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的污泥再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762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浓缩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净水器的污泥再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合成氨系统排放废水的悬浮物高且含有颗粒状杂质,必须经净水器絮凝沉降处理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处理工序。

现有设备为净水器底部的絮凝沉降的污泥通过排污管、排污阀,直接进入压滤工序的进料槽。在压滤运行过程中发现污泥量太大,且污泥偏稀,导致压滤机来不及压滤,压滤量与排污量无法匹配,导致水净化器的排污泥量不够,造成净水器的污泥层不断上升,最终出水悬浮物偏高,影响下一道水处理工序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器的污泥再浓缩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净水机污泥压滤中污泥偏稀、出水悬浮物偏高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净水器的污泥再浓缩装置,包括净水器,该净水器上设有一排污阀,上述污泥再浓缩装置还包括一与该排污阀出口相连通的污泥浓缩槽,所述污泥浓缩槽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溢流口,每个溢流口的外侧都对应设置有上清液溢出管路,所述污泥浓缩槽的底部设置有一污泥口,该污泥口与一压滤机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浓缩槽包括一圆柱状罐体以及由该圆柱状罐体底部向下收缩形成的下部锥形斗,所述污泥口位于下部锥形斗的底部,所述圆柱状罐体在其侧壁切向开设有进泥口以及复数个所述溢流口,该进泥口的位置高于各溢流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阀的出口与所述进泥口之间通过一进泥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泥管的入口分有两路,第一路连通于所述排污阀的出口,第二路连通于一助凝剂投放单元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泥管的出口分有两路,第一路连通于所述进泥口,第二路连通于所述压滤机。

进一步的,所述进泥管出口的第二路与压滤机之间设置有一直通隔膜阀。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口与压滤机之间设置有一再浓缩污泥阀。

进一步的,所述助凝剂投放单元包括助凝剂投放槽及助凝剂截止阀,所述进泥管入口的第二路与所述助凝剂投放槽之间通过所述助凝剂截止阀进行通断动作。

进一步的,各上清液溢出管路的入口对应连通于各溢流口,各上清液溢出管路的出口均连通于一排液总管,各上清液溢出管路在其入口和出口位置中间均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排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阀为蝶阀。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净水器底部絮凝沉降后排除的污泥,再进入污泥浓缩槽静置、沉淀后,使用中可以将污泥静置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往下依次从各个溢流口排掉,完成再次浓缩操作,之后再次浓缩的污泥从底部的污泥口通入压滤机中,从而提高了污泥浓度,保证了压滤的污泥量,最终降低了净水器的出水悬浮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净水器的污泥再浓缩装置,包括净水器1,该净水器1上设有一排污阀2,上述污泥再浓缩装置还包括一与该排污阀2出口相连通的污泥浓缩槽3,所述污泥浓缩槽3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溢流口4,每个溢流口4的外侧都对应设置有上清液溢出管路5,所述污泥浓缩槽3的底部设置有一污泥口30,该污泥口30与一压滤机6相连通。

参照图1。所述污泥浓缩槽3包括一圆柱状罐体31以及由该圆柱状罐体31底部向下收缩形成的下部锥形斗32,所述污泥口30位于下部锥形斗32的底部,所述圆柱状罐体31在其侧壁切向开设有进泥口33以及复数个所述溢流口4,该进泥口33的位置高于各溢流口4的位置。

参照图1。所述排污阀2的出口与所述进泥口33之间通过一进泥管7相连通。所述进泥管7的入口分有两路,第一路连通于所述排污阀2的出口,第二路连通于一助凝剂投放单元的出口。所述进泥管7的出口分有两路,第一路连通于所述进泥口33,第二路连通于所述压滤机6。所述进泥管7出口的第二路与压滤机6之间设置有一直通隔膜阀90。

参照图1。所述污泥口30与压滤机6之间设置有一再浓缩污泥阀91。所述助凝剂投放单元包括助凝剂投放槽及助凝剂截止阀92,所述进泥管7入口的第二路与所述助凝剂投放槽之间通过所述助凝剂截止阀92进行通断动作。助凝剂有利于污泥的再次凝聚、浓缩。

参照图1。各上清液溢出管路5的入口对应连通于各溢流口4,各上清液溢出管路5的出口均连通于一排液总管8,各上清液溢出管路5在其入口和出口位置中间均设置有控制管路通断的排水阀。

参照图1。所述排水阀为蝶阀93。最顶部的溢流口4下方每隔段距离开孔设有溢流口4与上述蝶阀9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蝶阀93优选为4个,最顶部的溢流口4可以不设置蝶阀93。

参照图1。平常使用时,关闭直通隔膜阀90,开启净水器1的排污阀2,关闭4个蝶阀93、再浓缩污泥阀91,直到污泥浓缩槽32的最顶部的溢流口4出水后,关闭排污阀2。静置一段时间后,先由上往下开启先开启第一个蝶阀93,排出上清液;再开启第二个蝶阀93,若排出仍为上清液就继续开启第三个蝶阀93,直至排完上清液;若排出的为污泥,立即关闭蝶阀93。最后开启再浓缩污泥阀91,将污泥排至压滤机6的压滤进料槽内。

参照图1。特殊情况时,净水器1排污的污泥可通过排污阀2,开启直通隔膜阀90,直接进进入压滤机6的压滤进料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净水器1底部絮凝沉降后排除的污泥,再与助凝剂混合进入污泥浓缩槽3静置、沉淀后,上清液通过4个蝶阀93排掉,再次浓缩的污泥从底部排到压滤机6的压滤进料槽,从而提高了污泥浓度,保证了压滤的污泥量,最终减少净水器1的出水悬浮物。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