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680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尤其涉及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潜流式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模式,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人工湿地不管内部集水、布水设施如何优化,湿地填料如何创新,三、五年后湿地功能都会明显下降,水流速减慢,甚至堵塞,造成湿地功能丧失,污水漫流。这就需要对人工湿地进行全面翻修,更换湿地填料和湿地布管设施,造成很大财力物力的损失,同时在翻修湿地的这段时间,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大大增加湿地的使用寿命的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

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包括布水装置及置于所述布水装置垂直下方的排空装置,在所述布水装置上方是湿地粗砂层,在所述布水装置与所述排空装置之间为多级的卵石层。其中:

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外接集水井的高压水泵、进水管、第一截止阀、压力管及冲洗管,所述高压水泵连接进水管,所述第一截止阀置于所述压力管前端,在所述压力管上设有多个的三通孔,每个通孔均与所述冲洗管相连,在所述冲洗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口;

所述排空装置包括,穿孔排空管、汇流管、排污管、第二截止阀及排空井,所述汇流管上设有多个三通孔,每个通孔均与所述排空管相连,在所述排空管上设有多个穿孔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管及冲洗管均为PE管。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管及排空管均为PVC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收集利用湿地出水,定期开启高压水泵通过冲洗管将高压水自上而下冲洗人工湿地,并通过控制排空管的控制阀,将人工湿地内的沉积淤泥、沉渣、脱落的生物膜排出人工湿地,使人工湿地保持一定的空隙率,延长人工湿地的寿命,防治人工湿地堵塞。收集利用湿地出水进行冲洗,高效、环保、节能;人工湿地的定时排空非常有利有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能大大提升人工湿地的功能;大幅度延长人工湿地寿命,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本装置人工湿地可以长期高效、连续的运行,同时避免了人工湿地经常翻修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所述人工湿地冲洗与排空装置,包括布水装置及置于所述布水装置垂直下方的排空装置、在所述布水装置上方铺设有粗砂4,在所述布水装置与所述排空装置之间设有多级的卵石10,其中:

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外接集水井的高压水泵、进水管1、第一截止阀2、阀门井3、压力管11及冲洗管5,所述高压水泵连接进水管1,所述第一截止阀2置于所述压力管11前端,在所述压力管11上设有多个的三通孔,每个通孔均与所述冲洗管5相连,在所述冲洗管5上设有多个喷淋口,所述压力管及冲洗管均为PE管。

所述排空装置包括,排空管9、汇流管12、排污管7、第二截止阀8及排空井6,所述汇流管12上设有多个三通孔,每个通孔均与所述穿孔排空管9相连,在所述排空管9上设有多个穿孔排污口。所述压力管及冲洗管均为PE管,所述汇流管及排空管均为PVC管。

运行原理:收集利用湿地出水,定期开启高压水泵通过冲洗管5将高压水自上而下冲洗人工湿地,并通过控制排污管7的控制阀,将人工湿地内的沉积淤泥、沉渣、脱落的生物膜排出人工湿地,使人工湿地保持一定的空隙率,延长人工湿地的寿命,防治人工湿地堵塞。

优点:

人工湿地系统不需要停止运行,即可对湿地内部进行清理。

收集利用湿地出水进行冲洗,高效、环保、节能。

人工湿地的定时排空非常有利有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能大大提升人工湿地的功能。

大幅度延长人工湿地寿命,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

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本装置避免了人工湿地经常翻修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