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2045发布日期:2018-06-30 02:0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企业主要以镀锌、镀装饰铬为主,有少量的首饰电镀及电泳漆、喷漆。根据各企业的电镀工艺,以及所使用的原材料,产生的主要废气种类有:酸碱雾、铬酸雾、氰化氢、有机废气。现有企业进行电镀生产时均是规模化生产,多个电镀槽同时生产,同时产生废气,废气经过集气罩收集后,进入集气管道,由鼓风机等设备将废气排进净化塔进行处理。

但是现有的电镀集气罩,为方便物料的进出、便于生产,大都是通过上下移动集气罩来使集气罩靠近电镀池,由于集气罩通常为不锈钢或玻璃钢结构,重量大、移动不便,耗能且容易出现集气罩与电镀池密闭不良的情况,造成气体溢出,发生安全事故。废气经过集气罩收集后,进入集气管道,经鼓风机等设备进入净化塔,但现有的集气罩仅仅只是起到一个收集气体的作用,不能对气体起到加压的作用,而由于集气管道较长,鼓风机等设备对集气罩处产生的负压较小,不能使气体快速通过集气管道,废气长时间的堆积容易腐蚀集气管道,造成破坏,甚至发生泄漏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下述问题:

(1)目前现有的电镀集气罩,为方便物料的进出、便于生产,大都是通过上下移动集气罩来使集气罩靠近电镀池,由于集气罩通常为不锈钢或玻璃钢结构,重量大、移动不便,耗能且容易出现集气罩与电镀池密闭不良的情况,造成气体溢出,发生安全事故;

(2)目前现有的电镀集气罩,仅仅只是起到一个收集气体的作用,不能给气体供压,不能使气体快速通过集气管道,进而容易造成集气管道腐蚀泄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包括集气罩,集气罩底部固接有柔性伸缩管,所述柔性伸缩管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集气罩底部的前后侧面均固接有上安装架,所述柔性伸缩管的底部前后侧面均固接有下安装架,上安装架与下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剪叉构件;所述上安装架的前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绕轴旋转的卡紧钩,所述下安装架的前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卡紧轴;

所述柔性伸缩管的底部固接有横截面为方形的柔性安装管,所述柔性安装管的底部与电镀池间隙连接,包裹在电镀池的外部,沿所述柔性安装管的底部边缘固接有密封器;所述密封器的侧边设置有卡扣;

所述集气罩的上部开设有圆形开口,通过增压管与集气管道内部连通,集气管道安装在集气管道支架的上部;

所述增压管的内壁下侧固接有风扇;所述风扇的轴心顶部固接有第一转轴,增压管的内壁右侧中间位置固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的左侧开设有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装配连接,增压管的内壁上侧固接有条形的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的中间开设有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与第三转轴装配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的上部固接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部固接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转轴的上部固接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下部固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齿轮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齿轮配合;所述第三转轴的上部固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为半圆形板,转动板的半径与所述增压管的内侧半径相同,转动板的侧壁紧贴增压管的内壁;临近所述转动板的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是圆形板,侧面固接在所述增压管的内壁上,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的齿轮半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齿轮半径大于第二驱动齿轮的齿轮半径,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二从动齿轮的齿轮半径。

优选的,所述密封器的内壁上还固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下安装架的侧壁还固接有手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剪叉构件及柔性伸缩管,可以在集气罩不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柔性伸缩管的伸缩,使电镀槽产生的废气进入到集气罩内,节能且利于电镀池内物料的更换等操作;通过设置柔性安装管及密封器,能够实现电镀池与集气罩的完全密封,不会发生气体泄漏的情况,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生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增压管,使废气经过增压管后,形成压缩气体,具有一定的势能,可以很快的通过集气管道,避免气体长时间聚集在集气管道内,对管道造成破坏,进而产生泄漏等事故,且废气经压缩后能够给鼓风机的进风口处提供一定的初始压力,能减小鼓风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压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气罩俯视图;

其中电镀池1、集气罩2、柔性伸缩管3、增压管4、密封器5、剪叉构件6、柔性安装管7、集气管道8、风扇400、第一转轴401、第二转轴402、第三转轴403、第一驱动齿轮411、第一从动齿轮412、第二驱动齿轮413、第二从动齿轮414、第一轴承座421、第二轴承座422、转动板431、挡板434、通孔435、卡扣51、上安装架61、下安装架62、手把63、卡紧钩64、卡紧轴65、集气管道支架81。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方位词左、右、上、下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电镀废气移动集气装置,它包括集气罩2,集气罩2底部固接有柔性伸缩管3,所述柔性伸缩管3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集气罩2底部的前后侧面均固接有上安装架61,所述柔性伸缩管3的底部前后侧面均固接有下安装架62,上安装架61与下安装架62之间设置有剪叉构件6;所述上安装架61的前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绕轴旋转的卡紧钩64,所述下安装架62的前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卡紧轴65;

所述柔性伸缩管3的底部固接有横截面为方形的柔性安装管7,所述柔性安装管7的底部开口尺寸略大于电镀池1的开口尺寸,柔性安装管7的底部与电镀池1间隙连接,包裹在电镀池1的外部,沿所述柔性安装管7的底部边缘固接有密封器5;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剪叉构件6及柔性伸缩管3,可以在集气罩2不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柔性伸缩管3的伸缩,使电镀槽产生的废气进入到集气罩内,利于电镀池1内物料的更换等操作;通过柔性安装管7及密封器5,能够实现电镀池1与集气罩2的完全密封,不会发生气体泄漏的情况,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生产;

所述密封器5的侧边设置有卡扣51;如此设置,通过拧紧卡扣51可以使沿柔性安装管7紧贴在电镀池1的外侧,保证密封;

所述集气罩2的上部开设有圆形开口,通过增压管4与集气管道8内部连通,集气管道8安装在集气管道支架81的上部;

所述增压管4的内壁下侧固接有风扇400;所述风扇400的轴心顶部固接有第一转轴401,增压管4的内壁右侧中间位置固接有第一轴承座421,第一轴承座421的左侧开设有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与第二转轴402装配连接,增压管4的内壁上侧固接有条形的第二轴承座422,第二轴承座422的中间开设有轴孔,轴孔内通过轴承与第三转轴403装配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401的上部固接有第一驱动齿轮411,所述第二转轴402的下部固接有第一从动齿轮412,第二转轴402的上部固接有第二驱动齿轮413,所述第三转轴403的下部固接有第二从动齿轮414;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11与第一从动齿轮412齿轮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13与第二从动齿轮414齿轮配合;所述第三转轴403的上部固接有转动板431;所述转动板431为半圆形板,转动板431的半径与所述增压管4的内侧半径相同,转动板431的侧壁紧贴增压管4的内壁;临近所述转动板431的上方设置有挡板434,所述挡板434是圆形板,侧面固接在所述增压管4的内壁上,所述挡板434上开设有通孔435;

工作时利用剪叉构件6,使柔性伸缩管3向下伸展,将柔性安装管7降落到靠近电镀池1的位置,将柔性安装管7包裹在电镀池1开口的侧壁上,利用密封器5对柔性安装管7与电镀池1的间隙进行密封;电镀池产生的废气沿装置向上运动,通过风扇400时,带动第一转轴40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41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板431绕轴转动,当转动板431遮挡住通孔435时,废气密封在增压管4及下部的装置内,形成压缩气体,随着转动板431的转动,无法遮挡住通孔435时,压缩气体穿过通孔435向上进入集气管道8内,由于废气经过压缩,具有一定的势能,因此气体可以很快的通过集气管道8,避免气体长时间聚集在集气管道8内,对管道造成破坏,进而产生泄漏等事故,且废气经压缩后能够给鼓风机的进风口处提供一定的初始压力,能减小鼓风机的能耗;

需要更换物料时,利用剪叉构件6,使柔性伸缩管3向上回缩,将卡紧钩64卡扣到卡紧轴65,即可避免部件因自身重力而自动向下降落,保证了工作人员更换物料时的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11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412的齿轮半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12的齿轮半径大于第二驱动齿轮413的齿轮半径,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13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二从动齿轮414的齿轮半径;如此设置,风扇400的角速度大于转动板431的角速度,通孔435的闭合速度较慢,可以使废气停留在增压管4及下部装置内的时间更长,压缩效果更加明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密封器5的内壁上还固接有橡胶垫;如此设置,保证柔性安装管7与电镀池1连接处的密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安装架62的侧壁还固接有手把2;如此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提升或降落剪叉构件6,便于操作。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