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094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储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储油罐是存储油品的容器,在应用过程中,储油罐的底部不可避免地要积存一部分沉淀物,影响罐容,该沉淀物主要包括所储油品中的重组分(如蜡质、胶质、沥青质等有机物,约占沉淀物总量的95%)和固体杂质(如泥沙、锈渣等无机物)。因此,为了恢复罐容,同时满足储油罐正常使用、检修的要求,有必要对储油罐进行清洗。

现有技术采用机械手段对储油罐进行清洗,以除去沉淀物,使储油罐满足正常使用、检修的要求。具体地,在一定压力和密封条件下,将储油罐内的轻组分(即可用的油品)通过可自动旋转的喷射枪喷射出去,形成射流,以击碎沉淀物,使轻组分与重组分充分混合,并将两者形成的混合物经过滤后排至回收罐内,进而实现了对储油罐内沉淀物的清理和回收,随后,使用热水对储油罐的内表面进行清洗即可。此时,储油罐内剩有混在一起的浮油和污水。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储油罐内剩有混在一起的浮油和污水,以至于无法对浮油进行充分的回收利用,并且,在后期人工进罐进行清理作业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储油罐内的浮油进行充分回收利用,且能够为后期人工进罐进行清理作业创造安全作业环境的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定位板;

第一吸油管,穿过并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

第二吸油管,上端与所述第一吸油管的一端垂直连通;

上浮板,通过板面上设置的过液孔与所述第二吸油管的下端垂直连通;

下浮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上浮板连接,顶部与所述上浮板的底部之间形成长度可调的间隙。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浮板设置成开口向下的喇叭口结构。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栓以及与所述调节螺栓相适配的紧固螺母。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并固定所述第一吸油管的夹持环,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内环中。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板相对的内壁垂直连接,将所述定位板的内环分割成对称的两个半圆环;

所述夹持环设置在所述半圆环内。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环设置有一个,且外壁与所述横梁可转动连接,以设置在任一个所述半圆环内。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环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半圆环内。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油管和所述第二吸油管通过弯头结构相连通。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为法兰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通过设置上浮板和下浮板,以利用下浮板来避免浮油被垂直抽吸,而是抽吸至两者之间的间隙中,进而确保被抽吸的为浮油,而不是浮油和污水的混合液。通过使上浮板和下浮板之间的间隙长度可调,即使下浮板的位置可调,从而确保下浮板始终位于浮油区域内,不仅能确保上述的吸油效果,还能避免抽吸到储油罐内的空气,提高对浮油的抽吸效果。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对储油罐内的浮油进行回收,以再利用,同时,解决了人工进入储油罐进行清理作业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板内设置有一个夹持环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板内设置有两个夹持环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定位板,

2 第一吸油管,

3 第二吸油管,

4 上浮板,

5 下浮板,

6 夹持环,

7 横梁,

8 弯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抽吸装置包括:定位板1、第一吸油管2、第二吸油管3、上浮板4、下浮板5。其中,第一吸油管2穿过并固定在定位板1上;第二吸油管3的上端与第一吸油管2的一端垂直连通;上浮板4通过板面上设置的过液孔与第二吸油管3的下端垂直连通;下浮板5通过连接件与上浮板4连接,顶部与上浮板4的底部之间形成长度可调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本领域储油罐下部的罐壁上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进出储油罐的人孔,以及用于打开或封堵该人孔的人孔盖,基于储油罐的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在储油罐内部的浮油抽吸装置。其中,人孔盖上设置有通孔,以便于使该浮油抽吸装置的第一吸油管2穿过。

对于其内剩余有浮油和污水的储油罐,利用该浮油抽吸装置对其内的浮油进行清理,应用时,打开人孔盖,将第一吸油管2穿过其上通孔并伸出至储油罐外部,并将定位法兰盘1固定在人孔盖的内壁上,调整上浮板4和下浮板5之间的间隙,使下浮板5能够位于浮油区域内。随后,关闭人孔盖,将第一吸油管2伸出至储油罐外部的端部与抽油泵连接,对储油罐内的浮油进行抽吸作业。

浮油自上浮板4和下浮板5之间的间隙流入,顺次流经第二吸油管3、第一吸油管2后被抽出储油罐。

在此过程中,随时观察储油罐内浮油与污水分界面的高度,并相应调节下浮板5与上浮板4之间间隙的长度,使下浮板5始终位于浮油区域内,直至储油罐内的浮油全部被抽吸出去,以回收利用。

基于上述,通过设置上浮板4和下浮板5,以利用下浮板5来避免浮油被垂直抽吸,而是抽吸至两者之间的间隙中,进而确保被抽吸的为浮油,而不是浮油和污水的混合液。通过使上浮板4和下浮板5之间的间隙长度可调,即使下浮板5的位置可调,从而确保下浮板5始终位于浮油区域内,不仅能确保上述的吸油效果,还能避免抽吸到储油罐内的空气,提高对浮油的抽吸效果。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对储油罐内的浮油进行回收,以再利用,同时,解决了人工进入储油罐进行清理作业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基于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具有良好的浮油抽吸能力,在保证对储油罐的清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对储油罐内表面在清洗过程中热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后期储油罐内污水的处理量。

其中,上浮板4和下浮板5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只要下浮板5能满足使浮油不会被垂直抽吸即可。举例来说,其结构可以为三角形、矩形、圆形结构等。下浮板5的外轮廓优选与上浮板4的外轮廓一致。此外,上浮板4和下浮板5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上浮板4优选设置成开口向下的喇叭口结构,并且过液孔设置在其顶部中间位置,这样利于扩大上浮板4和下浮板5之间的间隙,这样间隙内的浮油量也随之增多,提高了该装置对储油罐内浮油的抽吸能力。

下浮板5通过连接件与上浮板4连接,并通过连接件实现两者之间的间隙长度可调。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连接件包括调节螺栓以及与调节螺栓相适配的紧固螺母。

可以理解的是,上浮板4和下浮板5上设置有相对的连接孔。优选地,上浮板4和下浮板5上均设置有对称的两组连接孔,以确保下浮板5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而不倾斜。

应用时,使用调节螺栓顺次穿过下浮板5上的连接孔和上浮板4上的连接孔,调节螺栓的螺栓头贴紧下浮板,而螺栓杆伸出至上浮板4上方,然后在螺栓杆上端拧入紧固螺母,直至将下浮板5调整至合适位置。

当需要调节上浮板4和下浮板5之间的间隙长度时,即调节下浮板5的位置时,只需要按特定方向旋转紧固螺母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定位板1固定在人孔盖的内壁上来实现该抽吸装置在储油罐内的固定。定位板1根据人孔盖的大小来设计。作为一种容易便利的实施方式,定位板1为法兰盘结构,法兰盘结构上不仅设置有内环以便于第一吸油管2的穿过及固定,而且,其盘体上还设置有一圈通孔以便于其螺栓固定在人孔盖上。

可以理解的是,人孔盖上设置有与法兰盘结构的定位板1的通孔相对的螺栓孔,以便于紧固螺栓组件在其内的固定。

由于法兰盘结构的定位板1的内环较大,为了便于第一吸油管2在其内的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并固定第一吸油管2的夹持环6(参见附图1),设置在定位板1的内环中。

可见,基于第一吸油管2的大小来相应性地设置夹持环6,为第一吸油管2提供了安装孔,便于将第一吸油管2固定在定位板1内。其中,夹持环6的内径大于第一吸油管2的外径,其内壁上可以设置弹性层,以提高第一吸油管2在其内放置时的稳定性。

夹持环6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可以将夹持环6设置在定位板1的内环中部,此时使夹持环6的外壁和定位板1的内壁之间设置多根连接杆。

为了便于使第一吸油管2在定位板1的内环中的位置可调,进而能带动下浮板5进行较大幅度的上下移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储油罐罐内浮油抽吸装置还包括横梁7(参见附图1),两端分别与定位板1相对的内壁垂直连接,将定位板1的内环分割成对称的两个半圆环;夹持环6设置在半圆环内。

通过将夹持环6设置在下部的半圆环和/或上部的半圆环内,以调整第一吸油管2的高度。此外,横梁7还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定位板1整体的强度。

为了保证定位板1与横梁7的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定位板1整体的强度,将横梁7和定位法兰盘1焊接相连。

基于上述在设置横梁7的情况下,夹持环6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如下所述:如附图2所示,夹持环6设置有一个,且外壁与横梁7可转动连接,以设置在任意一个半圆环内。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使夹持环6根据下浮板5的实际高度需求,来选择放置在上部或者下部的半圆环内。在该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夹持环6在半圆环中稳定地放置,可以使夹持环6的外径与半圆环的半径相匹配,依靠半圆环对其的相抵力来保持稳定。

如附图3所示,夹持环6设置有两个,分别固定,例如焊接在两个半圆环内。通过如此设置,当需要对下浮板5在储油罐内的高度进行较大幅度调节时,只需将一个夹持环6内的第一吸油管2取出,更换至另一个夹持环6中即可。

为了使第一吸油管2固定在夹持环6内,在定位板1和夹持环6上设置相对的螺栓孔,使用调节螺栓穿过上述螺栓孔来与夹持环6内第一吸油管2的外壁相抵,从而实现其稳定放置。

为了保证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连接方便、快捷,同时具有良好的过液效果,在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之间设置有弯头结构8(参见附图1),该弯头结构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的端部连通。其中,弯头结构8为呈90°弯折的管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市购即可获得,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沧州伟兴管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的90°弯头。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弯头结构8与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连接紧密,避免浮油自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的连接处发生泄露,弯头结构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吸油管2和第二吸油管3的端部焊接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