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74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是将制冷机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直接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到普遍应用,间接冷却是靠制冷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从而使载冷剂(例如盐水)冷却,再将载冷剂输入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通过换热器冷却其中的空气。这种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慢,总传热温差大,系统也较复杂,故只用于较少的场合,如盐水制冰和温度要求恒定的冷库等,空调器的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四个主要部件组成,按照制冷循环工作的顺序,依次用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成为压力和温度均较低的蒸气,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均升高,然后排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通过放热给室外空气而冷凝成为压力较高的液体,制冷剂液体通过毛细管的节流,压力和温度均降低,再进入蒸发器蒸发,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现有技术存在现有设备多采用并联U形蒸发管的方式,由于串联的U形蒸发管内的制冷剂在蒸发器流动的距离长,蒸发器一端的制冷效果好,而另一端制冷的效果差,从而导致制冷效果不平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现有设备多采用并联U形蒸发管的方式,由于串联的U形蒸发管内的制冷剂在蒸发器流动的距离长,蒸发器一端的制冷效果好,而另一端制冷的效果差,从而导致制冷效果不平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包括冷凝剂进液口和由依次贯通连接的入口蒸发管、中间蒸发管组和出口蒸发管组成的蒸发管组件,所述冷凝剂进液口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入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由并联的U形蒸发管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的一端,所述中间蒸发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出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出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所述蒸发管组件固定于由依次平行排列的纵切向翅片组成的翅片组件内。

进一步,所述翅片组件一端流入的热源经翅片组件的翅片间的间隙通道的蒸发管流出于翅片组件另一端。

进一步,所述入口蒸发管、中间蒸发管组的U形蒸发管和出口蒸发管均为纯铜管。

进一步,所述冷凝剂为氨气。

进一步,所述冷凝剂进液口和冷凝剂出液口均为锥形口。

进一步,所述冷凝剂进液口内缩锥形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一端。

进一步,所述出口蒸发管另一端外扩锥形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采用所述冷凝剂进液口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入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由并联的U形蒸发管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的一端,所述中间蒸发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出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出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所述蒸发管组件固定于由依次平行排列的纵切向翅片组成的翅片组件内,在使用时,冷凝剂进液口输入的制冷剂,通过入口蒸发管输出于并联的U形蒸发管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中间蒸发管组再输出于冷凝剂出液口,从而完成了制冷装置的蒸发环节,由于并行连接的U形蒸发管相对于串行行连接的U形蒸发管,具有距离短,制冷效果平均的特点,因此,提高了蒸发器的制冷效率。

2、本专利采用所述入口蒸发管、中间蒸发管组的U形蒸发管和出口蒸发管均为纯铜管,由于铜管又称紫铜管,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坚固、耐腐蚀的特性,尤其使用在制冷设备中,提高了蒸发管的抗腐蚀性。

3、本专利采用所述冷凝剂为氨气,由于氨气制冷具有导热系数高,蒸发和冷凝压力适中,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制冷系统中不会出现冰塞现象。

4、本专利所述冷凝剂进液口和冷凝剂出液口均为锥形口,所述冷凝剂进液口内缩锥形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出口蒸发管另一端外扩锥形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由于锥形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在连接时容易接入管路,提高了管路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冷凝剂进液口,2-蒸发管组件,3-入口蒸发管,4-U形蒸发管,5-中间蒸发管组,6-出口蒸发管,7-冷凝剂出液口,8-翅片,9-翅片组件,10-热源。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设备的蒸发装置,包括冷凝剂进液口1和由依次贯通连接的入口蒸发管3、中间蒸发管组5和出口蒸发管6组成的蒸发管组件2,所述冷凝剂进液口1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3一端,所述入口蒸发管3另一端连接于由并联的U形蒸发管4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5的一端,所述中间蒸发管组5的另一端连接出口蒸发管6一端,所述出口蒸发管6另一端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7,所述蒸发管组件2固定于由依次平行排列的纵切向翅片8组成的翅片组件9内。

所述翅片组件9一端流入的热源10经翅片组件9的翅片8间的间隙通道的蒸发管流出于翅片组件9另一端。

所述入口蒸发管3、中间蒸发管组5的U形蒸发管4和出口蒸发管6均为纯铜管。

所述冷凝剂为氨气。

所述冷凝剂进液口和冷凝剂出液口7均为锥形口。

所述冷凝剂进液口1内缩锥形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3一端。

所述出口蒸发管6另一端外扩锥形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7。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所述冷凝剂进液口输出连接于入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入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由并联的U形蒸发管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的一端,所述中间蒸发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出口蒸发管一端,所述出口蒸发管另一端连接于冷凝剂出液口,所述蒸发管组件固定于由依次平行排列的纵切向翅片组成的翅片组件内,在使用时,冷凝剂进液口输入的制冷剂,通过入口蒸发管输出于并联的U形蒸发管组成的中间蒸发管组,中间蒸发管组再输出于冷凝剂出液口,从而完成了制冷装置的蒸发环节,由于并行连接的U形蒸发管相对于串行行连接的U形蒸发管,具有距离短,制冷效果平均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现有设备多采用并联U形蒸发管的方式,由于串联的U形蒸发管内的制冷剂在蒸发器流动的距离长,蒸发器一端的制冷效果好,而另一端制冷的效果差,从而导致制冷效果不平均的问题,具有制冷效率高、抗腐蚀性强、不会出现冰塞现象、连接可靠性高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