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365发布日期:2019-11-12 21:4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



背景技术:

预制耐火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制件,主要用于窑炉不便于砖体砌筑部位,使用预制件即可以增加施工的便捷性又可达到使用效果,是耐火材料的重要制品。预制件在制作时需要根据图纸设计定制,制作时所用的材质根据预制件的应用来确定,然后经浇注、振动成型。常见预制件材质有高铝质、刚玉质、粘土质、碳化硅质、镁质等。

而现有耐火材料或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过程中,从浇注成型到脱模的过程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江南地区的空气湿度较大,且当冬天时气温更加低,预制件从浇注后到脱模的时间会变得更长,甚至会达到一周以上,所以这就严重影响了预制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耐火材料或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过程中,从浇注成型到脱模的过程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预制件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包括窑身、供热系统以及进出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系统,隔热系统包括设于窑身四周的窑壁以及设于窑壁内部的复合隔热层,所述复合隔热层包括两层与窑壁内部相抵触的第一隔热层,两层第一隔热层之间设有与自身相抵触的第二隔热层,第二隔热层水平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与第一隔热层相切的弧形面,且第二隔热层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隔热通孔。

技术效果:在对预制件进行养身时,窑身内部的热量会通过窑壁向外传递,由于隔热系统的设置,热量首先通过第一隔热层,并且在第一隔热层的隔热效果下,只有少部分的热量会继续向外传递,此时第一次阻止热量的减少,少部分的热量进入到第二隔热层内,由于第二隔热层的导热系数要高于空气,所以当热量传递到隔热通孔时,更少部分的热量会穿过隔热通孔继续传递下去,此时第二次阻止热量的减少,此时更少部分的热量继续向外传递时会接触到弧形面,弧形面的设置使得第二隔热层与第一隔热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小,所以热量更加不易向外传递,且最终剩下的热量还要再经过第一隔热层和窑壁才能传递到窑身外,此时第三次阻止热量的减少,所以整个隔热系统的隔热效果极佳,使得窑身内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高温,从而极大减少了浇注成型到脱模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预制件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弧形面沿竖直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弧形面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且相邻两弧形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等于弧形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均由泡沫陶瓷制成。

前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第一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为15mm,所述的第二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为65mm。

前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窑身设置为由钢混结构搭建成的矩形构筑物。

前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窑壁由圬工材料制成,且窑壁的厚度设置为170mm。

前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供热系统包括若干设置于窑壁上的热风孔,所述的进出窑系统包括用于放置预制件的窑车、用于牵引窑车运动的牵引机构以及用于启闭整个窑身的窑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弧形面形状以及间距的设置,是的第二隔热层与第一隔热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且进一步加大了第二隔热层与第一隔热层之间的空间,使得热量在从第二隔热层向第一隔热层传递时,损失的热量更少,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整个隔热系统的隔热效果,使得窑身内保持高温的时间更长,进一步提高预制件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 由于泡沫陶瓷的自身特性,使得整个复合隔热层具有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抗热震以及耐化学腐蚀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复合隔热层的使用寿命,也使的整个隔热系统在保证优秀隔热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实用成本,而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使得整个复合隔热层在保证隔热效果的同时也使得自身的体积更加合理,从而不易影响到整个窑身内部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整个养身窑的实用性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窑身;2、供热系统;21、热风孔;3、进出窑系统;31、窑车;32、牵引机构;33、窑门;4、隔热系统;41、窑壁;42、复合隔热层;421、第一隔热层;422、第二隔热层;423、弧形面;424、隔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火材料预制件或混凝土预制件用养身窑,结构如图1至图所示,包括窑身1,窑身1设置为由钢混结构搭建成的矩形构筑物,窑身1的内部设置有供热系统2、进出窑系统3以及隔热系统4。

供热系统2包括若干设置于窑壁41上的热风孔21;进出窑系统3包括窑车31、牵引机构32以及窑门33,窑车31用于放置预制件,牵引机构32用于牵引窑车31进行有效的进出窑身1内外,窑门33用于启闭整个窑身1的窑门33。

隔热系统4包括设于窑身1四周的窑壁41,窑壁41由圬工材料制成,且窑壁41的厚度设置为170mm,窑壁41的内壁上贴合设置有复合隔热层42,复合隔热层42由窑身1内向窑身1外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热层421、第二隔热层422以及第一隔热层421,两侧的第一隔热层421的厚度设置为15mm,第二隔热层422的厚度设置为65mm,所以整个复合隔热层42的厚度为95mm。第一隔热层421和第二隔热层422均由泡沫陶瓷制成,第二隔热层422的内部开设有若干隔热通孔424,且所有的隔热通孔424均均匀的分布于第二隔热层422内,第二隔热层422靠第一隔热层42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弧形面423,所有的弧形面423均与第一隔热层421相切,且弧形面423沿竖直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弧形面423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且相邻两弧形面4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等于弧形面423的直径。

在对预制件进行养身时,窑身1内部的热量会通过窑壁41向外传递,由于隔热系统4的设置,热量首先通过第一隔热层421,并且在第一隔热层421的隔热效果下,只有少部分的热量会继续向外传递,此时第一次阻止热量的减少,少部分的热量进入到第二隔热层422内,由于第二隔热层422的导热系数要高于空气,所以当热量传递到隔热通孔424时,更少部分的热量会穿过隔热通孔424继续传递下去,此时第二次阻止热量的减少,此时更少部分的热量继续向外传递时会接触到弧形面423,弧形面423的设置使得第二隔热层422与第一隔热层421之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小,所以热量更加不易向外传递,且最终剩下的热量还要再经过第一隔热层421和窑壁41才能传递到窑身1外,此时第三次阻止热量的减少,所以整个隔热系统4的隔热效果极佳,使得窑身1内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高温,从而极大减少了浇注成型到脱模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预制件的生产效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