接杆前壳221与右连接杆后壳222构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封闭驱动电机40以及导线,使整体结构简单不复杂。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上述的空调器风道组件,所述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蜗壳610及第二蜗壳620,以及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的导风件10,所述导风件包括连接杆20及导风板30。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风道组件,可以对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进行更好的调整与控制。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在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在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待机状态时,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处于图3中的A位置,当启动所述空调器的制冷功能时,叶轮80开始工作,驱动机构50控制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相对于第一蜗壳610转动,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转动到图3中的B位置处。为了保证空调器制冷时导风板30把冷风往上抬,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运动到B位置处时,驱动电机40就会控制所述导风板30向下翻转,最终为图3中的导风板30的状态,即导风板30位于下方。当所述导风板30位于下方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是向上,使冷风向上走,不要让冷风过早落地,以免房间温度降下来后给人不舒服的凉意,改善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当启动所述空调器的制热功能时,叶轮80开始工作,驱动机构50同样控制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相对于第一蜗壳610转动,并转动到图3中的B位置处。由于热风是往上飘的,因此为了保证空调器制热时导风板30把热风往下压,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左连接杆210以及右连接杆220运动到B位置处时,驱动电机40就会控制所述导风板30向上翻转,最终为图4中的状态,即导风板30位于上方。当导风板30位于上方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是向下的,让热风尽早落地,使热风从地上往上升,给人更好的制热效果和感受,改善制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风道组件及空调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蜗壳及第二蜗壳,以及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连接杆及导风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蜗壳,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风板,所述连接杆相对其中一蜗壳转动以使导风板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两个连接杆来控制所述导风板遮挡或打开出风口,并在右连接杆上还设置驱动电机根据空调器选择的功能模式来控制导风板相对于连接杆翻转,从而形成不同的导风角度,有效改善了空调制冷与制热过程的出风效果,且结构简单,节约了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