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进料余冷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0376发布日期:2019-12-31 14:3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进料余冷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氧化碳余冷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进料余冷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某些生产反应需用到汽化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指的是高压低温下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为液体形态,液态二氧化碳吸收大量热量后会汽化,液体二氧化碳进料的余冷目前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液体二氧化碳进料的余冷浪费,但在某些生产中,需要通过换热器,通过循环水对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换热效果较低,消耗能量较多,不符合节约能源的宗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进料余冷再利用装置,解决了二氧化碳进料余冷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换热器e302、循环水泵p305、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循环水泵p305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下部,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通过管线连接到换热器e302,换热器e302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泵p305的进口,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底部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

优选的,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与换热器e302之间的管线为循环水管网。

优选的,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包括管程e301a和壳程e301b,在管程e301a的外侧一体包裹有壳程e301b。

优选的,管程e301a的底部为二氧化碳进口,管程e301a的顶部为二氧化碳的出口,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进口,二氧化碳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反应器,壳程e301b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壳程e301b的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循环水泵p305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换热器e302。

优选的,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管程。

优选的,循环水通过循环水泵p305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壳程。

优选的,管程e301a的内部焊接固定有折流板e301c,折流板e301c在管程e301a的内部螺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二氧化碳进料余冷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生产反应需用到的汽化二氧化碳,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需吸热的热点,为循环水进行降温,将循环水泵p305出口与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壳程相连,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将降温的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管网,与其他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循环水一直保持循环,这样能够促进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管程的内部焊接固定有折流板,使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的热点增多,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降温快,降的温度更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二氧化碳汽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管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换热器e302、循环水泵p305、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管程e301a、壳程e301b、折流板e301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包括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循环水泵p305、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循环水泵p305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下部,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泵p305,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底部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液态二氧化经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循环水泵p305出口与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壳程相连,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提高换热效果,循环水一直保持循环,这样能够促进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

其中,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与换热器e302之间的管线为循环水管网,将降温的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管网,与其他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果。

另外,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包括管程e301a和壳程e301b,在管程e301a的外侧一体包裹有壳程e301b,通过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管程e301a和壳程e301b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

还有,管程e301a的底部为二氧化碳进口,管程e301a的顶部为二氧化碳的出口,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进口,二氧化碳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反应器,壳程e301b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壳程e301b的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循环水泵p305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换热器e302,使循环水经过循环水泵p305进入壳程e301b,液态二氧化经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管程e301a,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换热后的循环水进入壳程,加快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

还有,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管程e301a,循环水通过循环水泵p305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壳程e301b,通过管程e301a内二氧化碳与壳程e301b内循环水换热,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需吸热的热点,为循环水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二氧化碳进料余冷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生产反应需用到的汽化二氧化碳,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需吸热的热点,为循环水进行降温,将循环水泵p305出口与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壳程相连,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将降温的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管网,与其他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循环水一直保持循环,这样能够促进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包括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循环水泵p305、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循环水泵p305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下部,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泵p305,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底部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液态二氧化经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循环水泵p305出口与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壳程相连,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提高换热效果,循环水一直保持循环,这样能够促进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

其中,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上部与换热器e302之间的管线为循环水管网,将降温的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管网,与其他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果。

另外,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包括管程e301a和壳程e301b,在管程e301a的外侧一体包裹有壳程e301b,通过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管程e301a和壳程e301b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

还有,管程e301a的底部为二氧化碳进口,管程e301a的顶部为二氧化碳的出口,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到二氧化碳进口,二氧化碳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反应器,壳程e301b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壳程e301b的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循环水泵p305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换热器e302,使循环水经过循环水泵p305进入壳程e301b,液态二氧化经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管程e301a,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换热后的循环水进入壳程,加快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

还有,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通过管线连接,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第一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a和第二二氧化碳进料泵p302b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管程e301a,循环水通过循环水泵p305进入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的壳程e301b,通过管程e301a内二氧化碳与壳程e301b内循环水换热,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需吸热的热点,为循环水进行降温。

并且,管程e301a的内部焊接固定有折流板e301c,折流板e301c在管程e301a的内部螺旋设置,管程e301a内的折流板使液体二氧化碳折流,加强液态二氧化碳的汽化,提高汽化效率,使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的热点增多,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降温快,降的温度更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二氧化碳进料余冷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生产反应需用到的汽化二氧化碳,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需吸热的热点,为循环水进行降温,将循环水泵p305出口与二氧化碳汽化器e301壳程相连,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将降温的循环水进入循环水管网,与其他换热器内的介质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循环水一直保持循环,这样能够促进液体二氧化碳的汽化,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管程的内部焊接固定有折流板,使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的热点增多,利用余冷为循环水降温,降温快,降的温度更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