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045发布日期:2019-05-15 23:1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雪机,特别是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



背景技术:

造雪机是利用制冷原理制造雪花的设备。造雪机包括有制冷装置、冷却结晶装置、水槽以及雪花刮刀等部件,冷却结晶装置包括有结晶筒以及伸入至结晶筒内的制冷棒,制冷棒与制冷装置相连通。造雪机在工作时,制冷棒固定不动,结晶筒相对制冷棒转动,制冷装置将冷媒输送至制冷棒,冷媒经由制冷棒进入结晶筒,然后冷媒在结晶筒内吸热以使结晶筒降温,吸热后的冷媒再次经由制冷棒流出至制冷装置。结晶筒在水槽中滚动,粘在结晶筒上的水迅速降温结冰,利用雪花刮刀将结晶筒上的冰晶刮落,刮落的冰晶即为雪花。在结晶筒转动的过程中,结晶筒的外端面也会沾到水,从而使得结晶筒的外端面上也会结冰,而雪花刮刀一般只刮落结晶筒外侧壁上的冰晶,这就导致结晶筒两端的结冰越来越多,这会增加结晶筒的转动负荷,严重时会将结晶筒冻住而导致结晶筒无法正常转动。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减少结晶筒两端的结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以解决现有结晶筒的端部结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包括结晶筒以及伸入至结晶筒内的制冷棒,所述结晶筒与制冷棒通过枢接结构相连接以使结晶筒可相对制冷棒旋转,所述结晶筒的外端面上覆盖有隔温层。

优选的,所述结晶筒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除冰结构。

优选的,所述除冰结构包括刮刀,所述刮刀的刃部紧贴或者贴近结晶筒上的隔温层。

优选的,所述刮刀倾斜或垂直于结晶筒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除冰结构包括毛刷,所述毛刷的刷毛部分紧贴于结晶筒上的隔温层。

优选的,所述枢接结构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安装在结晶筒上,所述制冷棒穿设在外套筒上并可相对外套筒转动。

优选的,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内套筒、密封圈、定位套筒和锁紧弹簧,所述内套筒和定位套筒均套设在制冷棒上且定位套筒位于内套筒的后侧,所述外套筒内具有一个呈环状的凸台,所述密封圈垫设在内套筒的前端面与凸台的端面之间,所述锁紧弹簧位于定位套筒和内套筒之间。

优选的,所述制冷棒内具有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所述制冷棒上开设有与第一冷媒通道相连通的扩散孔以及与第二冷媒通道相连通的回流孔。

优选的,所述制冷棒的外壁上缠绕有放热管,所述放热管的端部与扩散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制冷棒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内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一冷媒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结晶筒的外端面上覆盖有隔温层,利用隔温层的隔温作用可以阻隔低温的传递,使结晶筒两端外表面能够维持较高的温度,从而可减少结晶筒的端部结冰,以确保结晶筒的正常转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制冷棒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造雪机的冷却结晶装置,其包括结晶筒1以及伸入至结晶筒1内的制冷棒2,结晶筒1与制冷棒2通过枢接结构相连接以使结晶筒1可相对制冷棒2旋转,在结晶筒1的外端面上覆盖有隔温层11。通过设置隔温层11,能够阻隔低温的传递,以减少结晶筒1两端的结冰。隔温层11的材料可采用橡胶、塑料、陶瓷、隔热石棉等。

进一步的,在结晶筒1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除冰结构4。具体的,该除冰结构4包括刮刀,刮刀的刃部紧贴或者贴近结晶筒1上的隔温层11,当结晶筒1转动时,刮刀可将隔温层11表面的冰晶刮除,避免冰晶累积。另外,刮刀还可刮除粘在隔温层11上的水,避免空气温度过低而导致粘在隔温层11上的水结冰。结晶筒1枢设在造雪机上,刮刀固定在造雪机上。

刮刀倾斜或垂直于结晶筒1的轴线,以避免刮刀刮落的冰晶和水粘在刮刀上。

另外,除冰结构4还可采用毛刷,毛刷的刷毛部分紧贴于结晶筒1上的隔温层11,利用毛刷可将隔温层11上的冰晶和水刷落。当然,亦可将毛刷和刮刀结合在一起使用。

枢接结构包括外套筒31,外套筒31安装在结晶筒1上,制冷棒2穿设在外套筒31上并可相对外套筒31转动,从而可将制冷棒2与结晶筒1相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内套筒51、密封圈52、定位套筒53和锁紧弹簧54,内套筒51和定位套筒53均套设在制冷棒2上且定位套筒53位于内套筒51的后侧,外套筒31内具有一个呈环状的凸台311,密封圈52垫设在内套筒51的前端面与凸台311的端面之间,锁紧弹簧54位于定位套筒53和内套筒51之间。密封圈52在较冷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收缩,利用锁紧弹簧54可使内套筒51始终挤压密封圈52,即使密封圈52遇冷收缩,锁紧弹簧54也能够补偿密封圈52的收缩,通过挤压密封圈52来填充制冷棒2与外套筒31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制冷棒2与外套筒3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冷媒发生泄漏。

另外,枢接结构亦可增设轴承,轴承设置于制冷棒2与外套筒31之间,轴承可采用滚动轴承或者滑动轴承。亦可在制冷棒2上和外套筒31内安装耐磨衬套,以此来代替轴承。

制冷棒2内具有第一冷媒通道23和第二冷媒通道24,制冷棒2上开设有与第一冷媒通道23相连通的扩散孔25以及与第二冷媒通道24相连通的回流孔26,扩散孔25和回流孔26各自与结晶筒1的内腔相连通。冷媒经过第一冷媒通道23和扩散孔25进入结晶筒1,在结晶筒1内吸热后的冷媒经过回流孔26和第二冷媒通道24流出。

在制冷棒2的外壁上缠绕有放热管27,放热管27的端部与扩散孔25相连通。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冷媒充分气化吸热,以使冷媒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可避免出现冷媒未气化的情况,从而可提高制冷效率。

制冷棒2包括外壳21以及设置在外壳21内的内管22,内管22的外壁与外壳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内管22的外壁与外壳21的内壁之间形成前述的第一冷媒通道23,第二冷媒通道24界定在内管22中。在内管22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头221,螺纹头221螺设在外壳21的端部,从而可将内管22的端部固定在外壳21上。制冷棒2由内管22和外壳21拼装而成,可降低制冷棒2的制造难度,从而降低制冷棒2的成本。另外,第一冷媒通道23内的冷媒可以通过外壳21与结晶筒1内的气体发生热交换,可提高制冷效率。

在制冷棒2上还设置有与回流孔26对齐的回流管29,回流管29伸入结晶筒1内,以便于冷媒的回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头结构,管头结构包括管头套筒61以及管接头62,在制冷棒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冷媒通道23相连通的进料口28,管头套筒61套设在制冷棒2上,且在管头套筒61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通孔,管接头62螺设在螺纹通孔内,管接头62的端部压设在制冷棒2上并与进料口28对齐,从而可将管接头62与进料口28连通,冷媒穿过管接头62进入进料口28内。通过该管头结构,能够实现制冷棒2与制冷装置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不需要通过焊接冷媒管的方式来实现连接,以便于制冷棒2的拆装维护。

进一步的,在管头套筒61的内壁开设有与螺纹通孔对齐的容置槽,在容置槽内设置有防松弹簧63,利用防松弹簧63可将管接头62的端部紧压在制冷棒2上,即使产生冷缩,也可确保管接头62的端部与进料口28之间没有间隙,从而可避免冷媒的泄露。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