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过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93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过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过冷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紧张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冷冻冷藏业存在的巨大能源消耗,使节能技术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冷技术作为有效的节能方式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冷机组在低温工况运转使用时,制冷效率比较低,通过过冷技术的使用,可大幅提闻低温机组的制冷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在国内冷冻产品中过冷技术的应用很少,主要有自身过冷机组和过冷一体机组两种形式:1.自身过冷机组,为了避免液体在输送过程中闪发,而利用机组的部分液体为另一部分液体过冷,应用在供液管路比较长或蒸发器高的场合。此项技术存在如下缺陷:该形式只是简单的应用,缺少详尽的分析和实验,容易导致机组末端液体分布不均和制冷量降低,而且供液管路短的情况自身过冷技术节能效果不显著。2.过冷一体机组,机组中配置了专用中温压缩机为低温液体过冷,中温压缩机和低温压缩机共用高压设备,独立配置各自的吸气部件及回油。此项技术存在如下缺陷:所使用的中温变频压缩机会频繁启停,机组运行稳定性差;回油装置复杂,难控制;主系统机组需要考虑增大冷凝器匹配等。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过冷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在制冷系统回路中增设气路旁通和液路旁通以及温控器,从而起到调节过冷装置所需的运转能力,为不同制冷能力的低温制冷机组进行过冷匹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种新型过冷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涡旋压缩机、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的出口管路经过单向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管路经过电磁阀III和毛细管II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电磁阀II和毛细管I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过电磁阀I和膨胀阀后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蒸发侧入口相连通;所述膨胀阀的出口处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线分别与所述电磁阀II的线圈和所述电磁阀III的线圈相连通。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气路旁通,即气态制冷剂经单向阀后再经过电磁阀III和毛细管II后再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重新进入到整个冷却回路中;增设的液路旁通为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经电磁阀II和毛细管I后再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重新进入到整个冷却回路中;在膨胀阀出口处设置的温控器,主要用来控制电磁阀II和电磁阀III的开关,当过冷装置运转时,温控器检测膨胀阀出口处温度T,当温度T高于温控器的设定ON值时,温控器控制电磁阀II和电磁阀III打开,当温度T低于温控器的设定OFF值时,温控器控制电磁阀II和电磁阀III关闭。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对低温制冷机组中的高压液体实施过冷处理,由此,低温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可提高15%-40%,制冷能效提高10%-30% ;2、采用分体单元式结构,采用独立的冷媒回路,不需考虑过冷装置和低温制冷机组的回油问题;而且在对低温制冷机组过冷时,无需追加低温制冷机组配置;选配安装便利,而且可根据需求任意追加匹配。3、采用旁通结构,通过温控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来调节机组所需要运转的能力,使机组平稳运转。4、可应用于其他介质的液体降温处理,无介质限制,如冷水,冷乙二醇等,应用广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示意图。其中:1、气液分离器2、润旋压缩机3、单向阀4、冷凝器5A、电磁阀I5B、电磁阀II 5C、电磁阀III6A、毛细管I6B、毛细管II 7、膨胀阀8、温控器9、板式换热器Al、蒸发侧入口A2、蒸发侧出口 B 1、冷却侧出口 B2、冷却侧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新型过冷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涡旋压缩机2、冷凝器4和板式换热器9,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蒸发侧出口 A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出口与所述涡旋压缩机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2的出口管路经过单向阀3后分为两路,一路管路经过电磁阀III 5C和毛细管II 6B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此回路成为气路旁通;另一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4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4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电磁阀II 5B和毛细管I6A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此回路称为液路旁通;另一路经过电磁阀I5A和膨胀阀7后与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蒸发侧入口 Al相连通;所述膨胀阀7的出口处设有温控器8,所述温控器8的输出线分别与所述电磁阀II 5B的线圈和所述电磁阀III 5C的线圈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冷却侧入口 B2、冷却侧出口 BI分别与需要被过冷的低温系统的高压液体进、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来自板式换热器9的蒸发侧出口 A2的回汽通过气液分离器I进入涡旋压缩机2,经过涡旋压缩机2压缩后的气态制冷剂经单向阀3后流向冷凝器4,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电磁阀I5A和膨胀阀7进行节流降压,进入蒸发侧入口 Al,在板式换热器9里对低温机组进行过冷冷却,汽本身吸收热量蒸发,通过蒸发侧出口 A2进入气液分离器I,完成一个制冷循环;涡旋压缩机2压缩后的气态制冷剂经单向阀3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电磁阀III 5C和毛细管II 6B与气液分离器I入口相连,即气路旁通,另一路流向冷凝器4 ;冷凝器4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分成两路,其中一路通过电磁阀II 5B和毛细管16与气液分离器I入口连接,即液路旁通,另一路经过电磁阀I5A和膨胀阀7节流后进入板式换热器9 ;本实用新型中,低温制冷机组出液口流出的高温液体通过板式换热器9的冷却侧入口 B2进入,并且通过板式换热器9内蒸发侧与冷却侧的热平衡,将高温液体迅速降温,可有效将低温制冷机组的出液口的液体温度降低20°C -45°C。将过冷后的液体再从板式换热器9的冷却侧出口 BI流回到低温制冷机组的进液口,从而来完成制冷循环,制冷能效提高10%-30%,节能效果明显。该过冷装置为分体单元式结构,可以对不同制冷能力的低温制冷机组进行过冷,由于低温制冷机组和本过冷装置是在不同蒸发温度下运转,压缩机提供的冷量是根据低温制冷机组的需求量而进行变化的,最终低温制冷机组运转所需的冷量与过冷装置所提供的冷量会达到一个平衡。当过冷装置中的涡旋压缩机2的蒸发温度低于本身的蒸发运转范围(-1O0C )时,温控器8根据膨胀阀7后的温度值来控制电磁阀II 5B和电磁阀III 5C打开,使其气路旁通和液路旁通打开,致使提高过冷压缩机的蒸发温度范围,调节系统所需要运转的能力,防止涡旋压缩机2回液、排气温度过高及其损坏;当涡旋压缩机2的蒸发温度在蒸发温度(-10°C 12°C)范围内时,电磁阀II 5B和电磁阀III 5C关闭,气路旁通和液路旁通关闭,过冷装置正常运转;当警报和手动停机时,过冷装置的电磁阀I5A关闭;当涡旋压缩机2运转和低压停机时,电磁阀I5A打开。本实用新型除了适用于制冷系统的高温液体冷却,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液体冷却降温,如冷水,冷乙二醇等,工作稳定,高效,节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过冷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I)、涡旋压缩机(2)、冷凝器(4)和板式换热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蒸发侧出口(A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出口与所述涡旋压缩机(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2)的出口管路经过单向阀(3)后分为两路,一路管路经过电磁阀IIK5C)和毛细管II (6B)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4)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凝器(4)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电磁阀II (5B)和毛细管I (6A)后与所述气液分离器(I)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过电磁阀I (5A)和膨胀阀(7)后与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蒸发侧入口(Al)相连通;所述膨胀阀(7)的出口处设有温控器(8),所述温控器(8)的输出线分别与所述电磁阀II (5B)的线圈和所述电磁阀IIK5C)的线圈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过冷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涡旋压缩机、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的蒸发侧出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涡旋压缩机的入口相连通,涡旋压缩机的出口管路经过单向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管路经过电磁阀Ⅲ和毛细管Ⅱ后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管路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冷凝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电磁阀Ⅱ和毛细管I后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另一路经过电磁阀I和膨胀阀后与板式换热器的蒸发侧入口相连通;膨胀阀的出口处设有温控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进行各种介质的高温液体降温处理,成本低廉,冷却效果显著且节能环保。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2928228SQ2012205300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陈威威, 周传伟, 孙铭, 王有佐 申请人: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