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04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泥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主要是原油开采、集输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这些含油污泥除含有原油外,还含有采出液中携带的地层泥沙,油田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含油浮渣,管道与储罐的腐蚀产物,以及胶质、沥青质和一定的水份。

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采出液的地面处理系统,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再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等组成了油田含油污泥。

油田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底泥、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时,油品中的少量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分沉积在油罐底部,形成罐底油泥。此外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酸化压裂作业也可产生含油污泥。

经分析这些含油污泥组成各异,通常含油率在10%~60%之间,泥沙等固体物10%~60%,含水15%~60%。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有效回收污油泥中的原油、无害化的处理残渣,不仅可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同时可产生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目前,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一般方法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等,上述方法存在耗能大、二次污染、长时间处理、工艺复杂、原油回收率低等缺点,针对不同类别的含油污泥处理目前没有通用的一套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能够对油田各类含油污泥进行高效脱水、除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储罐装置、油分离装置、泥分离干化装置;

所述储罐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熟化罐、第二熟化罐,第一熟化罐和第二熟化罐下方设有单向阀;

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油分离底撬、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油槽和泥水混合槽,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设置在油分离底撬上方,单向阀连通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的进料口,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包括油出口和泥水出口,油槽和泥水混合槽设置在油分离底撬内且分别位于油出口和泥水出口的下方;

所述泥分离干化装置包括泥分离底撬、泥浆干化机、干土槽,干土槽设置在泥分离底撬内,泥水混合槽连通泥浆干化机的进料口,泥浆干化机的出料口连通干土槽;

所述第一熟化罐、第二熟化罐内分别设有熟化搅拌器,泥水混合槽内设有泥水混合搅拌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熟化罐使含油污泥内的某些低沸点杂质去除,同时使其他杂质结合,以备能够全部进入下一处理步骤;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将含油污泥的油和泥分离,油另作他用,而泥水混合物进入下一处理步骤;泥浆干化机将带水的泥干燥,得到干泥。通过一整套处理设备,对含油污泥达到水、油、泥三质分离的目的,设备简单、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能耗低。

优选的,泥分离干化装置还包括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水槽,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设置在泥分离底撬上方,包括水出口和泥出口,水槽设置在泥分离底撬内且位于水出口的下方,泥出口连接泥浆干化机的进料口;

所述水槽内设有水搅拌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分离干化装置增设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在泥水进入泥浆干化机之前先进行一次泥水分离,提高除水效率和,得到干化效果更好的泥。

优选的,泥出口连接有螺旋输料机,螺旋输料机的出料口连接有泥传送带,泥传送带连接泥浆干化机的进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步除水后的泥利用螺旋输料机和泥传送带输送到泥浆干化机的入料口,提高泥输送效率。

优选的,泥分离干化装置还包括泥分离集装箱,泥分离集装箱可拆卸地设置在泥分离底撬上方并设有箱门,泥浆干化机和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都设置在泥分离集装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分离底撬上方设置泥分离集装箱,起到保护内部设备的作用,同时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油污泥处理过程。

优选的,油分离装置还包括油分离集装箱,油分离集装箱可拆卸地设置在油分离底撬上方并设有箱门,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设置在油分离集装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分离底撬上方设置油分离集装箱,起到保护内部设备的作用,同时避免环境因素影响油污泥处理过程。

优选的,储罐装置前方设有前处理装置,前处理装置包括上料装置、清洗装置和接收装置;

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干泥前处理撬、进料斗,干泥前处理撬内设有隔板,隔板顶部设有污泥输送带,进料斗设置在干泥前处理撬上方并位于污泥输送带的起始端,污泥输送带与隔板之间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的长度小于干泥前处理撬的长度,污泥输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油管,排油管的的底部伸入隔板下方,顶部高于隔板;

所述上料装置设置在进料斗上方,接收装置设置在污泥输送带的下方;

所述排油管与曝气装置的前端之间设有挡板,挡板凌空设置在污泥输送带上方;

所述隔板下方设有前处理搅拌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罐装置前方设置前处理装置,适用于含水量低的含油污泥,通过曝气装置、排油管等结构,对含油污泥进行冲洗,从而将油与泥分离,油水进入后续处理步骤。

优选的,进料斗的出口处设有两组水平的刀辊,两组刀辊之间留有间隙且转动反向相反,刀辊上均匀布置若干刀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斗出口处设置刀辊,两组刀辊旋转将污泥中的纤维物质如编织带隔断,以免大体积固体杂物将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

优选的,干泥前处理撬的顶部位于进料斗下方设有若干第一高压喷嘴,干泥前处理撬顶部位于污泥输送带的末端和排油管之间设有若干第二高压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斗下方设置第一高压喷嘴,对干泥进行喷淋冲洗,将泥中的油分离出来;第二高压喷嘴在泥处理完成之前可以进行最后一次冲洗,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优选的,干泥前处理撬内位于曝气装置上方设有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介于排油管与进料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波换能器利用超声波进一步对污泥进行冲洗,改善清洗效果,使油与泥分离更完全。

优选的,储罐装置还包括热水罐,热水罐连接有离心泵,离心泵连接进料斗和第一高压喷嘴,且第一高压喷嘴与离心泵之间还设有高压柱塞泵,泥浆干化机的出水口、水槽都连接热水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水罐为前处理装置对含油污泥的清洗提供水源,同时泥浆干化机和水槽内的水接到热水罐内,使得水资源得到重复循环利用,节能环保。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利用油、水、泥性质不同进行多步分离,对油田、炼厂及各类含油污泥具有广谱适用性,能够实现清洁生产、污油泥减量化生产;此装置脱水、除油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处理物料可以不加或稍加化学药剂,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无二次污染、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储罐装置;101、第一熟化罐;102、第二熟化罐;103、热水罐;104、单向阀;105、离心泵;106、高压柱塞泵;107、熟化搅拌器;2、油分离装置;201、油分离底撬;202、油分离集装箱;203、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1、油出口;2032、泥水出口;204、油槽;205、泥水混合槽;206、泥水混合搅拌器;3、泥分离干化装置;301、泥分离底撬;302、泥分离集装箱;303、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1、泥出口;3032、水出口;304、水槽;305、螺旋输料机;306、泥传送带;307、泥浆干化机;308、干土槽;309、水搅拌器;4、前处理装置;4a、上料装置;4b、清洗装置;4c、接收装置;401、干泥前处理撬;402、隔板;403、进料斗;404、刀辊;405、第一高压喷嘴;406、第二高压喷嘴;407、污泥输送带;408、曝气装置;409、超声波换能器;410、挡板;411、排油管;412、前处理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污油泥处理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处理装置4、储罐装置1、油分离装置2、泥分离干化装置3。

前处理装置4包括上料装置4a、清洗装置4b和接收装置4c。清洗装置4b包括干泥前处理撬401、进料斗403。干泥前处理撬401内设有隔板402,隔板402下方设有前处理搅拌器412。隔板402顶部设有污泥输送带407,进料斗403设置在干泥前处理撬401上方并位于污泥输送带407的起始端。上料装置4a设置在进料斗403上方,接收装置4c设置在污泥输送带407的下方。

进料斗403的出口处设有两组水平的刀辊404,两组刀辊404之间留有间隙且转动反向相反,刀辊404上均匀布置若干刀盘。干泥前处理撬401的顶部位于刀辊404下方设有若干第一高压喷嘴405,干泥前处理撬401顶部位于污泥输送带407的末端和排油管411之间设有若干第二高压喷嘴406。

污泥输送带407与隔板402之间设有曝气装置408,曝气装置408的长度小于干泥前处理撬401的长度。污泥输送带407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油管411,排油管411的的底部伸入隔板402下方,顶部高于隔板402。排油管411与曝气装置408的前端之间设有挡板410,挡板410凌空设置在污泥输送带407上方;干泥前处理撬401内位于曝气装置408上方设有超声波换能器409,超声波换能器409介于排油管411与进料斗403之间。

若含油污泥含水量较低,则需先经过前处理装置4的前处理再进入储罐装置1内。含油污泥从进料斗403落下,污泥中的纤维物质和其他大体积固体杂物在刀辊404的切割作用下被割碎;第一高压喷嘴405对污泥进行喷淋清洗,含油污泥携带水落在污泥输送带407上向前输送;污泥输送带407下方的曝气装置408以及超声波换能器409对污泥内的油起到吹浮、分离作用,利用油、水、泥三者密度不同,使油液上浮到水的表面;当隔板402上方的液位达到排油管411的管口高度时,表层油水从排油管411进入隔板402下方,底层泥随污泥输送带407被带走。曝气装置408距离挡板410一段距离,以防止曝气装置408对开始沉淀、分离的混合物起到不必要的搅拌作用,影响油与泥的分离效果;挡板410也起到减少泥上浮进入排油管411内的作用。

储罐装置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熟化罐101、第二熟化罐102,第一熟化罐101、第二熟化罐102内分别设有熟化搅拌器107,下方分别设有单向阀104。

油分离装置2包括油分离底撬201、油分离集装箱202、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油槽204和泥水混合槽205。油分离集装箱202可拆卸地设置在油分离底撬201上方并设有箱门,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设置在油分离集装箱202内,单向阀104连通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的进料口,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包括油出口2031和泥水出口2032,油槽204和泥水混合槽205设置在油分离底撬201内且分别位于油出口2031和泥水出口2032的下方,泥水混合槽205内设有泥水混合搅拌器206。

泥分离干化装置3包括泥分离底撬301、泥浆干化机307、干土槽308。干土槽308设置在泥分离底撬301内,泥水混合槽205连通泥浆干化机307的进料口,泥浆干化机307的出料口连通干土槽308。

含油污泥首先进入第一熟化罐101和第二熟化罐102,在熟化搅拌器107的混合作用下去除一部分低沸点杂质,其余杂质连同污泥熟化后进入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的进料口;含油污泥在油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203的分离作用下,含水的污泥从泥水出口2032流到泥水混合槽205内,油液从油出口2031流到油槽204内,油槽204内的油便可另作处理;泥水混合槽205内的泥水混合物进入泥浆干化机307内,在泥浆干化机307的作用下除水、干化,最后干土收集到干土槽308内,含油污泥的整个处理过程简单、清洁,能耗少,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油、水、泥分离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泥分离干化装置3还包括泥分离集装箱302、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水槽304。泥分离集装箱302可拆卸地设置在泥分离底撬301上方并设有箱门,泥浆干化机307和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都设置在泥分离集装箱302内,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包括水出口3032和泥出口3031。水槽304设置在泥分离底撬301内且位于水出口3032的下方,水槽304内设有水搅拌器309。泥出口3031连接有螺旋输料机305,螺旋输料机305的出料口连接有泥传送带306,泥传送带306连接泥浆干化机307的进料口。

泥水混合槽205内出来的泥水接到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的进料口,在泥水分离卧式螺旋离心机303的分离作用下,水从水出口3032流到水槽304内,泥从泥出口3031出来并经过螺旋输料机305和泥传送带306的输送进入泥浆干化机307的进料口,在泥浆干化机307的作用下干化。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储罐装置1还包括热水罐103,热水罐103连接有离心泵105,离心泵105连接进料斗403和第一高压喷嘴405,且第一高压喷嘴405与离心泵105之间还设有高压柱塞泵106,泥浆干化机307的出水口、水槽304都连接热水罐103。

热水罐103为前处理装置4的第一高压喷嘴405、第二高压喷嘴406、超声波换能器409提供水源,并且将泥分离干化装置3得到的水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节能环保。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