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却系统的多路阀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85064阅读: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内部的冷却管I,所述冷却管I一端为进水口 2,另一端为出水口 3,所述进水口 2与水源21接通,还包括有栗送装置4,所述栗送装置4将水源21的水栗入所述冷却管I。
[0045]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将冷却管I设置在混凝土内部,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过程中,启动栗送装置4,水源21的冷却水由进水口 2进入冷却管I,然后由出水口 3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如此,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差,进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热应力,降低混凝土结构硬化后的残余应力,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缝隙的风险,如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质量。
[0046]作为优选,若干根冷却管I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0047]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将各冷却管I布置在同一平面内,保证冷却系统对混凝土结构同层面冷却的均匀性,保证冷却效果,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质量,进一步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各部位的温度差。
[0048]作为优选,若干根冷却管I隔开设置,相邻两根冷却管I之间的间距相同。
[0049]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相邻两个冷却管I之间的间距相同,也进一步的保证本实施例冷却系统冷却的均匀性。
[0050]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I在其纵向上设置有弯曲,使冷却管I在其纵向上呈回形状。
[0051]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将冷却管I设置为回形状,使得一根冷却管I具有较长的长度,进而对于相同体积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更少根数的冷却管I,减少了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的数量,进而简化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结构;而且,也减少了浇筑过程中对冷却管I的稳定装置,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也简化了造成流程,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作量。
[0052]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I在沿纵向的方向上不伸出混凝土结构。
[0053]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I为钢管。
[0054]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一方面:冷却管I在沿其纵向的方向上不伸出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在混凝土浇筑将冷却管I覆盖时,冷却管I是被完全包覆在混凝土内部,进而使得冷却管I的各个部位都对混凝土结构能够起到冷却效果,在满足冷却效果的同时,也节约了制造冷却管I的使用材料;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由于冷却管I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在冷却工序完成后,冷却管I依然留存与混凝土结构中,所以,采用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混凝土凝固和硬化的阶段,起到冷却混凝土结构内部,保证混凝土结构凝固和硬化质量的效果;而在冷却工序后,本实施例的冷却管I又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再一方面,由于冷却管I为回形状,增加了冷却管I的整体性,在作为加强筋时,无论是在冷却管I的轴向还是径向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起到强化的作用,也进一步的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0055]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I的进水口2处还设置有进水管5,所述冷却管I的出水口 3处还连接有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朝向待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并高于待浇筑混凝土的厚度。
[0056]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水管5和出水管6,并且朝向待浇筑混凝土的方向,首先是避免在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形成供进水管5和出水管6伸出的缺口,在冷却完毕后,可以方便的对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行封堵,方便施工的进行。
[0057]作为优选,相邻两根冷却管I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 3靠近设置。
[0058]在上述方案中,相邻两根冷却管I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3靠近设置,首先是方便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管路连接,同时,在发热量较小,或冷却要求较低时,可以将各根冷却管I进行首位相接的串联,进一步的简化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结构,也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工作难度。
[005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有多路阀循环系统7,所述多路阀循环系统7包括有进水系统71,所述进水系统71包括有与栗送装置4接通的主管8和与所述主管8接通的第一管道9,所述第一管道9上接通有若干根第一支管10,每一根第一支管10都与一根冷却管I的进水口 2相接通。
[0060]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采用多路阀循环系统7与冷却管I相连通,S卩,水源21的冷却水被栗送装置4先栗送进入多路阀循环系统7,再进入到冷却管I中,将各个进水口 2连接进入多路阀循环系统,采用一个栗送装置4即可实现对所有冷却管I的栗水工作,进一步的简化了结构,也降低了设备成本。
[0061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8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5,所述第一阀门15用于控制所述主管8与所述第一管道9的连通和断开,以及调节主管8冷却水进入第一管道9的流量。
[0062]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主管8上设置控制其通断和流量的第一阀门15,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通断的控制和流量的调节,提高了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可调节性,节约冷却水资源,而且,在进行冷却的初始阶段,由于混凝土好并未凝固,具有交底的支撑强度和较好的流动性,当冷却管I内流入冷却水时,冷却管I对下方混凝土的压力急剧增大,当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支撑极限时,冷却管I将发生下沉移位,不仅不利于冷却效果,还极有可能在冷却管I的移动位置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严重时,甚至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报废和返工,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阀门15调节流量,控制进入冷却管I内的冷却水的重量,在冷却的初始阶段,使冷却管I内具有较少的冷却水,在实现冷却功能的同时,也避免冷却管I发生下沉,随着混凝土逐渐的凝固,混凝土支撑强度的增加,再逐渐增大流量,增大冷却管I内冷却水的流量,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可靠性。
[0063]作为优选,每一根第一支管10上都设置有控制其通断和流量的第二阀门16。
[0064]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每一根第一支管10上都设置有第二阀门16,通过设置第二阀门16,进而实现对每一根冷却管I的单独控制,如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单独的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冷却管I的通断和流量进行控制,比如,对于位于中间部位,发热量较大的位置,可以适当的增大冷却管I内冷却水的流量,而对于两侧的部位,可以适当的减小冷却管I内冷却水的流量,提高冷却系统温控精度和效率,如此,进一步的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一致性,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006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道9上还连接有第一回水管11,所述第一回水管11还与水源21接通,所述第一回水管11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和流量的第三阀门17。
[0066]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在第一管道9上设置第一回水管11,第一回水管11上设置第三阀门17,在实际冷却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6和第三阀门17的组合,在栗送装置4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对冷却管I内冷却水流量的调节,避免了栗送装置4的频繁启停,保证了栗送装置4的允许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第一回水管11与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