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82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注液封口后,会有少量电解液残留在电池表面,如不及时清洗会腐蚀电池壳,容易造成电池生锈,甚至报废。传统的电池清洗工艺中,多数是人工用布清洗和擦洗电池表面为主。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的效率和工人健康问题,采用自动清洗机清洗电池,自动清洗机把电池装至清洗篮中,放入到清洗槽中对电池进行浸泡清洗,然后放入到干燥槽中进行集中烘干,烘干之后进行电池涂油防锈,能够实现电池的自动化清洗干燥,具有较高的清洗效率,工人在清洗过程中无需直接触电池,具良好的生产环境。

电池清洗干燥还需进行涂油防锈,现有技术中有专用的涂油装置,也有部分电池清洗装置集合了清洗、干燥和涂油三工艺,使电池从清洗、干燥到涂油一步到位,具有更高的清洗效率。但是,现有具有涂油功能的清洗机由于通过传送链传送电池,传送链循环传送容易造成防锈油污染清洗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因传送链循环传送导致的防锈油污染清洗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包括机架和传送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依次设置清洗区段、漂洗区段、干燥区段和涂油区段,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链组、第二传送链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组和所述第二传送链组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第一传送链组依次穿过所述清洗区段、所述漂洗区段和所述干燥区段,所述第二传送链组穿过所述涂油区段。

可选地,所述过渡段设置用于承接所述第一传送链组上的电池并传送至所述第二传送链组的过桥机构。

可选地,所述过桥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链组和第二传送链组的过渡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链组包括两排传送链,所述第二传送链组包括两排传送链。

可选地,所述进料端上设置用于把一排电池分选为两排电池的分选机构。

可选地,所述清洗区段设置毛刷组件和第一喷淋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用于供给清洗液至所述第一喷淋组件的第一水箱。

可选地,所述清洗区段和所述漂洗区段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喷洗所述电池的喷洗区段,所述喷洗区段设置喷洗组件和用于喷洗之后吹水的第一风切组件,所述喷洗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水箱,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第一风切组件供给高压空气的高压风机。

可选地,所述漂洗区段依次设置第二喷淋组件和用于漂洗之后吹水的第二风切组件,所述第二风切组件连接所述高压风机,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向所述第二喷淋组件供给漂洗液的第二水箱。

可选地,所述干燥区段设置风刀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风刀切组件供给高压热气流的热风机。

可选地,所述涂油区段依次设置涂油组件和用于干燥防锈油的热风干燥组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一种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包括机架和传送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依次设置清洗区段、漂洗区段、干燥区段和涂油区段,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传送链组、第二传送链组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链组和所述第二传送链组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第一传送链组依次穿过所述清洗区段和所述干燥区段,所述第二传送链组穿过所述涂油区段。第一传送链组用于传送电池穿过清洗区段和干燥区段,而第二传送链组则传送电池穿过涂油区段,同时过渡段承接第一传送链组传送的电池并且把电池传送到第二传送链组。电池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首先经过一个水环境,干燥之后经过渡段传送到油环境中,由于传送组件被过渡段分隔为第一传送链组和第二传送链组,水环境中的水不会被电池和第一传送链组带入油环境中,而油环境中的油仅仅停留于涂油区段,不会被第二传送链组带到水环境中。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链组和第二传送链组被分隔,在第一传送链组和第二传送链组循环传送时,能够有效的避免防锈油进入清洗区段和漂洗区段,进而避免防锈油污染清洗区段的清洗液和漂洗区段的漂洗液,使清洗液和漂洗液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传送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区域A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局部区域B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局部区域C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局部区域D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局部区域E的放大图;

图8是图1中局部区域F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过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过桥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过桥机构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分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果本实施例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过桥机构180的高速圆柱电池清洗机,包括机架100和传送组件200,机架100上设置进料端110和出料端120,进料端110和出料端120之间依次设置清洗区段130、漂洗区段140、干燥区段150和涂油区段160,传送组件200包括第一传送链组210、第二传送链组220和设置于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之间的过渡段230,第一传送链组210依次穿过清洗区段130、漂洗区段140和干燥区段150,第二传送链组220穿过涂油区段160。

第一传送链组210用于传送电池300穿过清洗区段130和干燥区段150,而第二传送链组220则传送电池300穿过涂油区段160,同时过渡段230承接第一传送链组210传送的电池300并且把电池300传送到第二传送链组220。电池300在整个工艺流程中,首先经过一个水环境,干燥之后经过渡段230传送到油环境中,由于传送组件200被过渡段230分隔为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水环境中的水不会被电池300和第一传送链组210带入油环境中,而油环境中的油仅仅停留于涂油区段160,不会被第二传送链组220带到水环境中。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被分隔,在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循环传送时,能够有效的避免防锈油进入清洗区段130和漂洗区段140,进而避免防锈油污染清洗区段130的清洗液和漂洗区段140的漂洗液,使清洗液和漂洗液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过渡段230设置有用于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之间的用于承接和传送物件的过桥机构180。本实施例中的过桥机构180适用传送于圆柱状易滚动物件或者长条状易滑动物件。上游传送组件和下游传送组件分别以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为例,过桥机构180包括用于承接第一传送链组210的物件过渡至第二传送链组220的过渡板181,本实施例中过渡板181倾斜设置,过渡板181的较高的一端连接第一传送链组210,较低的一端连接第二传送链组220,如此便于物件沿过渡板181自动地从第一传送链组210移动第二传送链组220。过桥机构180还包括固定架182和设置于固定架182上用于阻挡物件传送并调整物件姿态的摆动件183,摆动件183的上端铰接于固定架182,摆动件183的下端设置于过渡板181的上方。摆动件183的下端距过渡板181的距离小于物件的尺寸,过渡板181传送物件时,会碰撞到摆动件183的下端,摆动件183利用自身的重力阻碍物件的行进。过渡板181从第一传送链组210承接物件时,物件容易歪斜,姿态不正。当物件进入过渡板181的姿态正常时,物件可整体碰撞摆动件183并推动摆动件183向后摆动,摆动件183向后摆至容许物件通过的位置时物件通过摆动件183;当物件进入过渡板181的姿态不正时,物件移动至摆动件183处时必定是一端先与摆动件183进行初次碰撞,相对来说摆动件183承受较小的冲击力,摆动件183轻微的向后摆动,此时,摆动件183下端至过渡板181的距离仍然小于物件的尺寸,物件无法通过摆动件183。摆动件183通过向后摆动缓冲了一次碰撞的冲击力,在初次碰撞之后物件另一端会撞向摆动件183,二次碰撞时物件完全抵靠摆动件183,此时,物件整体推动摆动件183继续摆动,直至摆动件183下端距过渡板181的距离大于等于物件的宽度,则物件通过摆动件183。在物件在初次碰撞之前是倾斜状态,不与摆动件183平行,行进姿态不正容易使物件跑偏,二次碰撞之后,可使物件平行或者近于平行摆动件183,使物件以更加正确的姿态继续移动,具有良好的姿态调整效果,便于物件顺利的过渡。本实施例中,如果物件与摆动件183碰撞时反弹较强,则还有可能出现第三或者第四碰撞,但最后一次碰撞时总能出现物件完全抵靠摆动件183的情况,此时就如上述第二碰撞一样通过摆动件183。本实施例中并不一定要调整物件的姿态至与摆动件183平行,对于不与摆动件183平行的物件,摆动件183可通过自身向后摆动缓冲物件其中一端的冲击力,也可以在一次撞击摆动件183继续向后摆动,并且在第二次撞击之前物件通过摆动件183,具有一定的姿态调整的效果。

进一步地,摆动件183可以是一块铰接于固定架182的摆动板也可以是一个铰接于固定架182的链节1831,摆动件183还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铰接连接的链节1831,最上端的链节1831与固定架182铰接,最下端的链节1831置于过渡板18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优选摆动件183设置有3个链节1831。摆动件183包括多个链节1831,可增加摆动件183的缓冲效果,增加摆动件183调整物件姿态的效果。同时,摆动件183设置多个链节1831减轻物件通过摆动件183时所需的推力,物件通过摆动件183时所需的推力来源于物件沿过渡板181倾斜方向的重力的分力,物件通过摆动件183所需的推力更小进而可减缓过渡板181的倾斜角度,使物件能更平稳的过渡到第二传送链组220。链节183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一链板,相邻的各链板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过渡板181上设置有缓冲结构1811,缓冲结构1811可缓冲物件并降低物件的行进速度,还可以调整物件行进姿态。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1811可以是垂直物件行进方向的凹槽或着垂直物件行进方向的凸起。凹槽和凸起的长度至少大于物件行进时所占用的通道的宽度,更佳的方式是,凹槽和凸起的长度等于过渡板181的宽度。本实施例优选缓冲结构为凹槽,如此便于下文中挡板184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架182包括吊轴1821和挂板1822,吊轴1821设置于物件的行进路径的上方且固定于挂板1822上,摆动件183的上端铰接于吊轴1821。具体地,最上端的一链节1831铰接于吊轴1821上,摆动件183自然下垂,最下端的一链节1831置于过渡板181的上方。

进一步地,挂板1822上设置第一长孔18221,吊轴1821的一端设置螺纹,吊轴1821的一端穿过第一长孔18221与一螺母螺纹连接,吊轴1821的一端通过该螺母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长孔18221。第一长孔18221平行于过渡板181且与物件的传送方向平行,当需要调节吊轴1821即摆动件183的位置时,可稍微拧松螺母再沿第一长孔18221移动吊轴1821,也即吊轴1821沿物件传送方向移动,以此达到改变摆动件183位置的效果。

进一步地,挂板1822设置有第二长孔18222,在第二长孔18222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挂板1822,拧松螺栓即可上下移动挂板1822,可调节挂板1822相对于过渡板181的高度。挂板1822通过第二长孔18222可拆卸地固定于过渡板181,本实施例中挂板1822通过其他的结构间接的固定于过渡板181,比如文中提到的固定于挡板184,挂板1822可拆卸地固定于其中一挡板184的侧壁。调节挂板1822的高度可使摆动件183的高度跟随着改变,可使摆动件183适应不同尺寸的物件。更重要的,改变摆动件183的高度也使物件通过摆动件183所需的推力发生变化,通过微调摆动件183的高度使摆动件183具有不同的通过推力。

进一步地,过渡板18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挡板184,两挡板184分隔出传送物件通道,摆动件183的下端置于两挡板184之间。两挡板184限制物件的传送路径,结合摆动件183,具有更好的姿态调整效果。挡板184的其他代替实施方式中,过渡板181上设置有沿物件传送方向延伸的凹槽(图中未标示),凹槽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而物件在凹槽内行进。

进一步地,过桥机构180还包括用于固定挡板184的支架185,具体地,支架185为“L”形的折板,挡板184垂直设置于过渡板181,与“L”形折板的形状相契合。支架185以“L”形折板的折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紧贴挡板184的侧面且与挡板184固定连接,另一部分平行于或者说紧贴过渡板181,支架185设置有可供调节两挡板184之间距离的第三长孔1851。第三长孔1851垂直于挡板184,第三长孔1851内设置与过渡板181螺纹连接的螺栓,支架185通过第三长孔1851可拆卸的固定于过渡板181上。拧松第三长孔1851内的螺栓可轻易调节支架185的位置进而改变两挡板184的间距,使挡板184能适应不同尺寸的物件。

进一步地,过桥机构180还包括连接轴186和用于固定连接轴186的两固定耳187,过渡板181固定于连接轴186,固定耳187连接于第一传送链组210或第二传送链组220。连接轴186可以一根长轴,两固定耳187设置于连接轴186的两端;连接轴186还可以是两根同轴设置的短轴,各短轴的一端连接于过渡板181,各短轴另一端固定于固定耳187。

进一步地,固定耳187包括耳板1871和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872,固定板1872设置有第四长孔18721,固定板1872通过第四长孔18721固定于第一传送链组210或第二传送链组220,同时固定板1872也通过第四长孔18721上下移动,调节固定板1872的高度,进而调节过桥机构180的整体高度。耳板1871设置有具有间隙的安装孔18711,耳板1871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间隙的螺栓(图中未标示),通过螺栓调节间隙的大小,改变安装孔18711的直径,拧紧螺栓即可使耳板1871锁紧连接轴186,稍微拧松螺栓即可手动或借助工具调节过渡板181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耳板1871还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包括两个夹持臂(图中未标示),各夹持臂设置用于固定连接轴186的凹位,夹持臂上还设置一调节夹持臂距离的螺丝,夹持臂的距离改变使夹持臂对连接轴186的夹持力改变,适当拧松螺丝也可轻松调节过渡板181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第一传送链组210包括两排传送链,第二传送链组220包括两排传送链,通过双排传送链增加清洗机清洗速度。具体地,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分别包括三条并排设置的链条211,相邻的两条链条211之间设置辊轮212,辊轮212随链条211移动,相邻两辊轮212之间的区域为放置电池300的位置,其中一侧的相邻的两条链条211和设置于两链条211之间的辊轮212构成一排传送链,另一侧的相邻的两条链条211和设置于两链条211之间的辊轮212构成另一排传送链,每排传送链各为一传送电池的传送路径并传送一排电池。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包括四条并排设置的链条211,其中两条链条211构成一排传送链,另外两条链条211构成另一排传送链。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再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均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链条211,两条链条211之间设置辊轮212,辊轮212上方还设置用于使一排传送链分隔出双排传送路径的隔板(图中未标示)。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两端部设置有与各链条211对应的主动链轮(图中未标识)和从动链轮(图中未标识),第二传送链组220的两端部还设置与各链条211对应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

当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均包括两排传送链时,过渡段230设置两个过桥机构180以对应两排传送链,各过渡板181对应各排传送链设置两块挡板184以形成一个传送电池的通道。

过渡段230还可设置仅一个过桥机构180,过渡板181设置三块或者四块挡板184,当设置三块挡板184时,三块挡板184并排设置,各相邻的两挡板184可构成一个通道,当设置四块挡板184时,四块挡板184并排设置,其中一侧的两挡板184构成一个通道,另一侧的两挡板184构成另一通道。在吊轴1821上设置两摆动件183以分别对应两通道。

可选地,进料端110设置分选机构170,分选机构170用于把一排电池300分选为两排电池300。

如图12所示,具体地,分选机构170包括分选传送链171和推移机构172,分选传送链171的宽度大于单排传送链,可同时传送两排传送电池,推移机构172设置于分选传送链171上,用于把部分电池300从分选传送链171的一侧推移至分选传送链的另一侧,使电池从单排传送分选为双排传送。具体地,分选传送链171上还设置护栏173,护栏173还上设置一缺口,护栏173分隔分选传送链171,使分选传送链171形成双排传送路径。电池300以单排的形式上料至分选传送链171的其中一排传送路径上,推移机构172则把单排电池300从缺口处推移至分选传送链171的另一传送路径上,最终形成双排传送。分选传送链171连接第一传送链组210,选传送链171和第一传送链组210可通过过桥机构180连接;当第一传送链组210仅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链条211时,可使第一传送链组210延伸至推移机构172的下方,此时分选机构170则仅仅包括推移机构172,即分选机构172直接在第一传送链组210上分选电池300。推移机构172为一气压推杆、液压推杆或者电机丝杆机构。

电池依次经过分选机构170、第一传送链组210、过桥机构18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第二传送链组220传送电池300至出料端120,由于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具有较高的清洗速度,双排电池300可分别直接出料至两套下游设备。

可选地,如图3所示,清洗区段130设置毛刷组件131和第一喷淋组件132,机架100上还设置用于供给清洗液至第一喷淋组件132的第一水箱10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清洗区段130设置有多组毛刷组件131和多组第一喷淋组件132,第一喷淋组件132包括第一喷嘴1321和第一喷管1322,第一喷管1322设置于毛刷组件131上方且与第一水箱101连接,第一喷嘴1321安装于第一喷管1322上且用于向毛刷组件131和电池300喷射清洗液。各毛刷组件131包括圆周面具有刷毛的刷轮1311,当第一传送链组210和第二传送链组220设置两排传送链时,毛刷组件131可设置一个刷轮1311,该刷轮1311套设于一由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的转轴(图中未示出),该刷轮131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传送链组210的宽度,该刷轮1311同时覆盖两排传送链;毛刷组件131还可设置两个刷轮1311,两刷轮1311套设于同一转轴,两刷轮1311各刷洗其中一排传送链上的电池300。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清洗区段130和漂洗区段14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喷洗电池300的喷洗区段190,喷洗区段190依次设置有喷洗组件191和用于喷洗之后吹水的第一风切组件192,喷洗组件191连接第一水箱101,机架100上还设置有高压风机102,第一风切组件192连接高压风机102,通过高压风机102向第一风切组件192供给高压空气。在喷洗区段190内,喷洗组件191向电池300喷射具有一定的压力的清洗液,通过水流的冲击清洗电池,以将刷洗后的电池300做进一步的清洗,以便于漂洗区段140能够把电池300漂洗得更干净。具体地,喷洗组件191包括第二喷嘴1911和第二喷管1912,第二喷管1912固定于喷洗区段190内的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上方且与第一水箱101连接,第二喷嘴1911安装于第二喷管1912上且用于向电池300喷射清洗液,本实施例中,喷洗工艺的清洗液的喷射压力约为0.1~1.2Mpa。第一风切组件192包括第一风管1921和设置于第一风管1921上的第一风嘴1922,第一风管1921固定于喷洗区段190内的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上方,通过第一风嘴1922向第一传送链组210上的电池300喷射高速气流,以快速吹掉第一风嘴1922下方的电池300表面和第一传送链组210表面的清洗液水珠,减少电池300表面清洗液和第一传送链组210表面的清洗进入漂洗区段140,减少清洗液对漂洗液的污染。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漂洗区段140依次设置第二喷淋组件141和用于漂洗之后吹水的第二风切组件142,第二风切组件142连接高压风机102,机架100上还设置有向第二喷淋组件141供给水源的第二水箱103。具体地,第二喷淋组件141包括第三喷嘴1411和第三喷管1412,第三喷管1412固定于漂洗区段140内的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上方且与第二水箱103连接,第三喷嘴1411安装于第三喷管1412上且用于向电池300喷射漂洗液,本实施例中,漂洗工艺的清洗液的喷射压力约为0.1~1.2Mpa。第二风切组件142包括第二风管1421和和设置于第二风管1421上的第二风嘴1422,第二风管1421固定于漂洗区段140内的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上方,通过第二风嘴1422向第一传送链组210上的电池300喷射高速气流,以快速吹掉第二风嘴144下方的电池300表面和第一传送链组210表面的漂洗液水珠,电池300进入烘干区段时可加快烘干速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干燥区段150设置风刀组件151,机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向风刀组件151供给高压热气流的热风机104,热风机104可供给温度高于100摄氏度的高压气流。风刀组件151包括第三风管1511和固定于第三风管1511上的多个第三风嘴1512,第三风管15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传送方向相同,第三风嘴1512沿第一传送链组210的传送方向分布,可使每个电池300依次经过每个第三风嘴1512的干燥,因此本实施例干燥区段150具有较高的干燥效果。

可选地,如图8所示,涂油区段160内依次设置涂油组件161和用于干燥防锈油的热风干燥组件162。具体地,涂油组件161包括油泵(图中未标示)和喷油嘴1611,油泵连接喷油嘴1611,喷油嘴1611固定于涂油区段160内的第二传送链组220的上方,喷油嘴1611用于向经过喷油嘴1611下方的电池300喷油。机架100上还设置油桶(图中未示出),油桶与油泵连接。热风干燥组件162可加快防锈油的干燥速度,可使双排电池300分别传送至两套套膜机构。

更进一步地,涂油区段160内设置用于感应电池300经过喷油嘴1611下方的传感器(图中未标示),当传感器感应到电池300经过时喷油嘴1611时,喷油嘴1611自动启动喷防锈油,没有电池经过时不工作,具有良好节省防锈油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