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2136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热交换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连通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的扁管及设置于扁管间的翅片构成,在扁管中有供冷媒通过的微通道。冷媒通过入口集流管的入口端进入到集流管内,然后进入到微通道扁管内,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与外界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在理想的情况下,冷媒应均匀的分配到每个扁管的微通道内,以保证换热器的最佳运行效率。然而实际使用中,特别是集流管竖直设置的换热器中,换热器入口的冷媒状态为气液两相态,由于气、液相冷媒的密度相差较大,在竖直的集流管中冷媒受到重力作用会产生气液分离现象,这会造成冷媒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冷媒进入集流管后,由于集流管及扁管阻力的影响,也会造成冷媒在扁管中的分配不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换热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扁管中的分配均匀性,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达成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具有流通通道的扁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段的扁管为多排并排排列间隔设置并在这部分扁管组中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段扁管组在连通第一集流管的这一端的相邻扁管的间距小于第二段扁管组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小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
[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的相邻扁管之间没有翅片,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扁管与扁管组的第二段扁管为一组扁管经弯折或扭转而成。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预定角度,所述预定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空间上成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为大于0度小于150度。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为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为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是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垂直弯折形成。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垂直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扁管组的第二段垂直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形成弯折或扭转的连接段。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组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包括自扁管组的第一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弯折的第一折弯段和自第一折弯段以平行扁管宽度方向的轴线为轴向远离扁管组第一段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折弯段。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至少两层的换热器,其还至少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通过扁管连通。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通过设置有穿孔的垫板相互连通。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其扁管包括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的第一段和贯穿第二集流管的管壁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段,相邻扁管的第一段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段之间的间距不同,第一集流管的长度与第二集流管的长度不同,能够缩短其中一个集流管的长度,较短的集流管能够提高换热介质在集流管内分配的均匀性,而且缩短集流管,可以减少分配管的使用,而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扁管的示意图(其中扁管的流通孔没有画出)。
[0017]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扁管的排布示意图(其中扁管的流通孔没有画出)。
[0018]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实施例”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相互排斥的实施例。
[0024]为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效地介绍本发明的工作本质使其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陈述了许多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仍可实现。另一方面,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一些熟知的容易理解的方法或过程,在下面的描述中并未详细叙述。
[0025]请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连接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扁管组3、设置于扁管组3的相邻扁管30之间的散热翅片4以及位于最外侧翅片4外的边板5。
[0026]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为供换热介质流入的集流管,该第一集流管1包括圆筒形管壁(未标号),在圆筒形管壁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未标号),圆筒形管壁与端盖共同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收容空间,在第一集流管1的圆筒形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圆筒形管壁的相互平行的狭槽(未标号)。入口管6贯穿第一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集流管1的收容空间连通,换热介质通过该入口管6进入第一集流管1的收容空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集流管1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而是其他形状,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是截面为上端是半圆形下端是矩形的筒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集流管还可以是截面是方形或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集流管1内设置与入口管6连通的分配换热介质的分配管以及将第一集流管分隔成不同腔室的隔板等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0027]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为供换热介质流出的集流管,该第二集流管2包括圆筒形管壁(未标号),在圆筒形管壁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未标号),圆筒形管壁与端盖共同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收容空间,在第二集流管2的圆筒形管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圆筒形管壁的相互平行的狭槽(未标号)。出口管7贯穿第二集流管2的端盖与第二集流管2的收容空间连通,换热介质通过该出口管7从第二集流管2的收容空间内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集流管2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而是其他形状,例如截面是方形或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集流管2内设置将第二集流管分隔成不同腔室的隔板等结构,此处不再一一图示举例说明。
[0028]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成一定角度的夹角α。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为水平方向,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为竖直方向,也即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ct为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这样第一集流管的轴线与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在空间上形成异面的夹角。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集流管2的纵长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可以为大于0度小于等于150度。
[0029]请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扁管组3中的单个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未示出扁管30的流通通道。所述扁管30为一个截面大致为矩形的扁平管体,在管体内设置有若干流通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