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以及具有该油分离器的空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71418阅读:来源:国知局
0 (参见图1)的室外单元(未示出)的底表面。
[0033] 壳体120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小尺寸,以提高油分离效率。油分离效率可能例如受 到诸如壳体120中制冷剂的流速、壳体120的尺寸以及壳体120中的压差等因素的影响。
[0034] 详细而言,从抽吸管140排出到壳体120中的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得越多,油分离效 率提高得越多。而且,壳体120的直径减小得越多,壳体120中的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得越多。 壳体120的直径减小得越多,油分离效率提高得越多。而且,壳体120的直径增加得越多, 压差,即压力损失减小得越多。考虑到壳体120中制冷剂的流速、油分离效率和压差,壳体 120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小尺寸。
[0035] 图4至图6示出根据下面表1中所示的壳体120的内径d的制冷剂的流速、油分 离效率和压差。
[0036] [表1]
[0037]

[0038] 参照图4,根据壳体120的内径d的尺寸的制冷剂的流速偏差并不大。然而,壳体 120的内径d在尺寸上减小得越多,在远离壳体120的中心朝向内侧壁的位置处制冷剂的流 速增加得越多。
[0039] 参照图5,可以看出,当壳体120具有约38. 1mm至约46. 8mm的内径d时,与壳体 120具有大于约38. 1mm至约46. 8mm的d的内径比较,壳体120显著提高油分离效率。参照 图6,可以看出,当壳体120具有约38. 1mm至约46. 8mm的内径d时,与壳体120的内径大于 约38. 1mm至约46. 8mm的情况相比,壳体120中的压力损失的差别不大。
[0040] 如上所述,考虑到从抽吸管140引入的制冷剂的流速、油分离效率和压差之间的 关系,壳体120可被设计成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具有约38. 1mm至约46. 8mm的内径d。壳体 120的内径d可以被设计成具有更小的尺寸,以提高油分离效率。然而,考虑到抽吸管140 的最小外径dl和制冷剂排出管160的最小外径d2,壳体120应当具有38. 1mm或者更大的 内径d。由于抽吸管140和制冷剂排出管160穿过壳体120且插入并安装在壳体120上,所 以考虑到制作容差,壳体120可以被设计为具有约46. 8mm的直径d。
[0041] 壳体120可以被设计成具有约2mm的厚度。因此,壳体120可以具有约42. 1mm至 约50. 8mm的外径d'。壳体120的厚度可以根据其设计而有所不同。壳体120可以被设计 为具有约150mm至约180mm的高度。
[0042] 图7至图8示出根据下面表2中所示的壳体120的高度h的油分离效率和压差。
[0043][表 2]
[0044]
[0045] 参照图7和图8,可以看出,当壳体120具有约150mm至约180mm的高度时,壳体 120可以具有良好的油分离效率和较低的压差。壳体120可以被设计为具有约150mm的高 度h,使得壳体120小型化或尺寸减小。
[0046] 由于壳体120在设计上的小型化,因此与现有技术壳体(现有技术壳体具有约 86mm的内径)相比壳体120可以在体积上减小约75%,并且与现有技术壳体相比油分离效 率增加约20%。该壳体可以通过减小壳体的尺寸显著地提高油分离效率。
[0047] 抽吸管14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插入并安装在壳体120的侧表面上。抽吸管140可 以用作可以将含有油的制冷剂引入壳体120的通道。抽吸管140可以连接到连接管61 (参 见图1),在压缩机1〇(参见图1)中压缩的制冷剂可以流过连接管61。抽吸管140可以与 连接管61 -体成形。可替代地,抽吸管140与连接管61可以分别形成,然后彼此连接。
[0048] 抽吸管140可以被设计成具有约12. 7mm至约15. 88mm的外径dl。如上所述,外径 在尺寸上减小得越多,油分离效率提高得越多。然而,压差和噪音可能会增加。因此,抽吸 管140可以被设计成具有至少约12. 7mm的外径dl。
[0049] 制冷剂排出管160可以被垂直地插入壳体120的上部。考虑到油分离器100的后 端部处的管道的直径,制冷剂排出管160可以被设计成在水平截面中具有至少约12. 7mm的 外径d2。
[0050] 制冷剂排出管160的用以抽吸制冷剂的一端可以布置在抽吸管140的下方。从抽 吸管140引入壳体120的制冷剂可以向下旋转以呈螺旋状流动。当从制冷剂中分离油时, 制冷剂可以通过制冷剂排出管160排出到壳体120的外部。
[0051] 油排出管180可以连接到壳体120的下部,并且壳体120中的油可以通过油排出 管180排出到壳体120的外部。从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油可以沿着壳体120的内侧表面向下 流动,然后被收集在壳体120的底部上或被收集在壳体120的底部处。所收集的油可以通 过油排出管180排出到壳体120的外部。
[0052] 油排出管180可以连接到油收集管(参见图1的附图标记63)。油排出管180可 以与油收集管63 -体成形。可替代地,油排出管180与油收集管63可以分别形成,然后彼 此连接。从油排出管180排出的油可以流过油收集管63和毛细管(参见图1的附图标记 64)。然后,油可被收集在压缩机(参见图1的附图标记10)中。
[0053] 如上所述,由于壳体120的小型化,根据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可以显著提高油分 离效率,并且因此,油分离器100可以被小型化。
[0054]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的抽吸管140。
[0055] 图9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图2的油分离器的另一剖视图。图10是示出 图2的油分离器中以不同的角度布置的抽吸管的端部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以不同的角 度布置抽吸管的第一端的油分离效率的曲线图。图12是示出以不同的角度布置抽吸管的 第一端的压差的曲线图。
[0056] 参照图9,抽吸管140具有:第一端142,含有油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一端142排出 到壳体120中;和第二端144,从压缩机10传递来的含有油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二端144被 引导到第一端142,从而通过第一端142排出制冷剂。当抽吸管140插入并安装在壳体120 上时,壳体120可以根据其安装结构提高油分离效率。参照抽吸管140和油分离效率之间 的关系,油分离效率可以与相同水平面上从抽吸管140的第一端142的中心到壳体120的 中心的距离R1成比例。
[0057] 因此,有必要确保相同水平面上从抽吸管140的端部142的中心到壳体120的中 心的最大距离R1,以提高油分离效率。抽吸管140的端部14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以预定角 度弯曲,以确保最大距离R1。
[0058] 图10至图12示出根据抽吸管140的第一端142的角度的油分离效率和压差。参 照图10至图12,可以看出,当壳体120的中心与抽吸管140的一端142之间的角度为约 60°时,油分离器100可以具有最佳的油分离效率,并且还具有最小的压差。因此,抽吸管 140的第一端142可以被设计成在水平方向上沿着壳体120的内侧表面以约60°弯曲。也 就是说,壳体120的中心与抽吸管140的第一端142之间的角度0可为约60°。
[0059] 当考虑壳体120的中心与抽吸管140的第一端142之间的角度、抽吸管140的外 径和壳体120的内径时,抽吸管140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抽吸管140的第一 端142的中心到壳体120的中心的最大距离R1为约16. 2mm。可以沿着壳体120的具有约 16. 2mm的半径的同心圆C的切线方向定义抽吸管140的第一端部142的中心轴线P1。
[0060] 抽吸管140可以插入并安装在壳体120上,使得抽吸管140可以在Y轴方向上与 壳体120的中心轴线0间隔开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